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6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19篇 |
内科学 | 30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93篇 |
综合类 | 8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2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
McBride手术治疗Mu外翻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McBride手术治疗Mu外翻术后5年以上长期随访结果,并分析其疗效。方法自1985年1月-1995年12月,对行McBride矫形术的Mu外翻患者进行随访,共随访50例(90足)。随访时间为5年-10年2个月,平均7年1个月。对畸形矫正程度、局部症状及足趾功能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同时在术前,术后对部分患者进行足底负重点变化观察。结果:第一跖趾角大小与第一、二跖间角大小有显著的相关性,手术前后相关系烽分别为0.84和0.71,两者均与Mu外翻程度有关,手术后足部症状改善,畸形基本矫正者共64足,手术优良率为71.1%,并发症主要有Mu趾及前足疼痛,局部麻木、Mu外翻复发,Mu内翻、仰趾畸表等,部分行再次手术。结论:McBride手术能有效地减小已经增大的第一跖趾角;Mu外翻矫正后,第一、二跖间角也会相应缩小,McBride矫形术通过足部软组织力量平衡,能有效地改善患者足部症状,改善足部功能,矫正Mu外翻畸形,对轻、中度及50岁以下较年轻Mu外翻患者是一个产好的,可靠的手术方式,并发症的发生与足部先天性畸形,Mu外翻程度较重及手术中过多的副损作有关。 相似文献
23.
抗生素在骨与关节中浓度分布的实验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用健康成年新西兰家兔36只,经静脉推注三种不同类型抗生素,不同时间取静脉血并处死动物采取肌肉,骨及关节标本,用微生物法测定血清及组织中浓度,并对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的给药时间,方法,剂量及药物选择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头孢拉定较庆大霉素及环丙氟哌酸的骨与关节渗透性好,并可在骨与关节中维持较长时间的有效浓度,其结果为临床预防性抗生素使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4.
截肢术后的患者,如不施行较好的术后残端康复管理及功能训练,易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给安装假肢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使患者成功地安装假肢,早日恢复行走功能及身心和躯体的健康,参加社会活动,作为骨科和康复科 相似文献
25.
26.
Zero位固定用于肩关节损伤及手术后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肩关节是人体具有最大活动范围的关节复合体。在肩部损伤或手术后常因关节挛缩和滑液囊粘连而影响肩关节功能的康复。肩部损伤或术后肢体合理的固定位置已成为肩关节康复治疗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回顾了肩关节损伤或手术后肢体固定位置的研究历史。介绍了Zero位(零位枢轴位)同定的定义及其生物力学依据,叙述了Zero位固定的方法。结合北京医院骨科对肩袖损伤、肩锁关节脱位、肩胛骨骨折及锁骨外侧端骨折等10例患者康复治疗的结果,分析了Zero位固定的适应征,讨论了本方法的优点。作者认为该方法安全、简便,适应征广泛,符合生物力学原则。作为肩部损伤及术后患者的康复治疗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7.
骨科无菌手术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3年7月至1994年9月,通过对手术室环境空气质量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手术初始阶段和结束阶段;不同的手术时间;不同的手术环境;空气菌落数统计学无明显差异。再次主下实层流空气洁净系统对降低空气细菌含量与预防感染的有效性。对过滤空气中残留细菌菌种分析表明,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要菌种。 相似文献
28.
29.
黄公怡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0,4(1):1-2
当代肩关节外科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微创技术的发展与临床诊疗中的广泛应用,并已取代了相当一部分的经典性切开手术,取得了较好效果;另一方面是人工关节的肩关节功能重建技术,使既往一些疗效不佳的肩关节成形术以及有较大功能丧失的肩关节融合术被大部分取代。 相似文献
30.
经后路椎弓根固定+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疾患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疾患病人接受经后路椎弓根固定+椎体间融合器(以下Cage)植入融合术手术的适应证及早期效果。方法2001年9月-2005年6月共收治患例55例接受PLIF+Cages手术的腰椎疾患患者,其中腰椎滑脱24例,腰椎不稳合并椎管狭窄20例,腰椎不稳合并间盘突出者9例,复发腰间盘突出2例。平均54.2岁,手术方法为椎板小关节切除及侧隐窝神经根管减压扩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椎体间Cage植骨融合术。结果术后50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或优,占90.9%,以腰腿痛缓解最为明显,VAS疼痛评分术前平均8.7分,术后平均3.2分。随诊扣51个月,平均37.5月,除2例在术后6个月内固定失败外,其余均在6个月时X-线显示骨性愈合,融合率96.4%。结论该手术在掌握适应证时应慎重,以腰部轴性疼痛为主的患者是手术关键的适应证。手术后近期临床和植骨融合的效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