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4篇 |
口腔科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15篇 |
内科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11篇 |
综合类 | 14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药学 | 11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3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4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野黄岑甙元能抑制蛋白激酶C(PKC)的激活,而淋巴细胞的活化与PKC的激活相关.我们先前异基因大鼠心脏移植模型的研究表明野黄岑甙元具有潜在的免疫抑制作用[1-2].本研究旨在观察野黄岑甙元对异基因大鼠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是否存在抑制作用,探讨可能达到免疫抑制作用的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12.
背景:全膝关节表面置换中植入假体系统、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药物等均可能对患者肾功能产生影响. 目的:动态观察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围手术期相关处理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纳入膝关节表面置换患者42例,检测患者置换前后血清肌酐、胱抑素C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比较置换前后患者肾功能. 结果与结论:42例患者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均成功,在置换后1个月内未发生少尿、无尿、大量蛋白尿、肾衰竭等严重的肾脏并发症.围手术期血清肌酐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胱抑素C水平在置换后1周内无明显变化,而在置换后1个月,较置换前下降;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在置换后1 d上升,自置换后3 d开始呈下降趋势,置换后7 d、1个月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较置换前降低.结果说明,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对患者肾功能仅产生了轻度的一过性损伤,并且置换后1个月患者肾功能平均水平得到改善.对初次行单侧膝关节表面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积极恰当的临床处理,不致对肾功能产生严重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应用组氨酸-色氨酸-酮戊二酸(HTK)液低温保存和体外持续肝脏灌注(ECLP)系统常温保存无心跳供肝的效果.方法 按保存方法不同将供肝随机分为A组和B组:供肝切取后,A组用HTK液在低温下保存10 h;B组用ECLP系统在常温下用稀释的自体血液持续灌注10 h.两组供肝再经过60 min冷缺血期后,连接ECLP系统用稀释的自体血液再灌注4 h.观察再灌注后1、2、3、4 h四个时间点的胆汁分泌量,门静脉和肝动脉的压力,肝脏耗氧率的变化,灌注液中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葡萄糖水平以及灌注后供肝的常规病理和超微病理变化.结果 B组再灌注后1、2、3、4 h时间点的胆汁分泌量,门静脉和肝动脉的压力,灌注液中ALT、LDH和葡萄糖水平,以及2、3、4 h时间点的耗氧率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组供肝的病理损害程度较A组轻.结论 供肝切取后10 h内,利用ECLP系统持续灌注常温保存比用HTK液单纯低温保存在维持无心跳供肝的功能和生理活性方面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体外肝脏灌流(ECLP)实施技术研究中,对直接灌流和间接灌流孰优孰劣一直存在争议。本实验拟就临床应用对这两种方法进行评价。方法实验动物供体均为普通健康长白猪,体重在20~30kg,雌雄不拘。一组受体是普通健康长白猪,标准与供体相同;另一组受体是普通健康狗,体重在20~30kg,雌雄不拘。随机分为2组,直接灌流受体为肝衰猪,间接灌流受体为肝衰狗:A组(直接灌流组,n=5)体外肝脏与受体间直接进行血液交换;B组(间接灌流组,72-4)体外肝脏用猪血液进行ECLP循环,受体血液自循环,两个循环间的血液通过中空纤维管进行物质交换。A、B两组进行ECLP灌流时间均为4h,肝衰时间为8h,8h后处死。观察体外肝脏和受体一般情况,体外肝脏的胆汁生成量、耗氧率等,受体的血氨、肝脏酶谱和血凝情况等指标。结果A、B两组在体外肝脏的胆汁生成量、耗氧率和受体方面均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虽然直接灌注和间接灌注两者在体外肝脏的存活和灌注效果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但考虑到间接灌注在异种灌注中具有伦理学压力较小的诸多优点,而临床应用又以异种灌注为主,故临床应用时仍推荐应用间接灌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超纯透析液对慢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及促红细胞生成素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使用鲎细胞溶解物试验方法测定内毒素水平,用平板琼脂培养基37℃培养72 h并行菌落计数,观察超纯透析液及常规透析液内毒素水平及细菌菌落计数的差异.结果 50例透析患者应用超纯透析液前血清C反应蛋白为(9.58±6.35)mg/L,促红细胞生成素为(196±140)U·kg~(-1)·w~(-1);血红蛋白为(103.1±7.6)g/L,转铁蛋白饱和度为(29.9±7.6)%;应用超纯透析液6个月后血清C反应蛋白为(5.16±4.98)mg/L,促红细胞生成素为(179±136)U·kg~(-1)·w~(-1);血红蛋白为(105.3±6.3)g/L,转铁蛋白饱和度为(33.3±5.2)%,应用超纯透析液前、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多项研究结果提示,超纯透析可以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远期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目前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已成为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器官来源短缺,活体供肾移植能够部分解决供体不足的问题。活体亲属供肾移植因为长期存活率高,在国外已广泛开展,而国内报道较少。我院于2000年5月和7月成功实施2例,结果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例1女,17岁,主因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10个月,常规血液透析6个月,于2000年4月15日入院。检查血型A型,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A_(30,-),B_(13,60)DR_(7,15)DQ_(2,6),群体反应性抗体(PRA)3%,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1%。供者,男,45岁,为受者父亲,自愿捐肾,检查血型A型,HLA A_(2,30)B_(13,51)DR_(7,16)DQ_(2,5)。平素身体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