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2篇 |
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临床医学 | 3篇 |
内科学 | 30篇 |
特种医学 | 5篇 |
综合类 | 14篇 |
预防医学 | 43篇 |
药学 | 6篇 |
1篇 | |
肿瘤学 | 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6篇 |
197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01.
102.
Objective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adjustment of the pusher of GTF was useful to decrease the degree of tilting of the femoral Ginther Tulip filter (GTF) in an in vitro caval model. Methods The caval model was constructed by placement of a 25 mm × 100 mm and two 10 mm ×200 mm Dacron graft inside a transparent bifurcate glass tube. The study consisted of two groups: left straight group (GLS) (n =100) and left curved group (GLC) (n = 100). In the GLC, a 10° to 20° angle was curved on the introducer.The distance (DCH) between the caval right wall and the hook was measured. The degree of tilting (DT) was classified into 5 grades and recorded. Before and after the GTF being released, the angle (ACM1, 2)between the axis of IVC and the metal mount, the distance (DCM1) between the caval right wall and the metal mount, the angle (ACF) between the axis of IVC and the axis of the filter and the diameter of IVC (DIVC) were measure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with Chi-Square test, t test, rank sum test and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 Results The degree of GTF tilting in each group revealed a divergent tendency. In group LC, the apex of the filter tended to be grade Ⅲ compared in group LS (x2 value 37. 491 ,P <0.01).The differences of most variables between GLS and GLC were considered 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16. 60° vs.3.05°, 20.60° vs. 3.50°, -3.90°vs. -0.40°, 2.98 mm vs. 10.40 mm, - 10.95° vs. -0.485°,13. 17 mm vs. 10.06 mm, - 1.70° vs. 0.70°, t or Z values - 12. 187, - 12. 188, -8.545, -51.834,-11. 395,9. 562, -3. 596, P < 0. 01). There exist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ACM1 and ACF,ACM1 - ACM2 and DCH1 - DCH2 in each group, respectively(r values 0. 978,0. 344,0. 879,0. 627 ,P <0. 01),while significant negative associations are detected between DCH1 and ACF in each group , ACP and ACF in group LC(r values -0.974, -0.322, -0.702,P<0.01). Conclusion The technique of adjusting the orientation of filter pusher had minimized the incidence and extent of GTF filter tilting in vitro. 相似文献
103.
我们于1985~1987年在上海市郊的2个县和市区的2个幼托机构作了人群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的调查。收集新鲜粪便,采用醛醚浓集法,并以卢戈氏碘液染色镜检包囊。 相似文献
104.
上海市人群感染肠道寄生虫与环境及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报道上海市10个郊县的110个调查点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与环境及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各调查点自然地理、气候条件、施肥情况均相同或相似,但由于经济收入、文化水平不同,饮用水源不同,环境卫生不同,因而各调查点的寄生虫感染率间差别具有显著意义(U=132.589,P<0.05,最高达92.8%,而最低仅为8.6%)。人群的文化程度、生活水平、卫生习惯与设施对寄生虫病的流行过程有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了解上海市郊河道钉螺分布特征、消长规律、扩散途径及其生态因素,为制定查灭螺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1997—2002年采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对上海市金山、松江区23条河道进行查螺及钉螺生态环境和水文调查。结果 调查的23条河道中有11条发现47个螺点,全部分布在河滩,有螺框在水线下0.5m、水线附近、水线上0.5m处,比例为1:4.31:0.92。有螺滩漂浮物发现有钉螺吸附。钉螺扩散试验表明,漂浮物可作长距离和跨河转移,滩地是主要停靠点。钉螺河道扩散转移最佳时机在汛期高潮位,河滩芦苇湿地对水流有阻隔作用,干、湿相交,易于钉螺孳生。结论 黄浦江上游主干水系河道的河滩是漂浮物停靠着落点,也可能是钉螺扩散新的孳生地。查螺应以河道滩地和大小河道交汇点周边环境为主要场所,重点在常年水位线附近。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分析上海地区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状况 ,对今后的防治工作提出建议。 方法 回顾建国以来采取各项防治措施后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率的变化 ,分析上海地区防治肠道线虫病面临的新情况及挑战。 结果 随着药物驱虫、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及粪水管理等多项防制措施的实施、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和生产方式的改变 ,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率由 195 5年的 6 2 .6 %降至 2 0 0 0年的 8.2 % ,下降了 88.5 %。其中 ,蛔虫感染率由 5 2 .1%降至 6 .3% ,下降了89.0 % ;钩虫由 12 .9%降至 0 .1% ,下降了 99.0 %。 6年监测结果表明 ,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率每 3年自然下降幅度约为 5 0 %。蛲虫感染率仍较高 ,1999年为 18.9%。 结论 上海地区肠道线虫感染率已大幅度下降 ,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相比较 ,防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如 :防治人群构成的改变、感染率高峰向老年组转移、外来输入性感染者对本地人群的影响、特殊人群的高感染率以及幼托儿童蛲虫感染等。应进一步加强饮用水及粪水管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以及加强肠道线虫感染状况的监测 ,以便更快速、有效地降低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7.
应用减寿分析评价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死因对人群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减寿年数(PYLL)和减寿率(PYLLR)计算指标评价分析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死因对血吸虫病已完全控制地区人群寿命的影响。方法:对上海市郊经历年随访的3个原重流行乡于1955-1995年发生的晚血死亡患者487例的死亡原因按PYLL计算公式,分析其总PYLL、PYLLR、各种死亡原因的PYLLR及逐年的演变。结果:3个乡晚血患者的全死因PYLLR为256.3‰,主要死亡原因为肝功能衰竭(100.3‰)、肝癌(43.4‰)和其他器官恶性肿瘤(24.8‰),其中晚血并发肝功能衰竭和上消化道出血的PYLLR,60年代分别为222.2‰和34.5‰,肝硬化并发症的PYLLR占总PYLLR的67.5%。未切脾组明显高于切脾组。血吸虫病控制后,全死因及晚血并发症死因的PYLLR均呈线性下降, 90 年代全死因和晚血并发症死因的PYLLR 较60 年代分别下降62.9% 和83.2% , 上消化道出血的PYLLR, 近5 年仅0.3‰。结论:PYLL 及PYLLR 分析能定量表达晚血并发症及其他死亡原因对人群寿命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