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5篇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龚瑾  王西墨  龙刚  郭中涛  江涛  陈实 《天津医药》2005,33(5):278-280,i001
目的:探讨体外肝脏灌流系统中的影响因素,建立稳定有效的体外肝脏灌流系统。方法:根据灌流和氧合的方式建立不同的体外猪肝脏灌流系统,随机分为3组(每组n=4)。A组单独灌流门静脉,氧合灌流液;B组同时灌流门静脉和肝动脉,共同氧合门静脉和肝动脉的灌流液;C组同时灌流门静脉和肝动脉,分别氧合门静脉和肝动脉的灌流液。观察体外肝脏灌流时间、胆汁分泌量、病理变化和血液动力学等指标。结果:A组的灌流时间明显低于B组和C组。在1,3,6h的时间点A组胆汁分泌量、血液动力学等指标和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12h时间点B组和C组胆汁分泌量和血液动力学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同时灌流门静脉和肝动脉,分别氧合门静脉和肝动脉灌流液的灌流系统更稳定,对体外肝脏功能的维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2.
背景:大鼠肾移植模型是研究人体肾移植后排斥反应最好的方法,但因其需要精细外科技术,难度较大,限制了这一模型的应用。 目的: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对多种造模手术方式和术中某些操作进行改进,建立稳定、可靠的大鼠原位肾脏移植模型显微外科手术方法。 设计、时间及地点:动物观察实验,于2008-09/11在天津市人民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 材料:4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体质量250~300 g,随机选取20只作为肾移植供体,剩余20只为受体。 方法:①对供、受体进行肾血管游离时尽量采用钝性分离。②将供肾原位低温重力灌注,修剪、摘除后低温保存。③受体摘除左肾后行采用肾动、静脉端-端吻合,供体输尿管-受体膀胱浆肌层隧道术进行尿路重建,两点间间断缝合采用6针法吻合。术后小剂量环孢素抗急性排斥反应。 主要观察指标:通过对手术时间、术后死亡率及死亡原因分析,评价术式的合理性及可靠性。 结果:总手术时间(150±17) min,热缺血时间(15±2) s,冷缺血时间(55±5) min。3只于1周内死亡,其中麻醉意外1只,吻合口出血死亡1只,输尿管狭窄死亡1只,手术成功率为85%。术后第8天对存活受体鼠行剖腹探查,移植肾均颜色饱满,吻合口无栓塞、狭窄。 结论:通过对以往手术方式进行改进,采用肾动、静脉端-端吻合,供体输尿管-受体膀胱浆肌层隧道术进行尿路重建的术式建立了可靠的大鼠原位肾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吸入七氟烷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在胃大部分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于该院接受胃大部份切除手术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观察组给予吸入七氟烷复合舒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恢复情况、脑电双频指数(BIS)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术后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各项麻醉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其中,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定力恢复时间和随意运动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插管、切皮、腹腔内操作、缝皮以及停药时的脑电双频指数(BIS)、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水平与同组麻醉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切皮时、腹腔内操作时、缝皮时以及停药时的心率(HR)水平变化不明显,稳定性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9.57%)显著低于对照组(47.83%)(P0.05)。结论吸入七氟烷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在胃大部分切除手术中麻醉效果显著,麻醉维持稳定,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4.
2009年6—7月,我院野战医疗所赴某地执行“和平使命-2009”中俄联合军事演习卫勤保障任务。在无后方依托的情况下,独立展开、自我保障执行任务38天。按照野战医院模式开设门诊,接收住院和留观输液伤病员,实施X线摄片、超声、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查等。巡诊8000余例次,诊治患者500余例次,首长保健30余例次,圆满完成了对参演部队的卫勤保障任务,受到野营村管委会和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55.
背景:大鼠肾移植模型是研究人体肾移植后排斥反应最好的方法,但因其需要精细外科技术,难度较大,限制了这一模型的应用.目的: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对多种造模手术方式和术中某些操作进行改进,建立稳定、可靠的大鼠原位肾脏移植模型显微外科手术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动物观察实验,于2008-09/11在天津市人民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材料:4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体质量250~300 g,随机选取20只作为肾移植供体,剩余20只为受体.方法:①对供、受体进行肾血管游离时尽量采用钝性分离.②将供肾原位低温重力灌注,修剪、摘除后低温保存.③受体摘除左肾后行采用肾动、静脉端-端吻合,供体输尿管-受体膀胱浆肌层隧道术进行尿路重建,两点间间断缝合采用6针法吻合.术后小剂量环孢素抗急性排斥反应. 主要观察指标:通过对手术时间、术后死亡率及死亡原因分析,评价术式的合理性及可靠性.结果:总手术时间(150±17) min,热缺血时间(15±2) s,冷缺血时间(55±5) min.3只于1周内死亡,其中麻醉意外1只,吻合口出血死亡1只,输尿管狭窄死亡1只,手术成功率为85%.术后第8天对存活受体鼠行剖腹探查,移植肾均颜色饱满,吻合口无栓塞、狭窄.结论:通过对以往手术方式进行改进,采用肾动、静脉端-端吻合,供体输尿管-受体膀胱浆肌层隧道术进行尿路重建的术式建立了可靠的大鼠原位肾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56.
背景:如何有效地清除尿毒症毒素,以减少透析患者的并发症,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及长期预后,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目的:观察高通量和低通量聚砜膜血液透析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溶质清除及皮肤瘙痒的作用.方法:选择皮肤瘙痒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8例,随机分为高通量透析组和低通量透析组,每组19例.高通量透析组使用高通量透析器FX60,低通量透析组使用低通量透析器F6,均每周透析3次,每次透析4 h,观察1年;检测血尿素氮、肌酐、磷、β2微球蛋白及甲状旁腺素;观察透析前后各种溶质含量的变化,计算溶质清除率和尿素清除指数(Kt/V值);用目测类比评分法评估瘙痒程度.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透析后尿素氮、肌酐下降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磷和β2微球蛋白的下降率高通量透析组均高于低通量透析组(P < 0.05),两组Kt/V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治疗1年后高通量透析组甲状旁腺素显著低于低通量透析组(P < 0.05),皮肤瘙痒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有减轻(P < 0.05),高通量透析组瘙痒程度评分显著低于低通量透析组(P < 0.05).提示采用高通量FX60聚砜膜透析器进行透析,不仅充分清除小分子毒素,而且增加了对于大、中分子毒素的清除,能改善维持性透析患者顽固性皮肤瘙痒症状.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灯盏花提取物对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制作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大鼠模型,将24只肾移植大鼠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三组。分别于术后第4、8和12周检测血清肌酐(sCr)和24h尿蛋白。术后12周应用非同位素标记法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蛋白激酶C(PKC)活性,ELISA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并行组织学检查。结果灯盏花提取物降低了肾移植后sCr和24h尿蛋白(P〈0.01),减轻了移植肾的病理损伤,降低了PKC活性和VEGF浓度(P〈0.01)。结论灯盏花提取物对移植肾组织的功能和结构有保护作用,其可能通过降低T细胞PKC活性和减少VEGF的表达延缓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移植肾穿刺活组织检查对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治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并于术后进行移植肾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患者病理诊断为急性排斥反应共31例,占77.5%;慢性排斥反应5例,占12.5%;其他(包括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小管堵塞等)4例,占10%;无超急性排斥反应和加速性排斥反应患者。移植肾组织活检的病理报告与穿刺前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在80%以上。结论肾穿刺活组织检查是一种操作简单易行、成功率高、安全性好的诊断方法,对肾移植术后难以根据临床化验资料作出准确判断肾脏损害的并发症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9.
本文总结了野战医疗所全面建设的主要做法,提出了要关注复杂电磁环境的影响,研究应对办法;重视提高指挥能力,研究防卫警戒措施;确保思想高度统一,做到凝神聚力抓训练;注重贴近实战,训练出一支全天候队伍;针对人员结构问题,抓好一专多能训练等建议。  相似文献   
60.
背景:鉴于树突状细胞迁移在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机制中占据重要地位,人们通过使用某些药物延缓树突状细胞的迁移或通过阻断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向成熟树突状细胞的转变来防治急性排斥反应.目的:观察灯盏花提取物对异基因大鼠肾脏移植模型血液中树突状细胞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11/2009-05在天津市人民医院进行.材料:灯盏花提取物由南开大学化学元素研究所提供.灯盏花属掌叶大黄类植物,提取物中包含2,5.二甲基-7-羟基色原酮、5,7,4'-三羟基黄酮(黄酮甙元).肾脏供体为32只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32只SD大鼠为受体.方法:行原位左肾移植手术并同时切除受体右侧肾脏,移植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组、灯盏花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灯盏花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灯盏花提取物5,10,15 mg/(kg·d),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术后5 d收集大鼠外周血,经红细胞裂解液和淋巴细胞分离液处理后,接种于培养皿中,2 h后除去悬浮细胞,调整浓度1×109L-1加入1640完全培养液放于37℃、体积分数5%CO2培养箱中,第3天半量换液,第7天收获细胞.主要观察指标:观察树突状细胞形态并测定成熟状态;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2水平;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测定细胞的抗原递呈功能.结果:生理盐水组树突状细胞树突分支增加、增粗、近圆形,体积较大,多角形或具有特征性的星形.灯盏花提取物作用下的细胞相对幼稚、稀疏,高剂量时差异更明显.灯盏花提取物组CD40、CD80、主要组织容性抗原Ⅱ表达率和白细胞介素12分泌量较生理盐水组明显降低(P<0.01),随灯盏花提取物剂量增加,下降更明显(P<0.01).反应和刺激细胞按10:1比例混合后,生理盐水组树突状细胞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最强(P<0.01),随灯盏花提取物剂量增加,刺激作用逐渐降低(P<0.01).结论:灯盏花提取物能抑制大鼠肾移植后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和功能,随剂量加大,抑制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