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21.
目的 探讨如何避免误诊硬脊膜动静脉瘘。方法 回顾分析3例误诊的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表现,误诊原因及治疗结果。结果 1例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2例误诊为前列腺肥大,不仅延误了诊断,还因误治加重了神经功能损害或导致正常器官损害。结论 仔细询问病史和查体,适时行脊髓MRI检查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中西结合诊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围术期并发症的有效性、效应点及新思路。方法回顾2005年3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8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动脉瘤栓塞或夹闭术248例,围术期给予常规西医治疗,中医以中风及阴阳类证论治,240例接受中医治疗,48例未予中医治疗。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出院时GOS相关因素,比较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采取中医治疗影响预后良好(P=0.032),中医治疗组明显减少肺部感染(P=0.018)及消化道出血(P=0.013)并发症。结论中西结合治疗能改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3.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8年5月期间本文作者收治的31例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纯静脉输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5例;在静脉使用抗生素的同时,选择性地进行鞘内注射抗生素8例,脑脊液置换+鞘内注射抗生素4例,腰大池置管引流+鞘内注射抗生素10例,CSF鼻漏并发颅内感染4例者行手术修补+静脉抗生素治疗。药物选择:罗氏芬8例,罗氏芬+稳可信23例。结果临床治愈30例,死亡1例。讨论本组方法对治疗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显著,但各种治疗方法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各有所长,其中以鞘内注射抗生素为首选,药物方面以稳可信的疗效最为肯定。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囊状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及其与动脉瘤发展过程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 将30例囊状动脉瘤分为侧壁型和分叉型两种 ,测量其大小、瘤颈宽度及造影剂滞留时间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两种动脉瘤内的血流模式不同 ,与其大小亦有关系。两种动脉瘤的造影剂滞留时间与瘤颈宽度及颈 /体比呈负性相关 ,与深 /口比呈正性相关。结论 瘤颈是影响囊状动脉瘤发生、发展的重要部位 ,而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可能是促成动脉瘤生长、血栓形成乃至破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5.
经翼点锁孔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经翼点锁孔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可行性和手术方法。方法 对18例彰循环动脉瘤采用经翼点锁孔入路进行夹闭术,其中后交通动脉脉瘤9例,大脑中动脉瘤3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6例。患者Hunt-Hess临床分级均在Ⅲ级以内。结果 均获得成功夹闭,术后无面神经损伤表现,平均手术时间缩短1~2h。1例左后交通动脉瘤术中破裂,术后出现一过性感觉和运动性失语。结论 经过慎重的选择病例以及术前周密的手术设计,经翼点锁孔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是一种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26.
枕下极外侧手术入路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枕下极外侧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0例成人尸体头湿标本按手术入路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解剖和观测。结果:枕下三角是枕下极外侧入路中重要的解剖学标志,在分离移位椎动脉后,切除枕骨髁后部1/3以辨别和暴露舌下神经管,枕骨髁的磨除可显著扩大枕骨大孔前缘的暴露范围,磨除颈静脉结节对扩大斜坡中下部的暴露有重要的作用。椎动脉硬膜内段及其分支与后组脑神经有复杂的毗邻和穿行关系。结论:枕下极外侧入路尽管解剖复杂,但可在不牵拉延髓的基础上充分暴露颈延髓交界部腹侧面和外侧面的区域,达到充分暴露的枕骨髁磨除范围限于其后1/3即可.  相似文献   
27.
松果体区肿瘤的全切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松果体区肿瘤全切除的可行性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986年3月至2000年5月收治并手术的70例松果体区肿瘤患者的诊治及预后情况。结果:手术采用侧脑室入路18例,Poppen入路35例,Krause入路17例;病理诊断胶质瘤21例,生殖细胞瘤14例,脑膜瘤7例,畸胎瘤7例,胆脂瘤6例,胶质增生4例,皮样囊肿3例,脑膜囊肿2例,蛛网膜囊肿2例,脊索瘤、血管畸形、垂体腺瘤、Gale  相似文献   
28.
29.
中枢性发热是重症脑病常见的一个伴随症状,西医治疗效果欠佳,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黄培新教授提出该病的病因病机为少阳阳明合病,提出了和解少阳、通腑泄热的治疗大法,方用大柴胡汤加减,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0.
颅咽管瘤手术中垂体柄的辨认与保护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颅咽管瘤手术中垂体柄的辨认与保护方法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63例颅咽管瘤病人垂体柄的影像学和术中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术中明确发现垂体柄33例,位于肿瘤瘤体后方23例、上方5例、侧方3例、前方2例。23例可在影像学上初步判断垂体柄与肿瘤的位置关系,均得到术中证实。垂体柄得到辨认与保护者术后尿崩的恢复好于术中未见垂体柄者。结论 垂体柄的辨认与保护对提高肿瘤全切除率、改善预后至关重要,MRI扫描可以为术中主动寻找及保护垂体柄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