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27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膀胱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组织化学特征以及诊疗方法. 方法 原发性膀胱透明细胞癌患者1例,女,71岁.因尿频尿急4个月,下腹隐痛2个月入院.盆腔CT及膀胱镜检查示膀胱三角区近左侧直径约4.0 cm隆起性占位,基底宽,表面充血明显.病理活检示膀胱黏膜固有层小巢性透明细胞癌组织浸润,癌细胞排列呈大小不等腺管状、巢状分布,大部分细胞胞质丰富、透明.入院后出现反复无痛性肉眼血尿,并伴有下腹胀痛. 结果术中发现肿瘤位于膀胱左后侧壁,呈浸润性生长,膀胱组织与子宫前壁黏连明显,行膀胱部分切除、输尿管膀胱移植术联合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术后病理示:透明细胞癌组织浸润膀胱全层.子宫前壁内可见少量癌组织浸润,呈透明细胞癌图像.组织化学:PAS(+),免疫组化染色:CK7、CK5/6及EMA标记(+),CK20、Vimentin、Claretinin、PSA、CEA及NSE表达均为(-).电镜下瘤细胞胞质多呈大空泡状,细胞器稀少,局部残留密集的糖原颗粒;部分瘤细胞胞质器以丛状聚集的糖原颗粒和小泡状结构为主.术后行全身化疗2次,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结论原发性膀胱透明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膀胱腺癌,确诊需依据临床表现、病理学检查及组织免疫学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预后好于其他非尿路上皮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列腺泡沫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14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15例前列腺泡沫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者年龄49~85岁,平均(69.53±8.97)岁,主要症状为进行性排尿困难,Gleason评分:6分1例,7分6例,8分4例,9分4例。9例行双侧睾丸切除术,6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睾丸切除术患者术前PSA 27.1~153ng/mL,平均(79.37±57.52)ng/mL;术后1月PSA0.13~2.86ng/mL,平均(0.83±1.01)ng/mL;Nadir PSA 0.002~1.33ng/mL,平均(0.37±0.45)ng/mL;达到Nadir PSA时间8~23月,平均(17.23±5.28)月;7例经12~42月出现去势抵抗,平均为(26.43±9.55)月;发生转移5例;9例患者中2例失访,3例死于晚期前列腺癌,4例存活;随访时间平均(60.86±22.11)月。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前PSA 11.47~128ng/mL,平均(43.40±43.13)ng/mL;术后1月PSA 0.072~0.36ng/mL,平均(0.17±0.11)ng/mL;Nadir PSA 0.008~0.22ng/mL,平均(0.11±0.07)ng/mL;达到Nadir PSA时间24~42月,平均(33.17±7.28)月;5例经12~60个月出现生化复发,平均为(35.20±17.43)月,复发后1例予康士得及诺雷德治疗,4例予氟他胺治疗,目前生存状况尚可;发生转移3例;6例患者均存活;随访时间平均(53.00±28.04)月。结论前列腺泡沫状腺癌是一种侵袭性强、预后较差的特殊组织学亚型的高级别腺癌。  相似文献   
13.
输尿管严重缺损患者的自体肾移植(附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医源性和外伤性输尿管严重损伤患者行自体肾移植的疗效。方法:对2例医源性原因造成的输尿管严重缺损患者,经反复多次手术后疗效不佳,选用自体肾移植术。结果:手术过程顺利,围手术期顺利度过。随访时间分别为16个月和10个月,远期疗效满意,静脉尿路造影显示肾功能正常,尿路通畅。结论:自体肾移植术对于严重的输尿管缺损患者,能保护患侧肾功能,避免尿流改道和肠道代输尿管手术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techniques and clinical efficacy of laparoscopic partial cystectomy with bilateral pelvic lymphadenectomy for urachal adenocarcinoma. Methods From July 2006 to April 2008, 4 patients with urachal adenocarcinoma were managed by the laparoscopic procedure. Three patients were male, the other one was female, with a median age of 51 (range 42 to 66)years. The mean size of tumors was 3.4(rang 1.9 to 5.4)cm in diameter. Three of them were diagnosed as mucinous adenocarcinoma, the other one was adenocarcinoma. There was 1 patient at stage Ⅱ , and the other three as stage Ⅲ according to Sheldon Stage. Four patients were performed by transperitoneal approach. The boundaries of resection were similar to the open surgery, including resection of the tumor with normal margins, the peritoneum lateral to the two medial unbilical ligaments,the posterior sheath of the rectus muscle and the muscle fibers of the rectus muscle below it, and bilateral pelvic lymphanodes. Results The procedure was successfully in all 4 patients, with a mean operative time of 220(range 150 to 350)min, a mean estimated blood loss of 180 (range 120 to 290)ml.No significant intraoperative o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ccurred, except for an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 injury in 1 case. The mean postoperative in-dwelling urinary catheter time was 6 (range 5 to 7)d, and the mean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was 6 (range 5 to 8)d. All 36 resected lymph nodes (range 8 to 11) were negative. At a median follow-up of 25(range 15 to 36) months, there was no evidence of recurrent disease by radiologic or cystoscopic evaluation. Conclusion Laparoscopic partial cystectomy and bilateral extended pelvic lymphadenectomy in selected patients with urachal tumors could be a safe, feasible, minimally invasive procedure.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VIP原位回肠膀胱术在膀胱癌膀胱全切后膀胱替代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9例男性膀胱癌病人行全膀胱切除后应用改良VIP原位回肠膀胱术。所有病例均行双侧淋巴结清扫,均在前列腺尖部切断尿道,截取末段回肠段,切开去管,用95%酒精处理肠黏膜,双重折叠肠段,重建成一个卵圆形储尿囊,采用改良式LeDuc黏膜下隧道吻合法将双侧输尿管吻合于回肠。结果9例病人术后随访5个月~5年,平均4年。白天完全尿控6例,尿失禁3例,夜间完全尿控5例,尿失禁4例。9个月后储尿囊容量300~550ml,平均450ml;静止期压力(cmH2O)3.99~20,平均11.08;充盈期压力(cmH2O)10~20.4,平均18.36;平均尿流率13ml/s,不稳定膀胱2例,残余尿阳性(〉60ml)1例。尿道吻合口漏1例,尿道吻合口狭窄1例。术后查B超,单侧肾轻度积水1例,不全性粘连性肠梗阻1例。血电解质、CO2-CP、BUN及Cr均正常。结论VIP原位回肠膀胱术设计合理,压力低,容量高,抗反流,新膀胱接近生理形态,截取回肠段少,对肠道功能影响小,术后控尿功能良好,手术并发症少,是一种较理想的原位新膀胱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上海市市区中老年男性人群下尿路症状(LUTS)的患病率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多阶段抽样方法,在上海市市区一般人群中抽取40岁以上男性居民1 583名,通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QoL)评分等方法调查该人群中LUTS的患病率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在40~49岁、50~59岁、60~69岁和>70岁年龄组中,中、重度LUTS(IPSS≥8)患病率分别为8.7%、19.4%、32.3%和40.2%,呈现随年龄增长患病率上升趋势;随着LUTS严重程度的增加,患者的QoL评分也显著上升,轻、中、重度LUTS三组间QoL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上海市市区男性LUTS患病率已接近欧美国家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成人及家兔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 :探索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 (CCSM)体外培养及鉴定方法。 方法 :采用勃起功能正常的成年男子及新西兰家兔的新鲜阴茎标本 ,经处理后采用原代细胞培养法 ,对阴茎海绵体组织块进行培养 ,获得CCSM后用光镜、透射电镜和免疫组化等多种方法从细胞形态学及CCSM生长特性等不同侧面对培养的人及新西兰家兔的CCSM进行鉴定 ,并测定CCSM在体外培养时的细胞增殖情况。 结果 :经 2 4h潜伏期 ,体外培养的CCSM进入指数增长期 ,维持约 96h后进入平台期 ;从接种组织块至长成单层细胞约需 15~ 2 0d ,传代后约 4~ 7d后长成单层 ;传代后的细胞增殖旺盛 ,成束状生长 ,并呈现层叠排列及“峰 谷”现象 ;CCSM在体外可稳定传 7~ 12代 ,传代期间其形态及增殖活性变化不明显 ;各种检测鉴定均证实所获细胞为CCSM。 结论 :CCSM原代细胞培养法简便、稳定、可靠 ,对研究阴茎的勃起机制及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调控及其治疗药物筛选有重要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681例中老年男性下尿路症状与勃起功能障碍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中老年男性人群中下尿路症状(LUTS)与勃起功能障碍(ED)的患病率,并且从流行病学角度评估年龄、下尿路症状严重度及ED严重度之间相关性。方法 在2002年9—10月对定点本院的高干高知年度体检中,对50岁以上中老年男性人群作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评分(IIEF-5)调查。另外,对每个调查对象必须完成直肠指检,对资料完整的681例所有资料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681名调查对象中,50~59岁,60~69岁,70岁以上3个年龄组中,中重度LUTS(IPSS≥8)发病率分别为19.0%,32.2%,39.8%;而ED患病率分别为82.6%,87.9%,96.6%:ED在轻度LUTS(IPSS为0~7),中度LUTS(IPSS为8~19),重度LUTS(IPSS为20~35)3组中患病率分别为71.8%,92,4%,96,4%,3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LUTS与ED在上海市高于高知老年男性中有很高的患病率,并随年龄增长而上升,LUTS严重程度会影响ED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肾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肾嗜酸细胞腺瘤患者临床资料。肿瘤最大直径为3~8cm,平均5.5±2.8cm,分别位于左肾上极2例,左肾下极1例,右肾上极3例,右肾下极4例。所有患者CT扫描显示肿瘤包膜完整,密度均匀一致,增强扫描成中等强化,6例瘤体中央可见星状结构。术前均诊断为肾癌而行肾癌根治术。结果:术后观察肿瘤包膜完整,切面呈棕色或棕黄色,质地均匀,未见出血及坏死灶;光镜下瘤细胞排列成腺泡管状或实性片状,胞质内含丰富的嗜酸性颗粒,细胞无明显异型性和核分裂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ytokeratin8( ),EMA( ),vi mentin(-),Hale胶体铁染色(-)。随访8~87个月,平均38.4±21.5个月,均无瘤生存,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肾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肾脏肿瘤,常易被误诊为肾癌,诊断需依据影像学、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等特点综合判断。治疗应行肾部分切除或肿瘤剜除术。  相似文献   
20.
上海地区241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上海地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流行病学特点,寻找其高危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级抽样法将上海地区10区县2600例28~89岁女性作为调查对象,包括工人、教师、职员、医护人员和公务员等职业.调查问卷共发放2600份,回收有效问卷2410份,应答率为92.7%.问卷设计包括年龄、职业、身高、体质量、内科并发症、生育情况和流产次数.并整合生活质量量表(QOL)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结果 2410例中急迫性尿失禁患者288例(11.9%),混合型尿失禁患者334例(13.8%),单纯SUI患者699例(29.0%),无尿失禁患者1089例.699例SUI女性平均年龄(54.4±12)岁,非SUI女性平均年龄(48.4±11)岁(P=0.000).SUI女性平均体质量指数(BMI)23.2±4.0,非SUI女性平均BMI 22.3±3.1(P =0.000).SUI女性合并代谢综合征共403例,非SUI女性合并代谢综合征352例(x2=111.97,P=0.000).SUI女性合并慢性便秘共491例,无尿失禁患者合并慢性便秘共322例(x2=284.07,P=0.000).SUI女性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共213例,无尿失禁患者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共174例(x2=52.74,P=0.000).生育与否与SUI发生率呈显著相关(x2 =29.81,P=0.000);多次分娩较单次分娩SUI发病率显著增高(x2=13.68,P=0.000).SUI女性平均QOL评分10.97分,平均IPSS为3.76分,两者显著相关(P=0.000);且SUI女性年龄与QOL评分呈显著相关(P=0.000).结论 SUI已成为我国中老年女性重要的排尿障碍性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长态势.SUI的高发年龄呈双峰型,主要发病年龄段分别为40 ~ 59岁及80岁以上.发病率与年龄呈显著相关.肥胖、合并代谢综合征、慢性便秘、慢性支气管炎、生育和多次分娩均是SUI发病的高危因素.在SUI患者中,除漏尿外下尿路症状亦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选择性M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可能对改善其生活质量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