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P)对冷冻保存大鼠坐骨神经活性及同种异体移植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将15 mm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坐骨神经片段置于DMEM溶液中,分别在4℃、15℃、32℃预处理24 h(A组、B组、C组),设置新鲜神经组(D组)。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CIRP m RNA和蛋白表达。将上述4组神经置于冷冻保存液中液氮保存4周,Calcein-AM/PI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保存后神经活细胞、死细胞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Bax、Bcl-2蛋白表达。取冷冻保存4周的坐骨神经,37℃、5%CO2培养7 d,Western blotting检测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蛋白表达;用冷冻保存4周或新鲜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坐骨神经,修复对应的雄性Wistar大鼠坐骨神经10 mm缺损(A′组、B′组、C′组、D′组、E′组),设立同系移植新鲜组(F′组)。术后4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移植段神经CD+4T淋巴细胞入侵,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干扰素(IFN)-γ水平;术后20周,电生理检测肌肉复合动作电位(CMAP)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甲苯胺蓝染色分析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和髓鞘厚度,电镜观察再生神经超微结构。结果 C组神经CIRP m RNA及蛋白表达均高于A组和B组(P0.05)。冷冻保存4周后,与A组、B组、D组相比,C组神经活细胞数量较多,Bax表达降低(P0.05),Bcl-2表达升高(P0.05);C组冷冻保存神经分泌NGF、GDNF表达均高于A组和B组(P0.05)。同种异体移植术后4周,与E′组相比,C′组CD+4T淋巴细胞减少,血清IL-6、IFN-γ水平降低(P0.05),但C′组与D′组和F′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0周,C′组CMAP、MNCV、再生神经轴突密度及髓鞘厚度均优于A′、B′、D′组和E′组(P0.05)。再生神经超微结构显示,与A′组、B′组、D′组和E′组相比,C′、F′组有髓神经纤维数量多,粗细均匀,分布广泛,髓鞘厚。结论 32℃预处理可促进坐骨神经CIRP高表达,CIRP高表达对冷冻保存大鼠坐骨神经具有保护作用,能维持保存后神经的生物活性,促进同种异体移植后受体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甙对异体神经移植后免疫反应和骨骼肌萎缩的影响.方法 用Wistar大鼠坐骨神经桥接SD大鼠10 mm坐骨神经缺损.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200~250 g)随机分为4组(n=15):A、B组为新鲜异体移植,C、D组为供者神经雷公藤多甙预处理后移植.术后第2天予A、C组生理盐水,B、D组分别予雷公藤多甙5 mg/(kg·d)和2.5 mg/(kg·d),时间5周.术后定期观察移植神经和患侧骨骼肌大体及组织学变化,并分析肌纤维直径,透射电镜观察骨骼肌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检测移植神经MHC-Ⅰ、Ⅱ分子表达和CD4+、CD8+T细胞入侵.结果 移植神经炎症细胞浸润和骨骼肌萎缩,B、C、D组均明显轻于A组;骨骼肌湿重和肌纤维直径,A组明显低于B、C、D组(P<0.05),C组低于B、D组(均P<0.05),而B、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A组肌小节结构消失,肌丝溶解严重和残存"Z"线片段.余组肌原纤维均排列整齐,明带、暗带和肌小节结构清晰.MHC-Ⅰ、Ⅱ表达和CD4+、CD8+T细胞入侵在术后第1周出现高峰;同一时相,B、C、D组显著低于A组(均P<0.01),B、D组低于C组(均P<0.05),而B、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公藤多甙能减轻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雷公藤多甙预处理能降低供者神经抗原性,减轻异体神经移植后排斥反应和受者免疫抑制剂用量. 相似文献
23.
含川芎嗪的玻璃化液对异体神经移植免疫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含不同浓度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的玻璃化保存液对异体神经移植的免疫学变化,以探索含川芎嗪的玻璃化液保存同种异系(体)神经后对其抗原性的影响.方法:在Wistar大鼠的背部和腹部皮下植入经过含川芎嗪的玻璃化液保存的SD大鼠的坐骨神经,对照组植入新鲜自体神经.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异体神经中T淋巴细胞的侵润程度.结果:含320 mg/L川芎嗪的玻璃化液在-20℃保存异体神经3周后.CD4+和CD8+淋巴细胞的侵润程度明显轻于含其他浓度川芎嗪的玻璃化液保存的异体神经移植组,神经组织较好保持原形态,周围仅见极少量淋巴细胞侵润,与自体神经植入组无明显差别.结论:含320mg/L川芎嗪的玻璃化液在-20℃保存同种异体神经3周后的抗原性明显降低,植入体内后免疫排斥反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电针对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及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4组(n=8):A组(模型组)、B组(0.5m A电针组)、C组(1.0m A电针组)、D组(1.5m A电针组)。切断坐骨神经干造成失神经支配腓肠肌模型,术后1天,B、C、D组术侧分别给予相应强度电针(针刺"足三里"和"承山")治疗,每次治疗10min,隔天1次,每周3次,共治疗4周,A组不行治疗。术后8周,测定术侧腓肠肌湿重比,Masson染色测定腓肠肌结缔组织截面积率、肌纤维直径和截面积,Western blot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Bcl-2和Bax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腓肠肌超微结构。结果:A组与B、C、D组间,D组与B、C组间腓肠肌湿重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B、C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与B、C、D组间,以及D组与B、C组间结缔组织截面积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B、C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与B、C、D组间,以及B、C、D组间肌纤维直径和截面积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A组最高、D组最低,A组与B、C、D组间,以及B、C、D组间TGF-β1、CTGF蛋白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Bcl-2蛋白表达,A组最低、D组最高,而Bax蛋白表达,A组最高、D组最低;Bcl-2/Bax比值A组最低,B、C、D组依次升高,且A组与C、D组间,以及B、C、D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透射电镜显示,A组肌丝排列紊乱、溶解严重,Z线断裂,线粒体空泡化;B、C、D组肌丝排列基本整齐,肌丝溶解、Z线断裂较轻,B组可见线粒体肿胀、空泡化,但轻于A组。结论:电针可减轻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靶肌肉结缔组织增生,调节Bcl-2、Bax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水肿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180只健康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大黄素低剂量组(C组)、中剂量组(D组)和高剂量组(E组),每组36只。采用Allen法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术后3 d、7 d、14 d及28 d,BBB评分及斜板实验观察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术后3 d,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干湿重法检测脊髓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EB)染色检测血脊髓屏障(BSCB)通透性,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水通道蛋白-4(AQP-4)、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 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BBB评分及斜板实验结果显示,术后7 d、14 d、28 d,C组、D组和E组均优于B组(P0.05),E组最佳(P0.05)。术后3 d,HE染色显示,B组损伤节段内有大片出血灶,神经细胞肿胀、破坏,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组织间隙增宽,水肿严重,C组、D组和E组上述病理改变改善,其中E组最明显;B组脊髓组织含水量较A组增高(P0.05),D组、E组脊髓组织含水量低于B组和C组(P0.05),E组低于D组(P0.05);B组EB含量高于A组(P0.05),C组、D组和E组EB含量均低于B组(P0.05);C组、D组和E组AQP-4、MMP-2 m RNA和蛋白表达均低于B组(P0.05),E组最低(P0.05)。结论大黄素能减轻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的脊髓水肿,促进肢体功能康复,这可能与大黄素下调损伤后脊髓组织AQP-4和MMP-2表达,降低BSCB通透性有关。 相似文献
26.
目的:对住院期间发作房颤小于48h的患者经复律后只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根据是否存在一月内出现脑梗塞的临床表现,了解复律治疗后抗凝四周是否必要.方法:我院2012~2015年住院部一共发生55人/次的48h内复律的心房颤动,(CHADS-VASc评分≥1分)未行食道彩超检查,使用胺碘酮或纠正原发病使患者复律,在复律后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100mg/d,通过患者再次住院或门诊复诊、电话随访等方式了解患者复律治疗一月内是否出现缺血性脑卒中表现.结果:该类患者出现一月内新发脑梗死几率1.82%(1例),脑出血几率0%,致残率0%,其中32例给予胺碘酮直接复律,18例在纠正电解质及肺部感染后自行复律,5例在未处理时自行复律,其中有一例复律后在住院第二天出现新发脑梗死表现,其余病例根据出院后一月随访及部分病例复诊结果,未发现症状性脑卒中表现,但发现有4例在一年内再次住院时发现腔隙性脑梗死.结论:新发的房颤在48h内,在无抗凝的情况下,直接给予复律治疗似乎短时间内存在较高的血栓脱落的风险,使用阿司匹林预防效果欠佳,建议住院期间继续给予抗凝治疗,出院后随着时间推移,风险进一步下降,出院后至复律4周抗凝必要性有待验证.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冠心康颗粒中芍药苷、丹酚酸B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Welchrom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A)-0.1%磷酸(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30 nm。结果 芍药苷在7.02~52.64 μg·m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9.3%,RSD为1.2%;丹酚酸B在23.19~173.90 μg·m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8.2%,RSD为1.1%;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4.47~ 33.50 μg·m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3),平均回收率为98.0%,RSD为1.0%。结论 本法简便、灵敏、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冠心康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9.
黄英如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13):1599-1600
目的探讨应用中心深静脉导管进行胸腔、腹腔、脏器引流渗液及气胸的疗效。方法对50例胸腔积液,15例腹水,40例白发性气胸,10例心包积液,2例乳糜胸,10肝囊(脓)肿,5例急性尿潴留因导尿失败需膀胱造瘘,进行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评价引流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均置管引流成功,无一例失败,置管时间2—7天。未发现操作上相关的血气胸、复张性的肺水肿、皮下气肿、纵隔气肿、胸膜反应等并发症。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0.
黄英如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14):1729-1730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二层分离状态,又叫主动脉分裂或主动脉瘤间动脉瘤;在过去被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它是一种少见,但有潜在灾难性的疾病,如不予治疗,早期死亡高达每小时1%。近年来发现,该类病人较前有所增多,特别是中年人合并有高血压患者,出现较高误诊率,现将2例误诊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