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40篇 |
免费 | 54篇 |
国内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篇 |
儿科学 | 11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137篇 |
口腔科学 | 36篇 |
临床医学 | 89篇 |
内科学 | 79篇 |
皮肤病学 | 6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38篇 |
外科学 | 38篇 |
综合类 | 210篇 |
预防医学 | 60篇 |
药学 | 95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68篇 |
肿瘤学 | 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32篇 |
2013年 | 30篇 |
2012年 | 45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66篇 |
2009年 | 71篇 |
2008年 | 49篇 |
2007年 | 33篇 |
2006年 | 35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46篇 |
2003年 | 61篇 |
2002年 | 38篇 |
2001年 | 46篇 |
2000年 | 43篇 |
1999年 | 40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大鼠β-防御素-2基因气道转染增强肺抗感染防御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 防御素体外试验显示具广谱抗菌活性 ,本研究应用转基因方法评估其体内抗菌作用。构建大鼠 β 防御素 2 (rBD2 )重组质粒 pBK CMV$CrBD2和 pCD NA 3.1 Myc His( + ) rBD2 ,通过脂质体包裹的方法将重组质粒经气管滴入 ,检测其在气管和肺组织表达情况 ,并应用肺组织匀浆上清菌落计数法检察对绿脓杆菌的肺清除率。结果显示在基因转染大鼠的气管和肺组织内均检测到rBD2 His融合蛋白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 ,说明脂质体包裹的重组 β 防御素 2pBK CMV$CrBD2质粒可有效转染气道上皮组织。肺细菌清除率实验显示构建重组质粒 p… 相似文献
42.
女性生殖道人Beta-防御素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人 β-防御素 (HBDs)基因在女性生殖道各段组织及妊娠相关组织的表达 ,探讨内源性抗菌肽在女性生殖道粘膜天然抵抗致病微生物侵袭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法 (RT -PCR)检测正常女性生殖道各段组织及怀孕妇女生殖相关组织中HBD - 1、HBD - 2的表达情况 ,以 β -actin为阳性对照。 结果 :细胞株ME - 180表达HBD - 1mRNA ,而不表达HBD - 2mRNA ;正常女性阴道、子宫颈、子宫内膜、输卵管、卵巢等 5个组织中均发现有HBD - 1mRNA的表达 ,除阴道、卵巢外其余组织也有HBD - 2mRNA的表达 ;绒毛膜、绒毛… 相似文献
43.
人 β-防御素 (hBD)主要由上皮细胞生成 ,包括hBD - 1、hBD - 2等亚类 ,是皮肤、粘膜免疫的重要分子。其中hBD - 2是富含半胱氨酸阳离子的由 4 1个氨基酸组成的低分子抗菌肽。通常hBD - 2在健康组织中为低水平表达 ,但当皮肤、肺、气道组织有病菌入侵时可诱导hBD - 2的大量表达。对牛气道防御素 (TAP)受LPS刺激诱导表达的转录机制的研究表明NF -κB和NF -IL6共同调控TAP基因的转录。本研究将人 β -防御素 - 2基因上游序列输入Matinspector软件 ,应用Matinspector软件于转录因子数据库 (http ://tansfac gbf de/TRANSFAC)中… 相似文献
44.
人β防御素2(Human beta defensin 2,HBD-2)是人体抗菌肽的重要分子,体外试验研究证明具有广谱抗微生物活性,为开展其在整体水平上的功能研究,建立HBD-2转基因小鼠模型。用分子克隆方法构建了带CMV启动子的HBD-2全长cDNA真核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HBD2,以此为摸板,PCR扩增出带CMV启动子和BGH polyA尾的HBD-2基因片段,用显微注射技术将此微基因导入小鼠雄原核中,于M16培养液培养后经输卵管移植到受体鼠体内让其怀孕产生子代小鼠。PCR法检测外源基因在小鼠基因组中的整合,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HBD-2在小鼠组织的表达。PCR检测结果显示17只F1代转基因鼠中4只检测到阳性信号,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显示HBD-2在其F1代转基因小鼠生殖道、呼吸道、泌尿道以及血管内皮等组织部位广泛表达。实验表明HBIN2基因已整合到小鼠基因组且广泛表达,为进一步研究HBD-2的生物学功能及基因调控提供了有用的整体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和比较微创拔牙后延期种植与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南京同仁医院2013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上、下颌单个前牙及前磨牙需要行微创拔牙后种植牙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6例)。对照组微创拔牙后进行延期种植,实验组微创拔牙后进行即刻种植。比较2组患者的种植成功率,记录3个月和永久修复当天患者的种植体稳定性、种植体周围探诊深度、美学效果以及种植体边缘骨水平以及术后满意度。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种植成功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种植体植入3个月后和永久修复当天的ISQ值差异不显著 (P>0.05);实验组种植体周围探诊深度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80);实验组总满意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44);2组修复后1年,牙龈乳头指数均在1~3级,软组织外形良好,均达到了良好的牙龈美学效果,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对照组PES得分7.65±1.32,实验组为8.25±1.19,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2组的近中侧骨吸收量和远中侧骨吸收量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微创拔牙后2种植修复方式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种植体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但即刻种植的满意度更高,美学效果更佳,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定量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在诊断乳腺肿块样腺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4例依据乳腺磁共振半定量增强检查方法 BI-RADS 诊断为4、5类的肿块样病灶,测量其定量灌注参数包括容量转移常数(Ktrans )、单位体积组织中血管体积(Vp )值。依据病理结果分为腺病组、乳腺癌组,将腺病组对侧腺体作为正常对照组。将腺病组和正常腺体组及腺病组和乳腺癌组 Ktrans 、Vp 值分别进行组间的两两秩和检验,绘制腺病组和乳腺癌组 Ktrans 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寻找最佳诊断界值并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结果腺病组(n=21)的 Ktrans 、Vp 值分别为(0.289±0.163)min-1、(0.0428±0.045);乳腺癌组(n=33)的 Ktrans 、Vp 值分别为(0.959±0.451)min-1、0.057±0.079;正常腺体(n=21)的 Ktrans 、Vp 值分别为(0.048±0.022)min-1、0.016±0.019。腺病组与正常腺体组的 Ktrans 、Vp 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 值分别为-5.733、-2.844,P 值为0.000、0.004,P <0.05),乳腺癌与腺病组Ktrans 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值为-5.421,P 值为0.000,P<0.05),乳腺癌与腺病组 Vp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09,P =0.993,P >0.05)。Ktrans 值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为0.941,界值为0.304 min-1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3.9%、85.7%。结论定量DCE-MRI Ktrans 值作为辅助诊断的定量参数对鉴别乳腺肿块样腺病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7.
【摘要】目的:采用MR动态增强扫描成像(DCE-MRI)定量检测兔VX2肝种植瘤模型经索拉非尼靶向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探讨DCE-MRI进行疗效评估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开腹瘤组织块包埋法制备兔VX2肝种植瘤模型,术后7天,通过MRI检查筛选形状规整、大小基本一致的VX2肝种植瘤实验兔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只),实验组经索拉非尼灌胃治疗,对照组采用同等剂量的5%葡萄糖灌胃治疗。实验兔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天、治疗后14天行DCE-MRI扫描,并记录肿瘤最大径线及定量参数Ktrans、Kep、Ve、Vp,最后一次扫描结束后,处死实验兔,行HE染色及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Ktrans、Ke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V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Ktrans不同观察时间点的变化趋势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天后,两组间肿瘤直径增大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免疫组化分析显示两组间MVD、VEG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Ktrans与MVD、VEGF之间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92和0.651),而其他定量参数与MVD、VEGF无明显相关性。结论:DCE-MRI可定量评估索拉非尼对兔VX2肝种植瘤抗血管生成的疗效。容积转移常数Ktrans与MVD、VEGF呈正相关,可反映治疗前后的微循环变化。 相似文献
48.
目的:了解南宁市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感染情况及其分布特点,初步探讨HR-HPV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南宁市抽取3 902例有性生活史的妇女进行妇科检查、宫颈HR-HPV检测,并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①南宁市18~73岁妇女HPV感染率为23.9%。②HPV感染的年龄分布特点:<20岁年龄段感染率最高,为91.3%,25~49岁年龄段的感染率约为20%,处于较稳定的水平,不同年龄组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404 3,P =0.000)。不同职业及不同民族妇女HP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南宁市妇女的HPV感染以52, 16,58和18型为主,而多重感染百分率为36.3%,均为高危型多重感染或高危型合并低危型多重感染。结论:南宁市不同年龄妇女的HPV感染率存在差异,其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多个性伴者、妊娠分娩数>1,对HPV持续阳性的妇女应加强监测,以早期发现宫颈病变及宫颈癌。 相似文献
49.
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肝癌合并PVTT患者58例,A组(26例)行TACE结合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局部放射治疗;B组(32例)单纯行TACE。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A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42.3%、23.0%,平均生存期15.5个月,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9例,总有效率(CR+PR)为46.2%(12/26)。B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21.9%、6.3%,平均生存期7.5个月CR2例,PR6例,CR+PR为25.0%(8/32)。A组的生存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TACE联合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癌门脉癌栓能明显提高其疗效,并具有创伤少,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0.
经导管门静脉栓塞诱导肝叶代偿性增生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导管门静脉栓塞(PVE)诱导肝叶代偿性增生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对28例手术不能切除,但门静脉内无瘤栓的晚期肝癌患者,经导管行门静脉右支栓塞。PVE术前、后用CT测量左侧肝叶的体积,并测量栓塞前后的门静脉压力,监测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门静脉右支栓塞,其中1例PVE后顺利实行右肝切除术。PVE术前左侧肝叶的体积为(461.5±108.2)cm3,术后2、4、8周分别为(608.5±135.7)cm3、(660.2±133.8)cm3、(678.0±132.7)cm3,分别比术前增加(33.5±22.1)%、(45.4±23.8)%、(49.5±24.0)%;术前左侧肝叶占整个肝脏的体积百分比为(18.4±5.1)%,术后2、4、8周分别为(24.2±5.9)%、(26.3±5.8)%、(27.0±6.1)%。术后2周较术前体积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810,P<0.05),术后4周与术后2周间、术后8周与术后2周间、术后8周与术后4周间体积增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6、0.091、0.085,P值均>0.05)。栓塞前门静脉压力为(17.8±2.9)cmH2O(1cmH2O=0.098kPa),PVE后为(18.3±2.9)cmH2O,栓塞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10,P<0.05),但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未出现门静脉高压,肝功能损害轻,无并发症出现。结论经导管门静脉栓塞诱导肝叶代偿性增生在临床上的应用是可行的、安全的、有效的,可增加手术切除率,提高手术切除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