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为探讨脊髓损伤时血脊髓屏障的破坏和小胶质细胞被激活两者之间的关系,本实验用大鼠脊髓挤压伤模型进行了研究。将成年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脊髓挤压伤后0h、8h、24h、72h、1w、2w、4w等8组。分别以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小胶质特异性标记物OX-42的免疫荧光组化染色观察小胶质细胞,股静脉伊文思蓝注射观察血脊髓屏障的变化。结果显示,脊髓损伤面积在伤后8h组明显扩大,72h达顶峰,1w组时面积回缩并维持到实验最后(4w)。在伤后24h组可观察到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其后一部分迁移入损伤区内,吞噬坏死组织,变成巨噬细胞。至4w时,HE染色切片上仍可在伤区内见到小胶质巨噬细胞。伤区外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仍可见于伤后4w。伊文思蓝不能通过正常的血脊髓屏障,脊髓挤压伤后即可进入脊髓,分布于损伤区及其邻近。至1w时脊髓内已无伊文思蓝,血脊髓屏障恢复正常。此现象与脊髓伤后活化的小胶质细胞长期存在的事实不一致。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可损坏血脊髓屏障,血脊髓屏障在脊髓挤压伤后1w已恢复,而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却可在伤后长期存在,说明单纯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不足以破坏血脊髓屏障。 相似文献
12.
13.
应用快速成型技术制造骨科个体化内植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基于快速成型技术的个体化人工内植物制造方法。方法 :拟制造一个人工半膝关节。对猪股骨下端进行螺旋CT扫描 ,利用自主开发的图像格式转换软件进行矢量转换 ,经矢量化三维重建后 ,提取出感兴趣的软骨下骨和关节软骨表面轮廓的三维图像 ,然后进行假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在LPS 60 0快速成型机上制出快速成型树脂模 ,经精密铸造 ,获得钛合金假体 ,然后进行动物实验 ,对制造精度进行检验。结果 :制造出个体化人工膝关节 ,经动物实验 ,与软骨下骨、对侧关节匹配良好。结论 :经CT数据获得骨骼三维轮廓信息 ,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建模、熔模铸造可以快捷地制造出个体化假体 ,可以进一步进行临床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4.
2004年9~12月,我们对胆石症合并胆囊积脓26例进行了术前超声检查。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CT和低张十二指肠造影诊断十二指肠肿瘤的价值。方法:41例十二指肠肿瘤,行螺旋CT检查29例,行低张十二指肠造影检查31例,同时行CT和低张十二指肠造影检查22例。结果:螺旋CT对十二指肠肿瘤检出的敏感性为96.6%,特异性为55.1%,低张十二指肠造影敏感性为93.5%,特异性为58.1%,CT+低张十二指肠造影特异性为90.9%。结论:联合应用CT和低张十二指肠造影在十二指肠肿瘤检查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技术在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14例假性动脉瘤患者进行MSCTA检查,将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运用不同的重建方法对血管进行显示,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显示(VR)技术。结果:14例假性动脉瘤MSCTA诊断均被手术或血管介入治疗证实。轴位图像与多种重建图像相结合能清晰地显示假性动脉瘤的解剖细节及其与周围器官的空间解剖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显示假性动脉瘤的特征性征象,可作为假性动脉瘤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技术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MSCTA检查,图像经工作站行后处理,运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显示(VR)等技术重建显示图像.结果:53例主动脉夹层中,I型夹层15例,Ⅱ型夹层2例,Ⅲ型夹层36例,其中不典型夹层12(Ⅰ型3,Ⅲ型9)例.所有轴位图像均清晰地显示内膜片、破口、分支动脉起源.三维重建图像可立体显示主动脉全貌、内膜片走行及与周围器官的空间解剖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以全面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病变和解剖细节,在病变的诊断、术式选择及术后随访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男,11岁,因左侧肢体活动不灵、无力10月余加重伴头痛、偏。注射造影剂后病灶主体呈显著较均匀强化,囊变区无强化。MRI诊断为:占位性病变,考虑胶质瘤。临床遂行手术切除肿瘤,术中见右侧基底节区及丘脑区灰白色肿瘤组织,质软,血供丰富,边界不清。病理检查结果:(右侧基底节区及丘脑区)胚胎癌(属于生殖细胞胚胎细胞癌)。讨论:颅内生殖细胞肿瘤分生殖细胞瘤、畸胎瘤、内胚窦瘤(卵黄囊瘤)、绒毛膜上皮癌(简称绒癌)、胚胎癌、混合性生殖图1,2平扫,图1为轴位T1,图2为矢状位T2,显示右侧基底节区及丘脑区类圆形不均质等T1、等T2信号实性肿块,内有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骶前间隙肿瘤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分析73例骶前间隙肿瘤的MRI表现,包括纤维脂肪血管瘤、未分化癌和淋巴瘤各1例,畸胎瘤和骨巨细胞瘤各3例,神经源性肿瘤18例,骶尾部脊索瘤22例,转移瘤24例。结果:畸胎瘤含脂肪、纤维和液体等成分;纤维脂肪血管瘤含有粗大血管;骨巨细胞瘤呈溶骨性破坏,1例在T2WI有液-液平面;神经源性肿瘤通过骶孔与骶管内病变相连,神经节母细胞瘤和神经外胚层瘤破坏孔;9例脊索瘤在T2WI有条状低信号纤维结构和高信号粘液基质;未分化癌和淋巴瘤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略高和较高信号;19例转移瘤有多处骨骼破坏,5例只有骶椎侵犯。结论:MRI可清楚地显示骶前间 隙肿瘤的部位和范围,其中多数肿瘤可以定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