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1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68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110篇
预防医学   62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57篇
中国医学   79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针刺对缺血性中风患者食指运动激活脑功能区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观察针刺对运动状态下缺血性中风患者脑功能区的影响。方法:15例缺血性中风患者分别在基础和针刺状态下食指运动采集脑功能区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图像,测量激活的区域、大小及信号强度。结果:基础状态下食指运动可见对侧初级运动区、运动前区以及第一感觉区的激活,针刺状态下食指运动除见上述区域激活外,还可见同侧初级运动区,病灶部位及对侧顶上小叶、颞上回、岛叶等部位的激活。针刺状态下激活面积及最小信号强度方面均大于基础状态。结论:针刺对缺血性中风的康复与改善大脑皮层功能区血液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42.
黄力 《养生大世界》2003,(11):40-40
人到老年由于各种生理的变化,全身器官功退,导致神经调节功能较差,唾液腺分泌量减少,口腔黏膜干燥并失去弹性,故常常引起口干。 中医认为此症与脾肾关系密切,脾主运化,肾主水液。老年人脾肾皆虚,脾虚则运化水谷精微及输布津液功能低下;肾虚则津液无力上达,且使脾虚更甚,如是则肾经失养,故见干燥。 其治疗应从脾肾入手,强肾气滋脾阴,笔者用如下方剂,经临床实践应用,效果较好: ①枸杞子9~12克,玄参10~15克,甘草6克,泡  相似文献   
43.
云南白药具有活血消肿、止血止痛的功效。主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外伤出血、吐血、衄血、咳血等。除此之外,它还有许多内服治病的妙用:心绞痛。云南白药保险子1粒,加白药0.4-0.5克,口服,每日3—4次。梅核气。云南白药0.5克,温开水送服,每日4次,6日为1疗程。  相似文献   
44.
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诊断。方法:分析了10例经手术、病理中证实的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平扫和增强的CT征象。结果:本组10例均单发,幕上8例,幕下2例。平扫均匀等密度或略高密度5例,增强明显强化。混杂密度5例,增强为不均匀明显强化,其中囊变2例,另1例为小环形强化。病灶的占位现象和周围水肿均较轻,还有1例有一个自行缓解消退期。结论:脑淋巴瘤较少见,易误诊,幕上病灶需与脑膜瘤、转移瘤、脑脓肿等,幕下病灶需与髓母细胞瘤和血管母细胞瘤鉴别  相似文献   
45.
目的检测FHIT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异常甲基化及其表达,探讨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病理学的关系。方法收集膀胱移行细胞癌新鲜组织标本共49例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S-P法)检测FHIT蛋白表达,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MS-PCR)方法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正常膀胱组织中FHIT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FHIT蛋白在正常膀胱组织均为阳性;FHIT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47%(23/49),肿瘤不同分级中随恶性程度的增高,表达减少,Ⅰ级与Ⅲ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中随分期的增高,表达减少,Tis~T1期与T2~T4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有8例发生了甲基化,阳性率为16%(8/49)。FHIT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和蛋白表达无相关性。正常膀胱组织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频率0(0/10)。结论FHIT基因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FHIT蛋白异常表达可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肿瘤标志物。FHIT基因甲基化及表达缺失参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且与其临床病理有一定关系,可能是影响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6.
慢性泌尿道感染见证多为寒热夹杂、虚实互见。治疗采用寒热并用、补泻兼施的方法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根据彭氏经验,治疗本病当以补肾为主;在大多数情况下,当以补阳为主。不可一味清热解毒、利水通淋,以免犯“虚虚”之误。  相似文献   
47.
"阴火"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火"一词屡见于李杲之前的文学作品,并与李杲的"阴火"概念密切相关,对此加以考释,对于进一步理清李杲的"阴火"概念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FHIT基因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FHIT蛋白表达。结果:FHIT蛋白在正常膀胱组织均为阳性;FHIT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46.77%(29/62),肿瘤不同分级中随恶性程度的增高,表达减少,Ⅰ级与Ⅲ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中随分期的增高,表达减少,Tis~T1与T2~T4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FHIT基因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FHIT蛋白异常表达可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49.
大蒜素片治疗组41例和消心痛治疗组2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比较其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浆GMP—140、TXB_2、NO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大蒜素片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总有效率为85.4%,与消心痛基本相同,同时大蒜素片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浆GMP—140、TXB_2的水平,升高患者血浆NO水平,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性。提示大蒜素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良好的疗效,其作用机理可能是抑制血小板活化,阻止血栓形成,扩张冠状动脉及外周血管,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性等。  相似文献   
50.
癌胚抗原(CEA)作为一种非特异性的肿瘤标志一直为国内外肿瘤工作者所关注。为了进一步评价CEA检测对肺癌的临床价值,我们对83例原发性肺癌患者进行了血清及胸腔积液的CEA含量测定,并对部分病人的病程进行了CEA监测。 对象与方法 全部病例均来自我院患者。分为二组;1、肺癌组83例,其中男65例,女18例,年龄19~74岁,平均51.80岁。包括鳞癌37例、腺癌20例、小细胞未分化癌11例、类癌2例,未能明确分类者12例。2、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