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4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139篇
特种医学   9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6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研究电针对实验性癫痫(EP)大鼠海马神经元发生的影响,探讨针刺抗癫痫的机制,为临床实践服务。方法以锂-匹罗卡品制备癫痫模型,电针督脉穴位“大椎”与“百会”,采用疏密波,频率为80Hz,电流强度50mA,时间20min。在6d,13d,27d三个时间点分别腹腔注射2次BrdU,每次间隔2h。所有动物均在最后一次注射BrdU后的24h经左心室灌注处死。取脑后,将脑组织入4%多聚甲醛后固定过夜,再入20%蔗糖4℃冰箱沉底。选择海马部位应用恒冷冰冻切片机冠状位连续切片,脑片漂片厚30μm,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从13d开始,与未经电针处理的EP鼠比较,经电针处理后的EP鼠海马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另外,两组间的反复自发性痫性发作(SRSS)次数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电针处理的EP鼠SRSS次数减少。结论电针可减少SRSS次数并抑制神经元的发生。推测电针的抑痫作用是通过抑制SE后的SRSS而减少神经元的发生。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托吡酯治疗中出现泌汗障碍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全国托吡酯上市后疗效和安全性监测多中心观察的10106例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泌汗障碍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378例(3.74%)发生泌汗障碍,儿童发生率(5.50%)显著高于成人(0.37%)(P<0.05)。性别、发作频率、是否加用其他抗癫痫药物及疗效并不影响泌汗障碍的发生,而低龄、剂量较高者在夏季较易出现此种不良反应。儿童患者各年龄组内,泌汗障碍患者与未发生泌汗障碍者的平均剂量均无明显差异。结论泌汗障碍在托吡酯治疗的儿童患者中较为常见,应积极预防并予以相应处理。夏季和低龄是发生泌汗障碍的危险因素,而剂量并不是发生泌汗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3.
作者对20名自愿受检的正常成人,利用刺激腓总神经并记录“H”反射的方法研究正常人Ia感觉纤维的传导速度。方法:用持续1毫秒的矩形脉冲电流,每5秒钟释放一个强度为10~50毫安的脉冲,分别在腓骨小头后面(St_1)及足外踝前上3厘米处(St_2)两点上刺  相似文献   
44.
<正> 血卟啉病(又名血紫质病)引起周围神经改变的报告较少,我们曾诊治1例,报告如下。男,38岁,外科军医。1969年10月31日行军途中感两足心麻木和小腿肚疼痛,休息后好转。后因参加较重体力劳动致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双下肢凹陷性浮肿。1970年1月感双下肢无力,行走困难,疼痛几乎波及整个足部和小腿,遂于2月以“末梢神经炎”住某军区总  相似文献   
45.
大脑诱发电位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脑皮层自发的电位活动,称之为脑波;若给予身体以某种刺激,随后产生大脑电位活动的改变,称之为大脑诱发电位(cerebral evoked potential).在记录脑的电位活动中给予声响或闪光等刺激时,可产生非特异性和特异性两种诱发电位.前者是各种不同的刺激引起相同的反应,这种反应以顶部最明显,是一种普遍性暂时性的改变.如觉醒时给予声响刺激可引起α波的减弱或抑制,在睡眠期则引起K-综合波,有时为一串快波.特异性反应系在刺激后经恒定的潜伏期后在皮层区域所出现的反应.非特异性反应的电位变化较大,用肉眼即可观察,且早为人们所熟知.特异性的大脑诱发电位因其电  相似文献   
46.
例1 患者女性,52岁,农民,1963年10月14日入院。1年前开始有右咽侧壁针刺样疼痛,数日发作一次,每次持续数秒钟。入院前1月咽痛发作加剧,如穿戳样,经下颌角向同侧耳前及外耳道放射,剧烈难忍,持续数秒至1~2分钟。咽食时发作频数,不敢吞咽,涎液外流。说话时能诱发,夜间常被痛醒。发作间歇期无何不适。个人及家族史  相似文献   
47.
本文报道112例冠心病患者有47例并发脑病,占41.1%。神经症状占91.5%,以失神、晕厥、眩晕、脑卒中为多。精神症状占6.4%,以谵妄为主。并提出脑病的发生与心电图的改变、血脂质含量无明显的临床联系。对冠心病并发脑病的概念、诊断标准和发病机理亦提出初步的看法。治疗上采取中西医药结合。  相似文献   
48.
我们观察了结缔组织疾病70例,伴有神经精神障碍者32例,占45.9%。现将临床症状及治疗问题报告于下。发病率结缔组织疾病的神经精神障碍的发病率见表1。系统性红斑狼疮本组分为神经症状和精神障碍两类。43例中伴发神经精神障碍19例,表现28例次,其中9例表现2类症状。一、神经症状:文献报告发病率平均为20~30%。本组43例中13例,占30.2%。(一)癫痫样痉挛发作本组在43例中发  相似文献   
49.
本文介绍了有关脑电图及脑电地形图监护下的颈动脉血流阻断试验、Matas及balloonMatas试验、头位改变试验、跷跷板试验及颈动脉窦按摩试验的方法学和结果判断标准。对颈动脉、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颈动脉手术及结扎的安全性和脑血管病治疗前后脑循环的评估均有重要临床实用价值。方法简便易行,可作定性及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50.
吞咽性心律失常少见,用卡马西平治愈者尚未见报道,今报告3例。 病例报告 例1 女,46岁。进食时心慌20余天,进干食易发生。按癔病治疗无效来诊。血压、心肺、神经系统等无异常。胸透、食道钡透正常。进食前心电图正常,吞食面包时出现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及2:1传导。给予卡马西平0.1g、3/d,3d后症状减轻,1周后症状消失,1月后停药未再发。 例2 男,60岁。进食吞咽时心慌1周,每于进硬食时发生。血压、心肺、神经系统未见异常。胸透、食道钡透正常。进食前心电图正常。进食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