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通过模型显像探讨基于飞行时间(TOF)和点扩散函数(PSF)重建对PET/CT图像质量和标准摄取值(SUV)的影响。方法:分别对Jaszczak模型及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PET图像质量体模进行PET/CT显像,采用常规临床显像条件(3 min/床位)连续进行3次数据采集。分别采用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迭代法(...  相似文献   
42.
目的 观察不同骨密度(BMD)患者99Tcm-亚甲基二磷酸盐(99Tcm-MDP)骨显像腰椎标准摄取值(SUV)的差异,并分析其与BMD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接受99Tcm-MDP全身骨显像、腰椎SPECT/CT断层显像及双能X线腰椎BMD检测患者,根据BMD结果将其分为骨量正常组(n=18)、骨量减低组(n=24)和骨质疏松组(n=20),比较3组腰椎平均SUV(SUVmean)、最大SUV(SUVmax)及BMD等的差异,分析其与腰椎平均CT值、患者年龄、体质量及身高的相关性。结果 腰椎SUVmax和SUVmean分别为7.39±1.84和4.90±1.27,均与BMD呈正相关(r=0.64、0.63,P均<0.01)。腰椎SUVmax、SUVmean和BMD均与年龄呈负相关(r=-0.33、-0.44、-0.43,P均<0.05),与体质量(r=0.42、0.30、0.35)及平均CT值(r=0.56、0.59、0.73)呈正相关(P均<0.05),与身高无明显相关(P均>0.05)。3组间腰椎SUVmax、SUVmean、BMD和平均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09、30.50、94.85、30.24,P均<0.01)。骨量减低组腰椎SUVmax、SUVmean、BMD和平均CT值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1);骨质疏松组明显低于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低组(P均<0.01)。结论 99Tcm-MDP骨显像腰椎SUV可用于评价骨质疏松及评估疗效。腰椎SUVmax及SUVmean均与BMD呈正相关。骨质疏松患者腰椎SUVmax和SUVmean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成年男性SPECT心肌灌注显像左心室下后壁衰减程度与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对成年男性患者76例行仰卧位和俯卧位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重建两种体位下的心肌断层图像,利用靶心图获得两种体位显像左心室下后壁的放射性计数和灌注缺损面积,比较二者差异及其与BMI的相关性;对仰卧位显像时左心室下后壁的灌注缺损程度和俯卧位显像时的填充程度进行评分,比较不同体质量组之间评分的差异。结果 76例中,体质量正常组43例,体质量超重组33例。俯卧位显像时左心室下后壁的平均放射性计数显著高于仰卧位(P<0.001),平均灌注缺损面积显著低于仰卧位(P<0.001),两种显像体位间放射性计数及灌注缺损面积的差异与BMI无相关性(P均>0.05);仰卧位和俯卧位显像时左心室下后壁的平均放射性计数和灌注缺损面积在不同体质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仰卧位显像左心室下后壁稀疏缺损区在俯卧位显像时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填充,缺损和填充程度评分在不同体质量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成年男性在仰卧位显像时,左心室下后壁的衰减程度与BMI无相关;俯卧位显像能明显改善男性患者左心室下后壁的衰减伪影,但改善程度与BMI无相关。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的标准化摄取值(SUV)与乳腺导管癌雌激素受体(ER)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PET/CT诊断的41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为(55.2±9.55)岁乳腺导管癌患者,且计算病灶SUV;所有病例均手术后病理证实且进行免疫组化检查(ER检测)。结果41例乳腺导管癌患者中,ER阳性组占43.9%,ER阳性组的平均年龄为(60.20±9.34)岁,而ER阴性组的平均年龄为(50.32±9.33)岁,两组年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10,P=0.012);ER阳性乳腺癌患者组平均SUV为2.76±1.34,而ER阴性乳腺癌患者组平均SUV为5.84±2.90,两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71,P=0.004)。本试验FDGSUV诊断ER表达正确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达0.780±0.075,用FDGSUV诊断ER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根据ROC曲线发现SUV分界值为3.135,其诊断敏感性为72.2%;特异性为73.9%,曲线下面积为0.780。结论利用FDGSUV早期评价乳腺导管癌ER表达情况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初步认为将SUV>3.135作为乳腺导管癌ER表达的一个分界值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45.
袁建伟    冯彦林    贺小红    余丰文    刘德军    温广华    黄克敏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2008,32(2):86-88
目的 探讨20lTl定量门控心肌灌注体层显像与99mTc-红细胞门控心血池显像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 72例受检者接受20lTl静息门控心肌灌注体层显像,用AUTOQUANT 4.21软件测量LVEF,并与24h内的静息99mTc-红细胞平衡法门控心血池显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①门控心肌灌注体层显像与门控心血池显像测量LVEF值的结果呈明显正相关(r=0.554,P=0.000),两种方法无统计学差别(t=1.194,P>0.05)。②不同疾病组之间两种测量方法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大于0.05)。③门控心肌灌注体层显像及门控心血池显像测量的LVEF值分别为(64.68±10.77)%和(62.46±8.99)%,门控心肌灌注体层显像测量的LVEF值要比门控心血池显像高出3.55%。结论 20lTl控心肌灌注体层显像与99mTc-红细胞门控心血池显像测量LVEF值的相关性好且结果准确,但门控心肌灌注体层显像的LVEF测量值要稍高于门控心血池显像。  相似文献   
46.
目的:评价137Cs穿透衰减校正(AC)在氟?眼18F?演-2-脱氧葡萄糖(18F-FDG)符合显像中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4例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行18F-FDG符合显像,衰减校正采用137Cs点源,分别重建有衰减校正和无衰减校正(NAC)图像。统计肺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病灶的数目,并对两组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4例患者AC图像共检出肺部病灶55个,纵隔病灶154个。NAC图像共检出肺部病灶55个,纵隔病灶127个。所有病例中AC与NAC病灶数目相同者31例(57%),AC病灶数目多于NAC者21例(39%),AC病灶数目少于NAC者2例(4%)。AC检出纵隔淋巴结转移病灶而NAC未检出者4例(7%)。结论:AC图像质量明显优于NAC图像,AC对肺部病灶的检出率无明显改善,但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病灶的检出率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47.
显像时间与活性对PET/CT图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显像时的活性水平与显像时间对PET/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分别在Jaszczak模型内高活性短采集时间、推荐活性和采集时间以及低活性长采集时间下,以全身显像方式采集发射数据;采用X线CT作衰减校正(CTAC)和全身显像方式进行图像重建.相同患者按5.18 MBq/kg给药,分别于给药50 min和90 min后采集数据,采用CTAC和全身显像方式进行图像重建.以152.026 MBq、每床位采集3 min 30 s对1例74 kg女性志愿者进行显像.结果三种显像条件所得图像都可清晰分辨模型中直径为6.4 mm的冷、热区,且均匀区域未见伪影.给药50 min后开始采集所得患者图像清晰,但有时病灶难以与正常组织区分;给药90 min后开始采集所得患者图像清晰,对比度良好,能进一步明确病灶轮廓与数量.低活性较长采集时间也能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结论通过对活性和显像时间的平衡,明显降低了二者对PET/CT图像质量的影响.给药与开始采集数据的时间间隔最好在90 min以上.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不同采集角度对SPECT心肌灌注显像左心室下后壁图像的影响。方法 接受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心肌灌注显像的患者52例,均接受360°采集成像。选择不同角度的相邻180°的原始数据进行图像重建(从-180°开始,每间隔5°进行一次图像重建,重建起始角度从-180°到0°共进行37次重建)。利用靶心图获得不同角度重建图像左心室各壁段的放射性计数百分比,比较不同角度重建时左心室各壁段放射性计数的变化,同时比较起始角度为-135°的重建范围[左后斜45°~右前斜45°(LPO45°—RAO45°)]和起始角度为-180°的重建范围(后位~前位)左心室下后壁放射性计数的差异和图像差异,以及在不同性别和不同体质量指数(BMI)受检者间的差异。结果 左心室各壁段的放射性计数在不同起始角度重建时出现明显变化,其中侧壁、下后壁和间壁放射性计数的最高点均出现在-180°重建时,前壁和心尖部分别出现在-135°和-125°重建时。下后壁、间壁和侧壁的放射性计数在-135°重建时明显低于-180°重建时(t=-10.322,-6.201,-4.033,P均<0.001),心尖部的放射性计数则高于-180°重建时(t=6.041,P<0.001)。其中,-180°重建与-135°重建时超重(24 kg/m2≤BMI<28 kg/m2)者的下后壁的放射性计数的平均差值明显高于BMI正常者(4.71±2.15和2.55±2.43, t=3.227,P=0.002)。与常规-135°(LPO45°-RAO45°)的重建图像比较,-180°重建(后位~前位)时左心室下后壁放射性分布出现不同程度改善,其中轻微改善者占30.77%(16/52),明显改善者占48.08%(25/52)。在超重者中出现下后壁放射性分布改善的受检者的比例明显高于BMI正常者[89.66%(26/29)和65.22%(15/23),χ2=4.953,P=0.032]。结论 改变重建起始角度能显著影响左心室各壁段的放射性计数,与起始角度为-135°的重建范围(LPO45°-RAO45°)比较,-180°的重建范围(后位~前位)能明显改善左心室下后壁的显示,尤其是对超重的受检者。  相似文献   
49.
减少腺苷负荷-再分布201T1心肌灌注显像结果误差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负荷-再分布201T1心肌灌注显像方法明显低估存活心肌的范围和程度。本研究拟通过负荷.再分布201TI心肌灌注显像数据采集参数的比较,探讨减少其显像结果误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临床PET-CT在裸鼠鼻咽癌移植瘤放疗模型中的应用。方法①18只裸鼠鼻咽癌移植瘤动物模型分别于放疗前测量瘤体大小并行18F-FDGPET-CT显像。②按瘤体大小分别将裸鼠分成3组,显像结果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③取其中3只荷瘤鼠,分别按每床位3min、5min、8min时间采集,图像处理后由两位以上有经验的核医学科医师判断图像质量。结果①放疗前裸鼠鼻咽癌移植瘤18F-FDGPET-CT显像瘤体处均为阳性。②组1,瘤体平均T/N=1.203±0.189;组2,瘤体平均T/N=2.086±0.456;组3,瘤体平均T/N=1.535±0.160。③不同采集时间对图像质量影响不大。结论①临床PET-CT可用于裸鼠鼻咽癌移植瘤动物模型的研究,对于裸鼠鼻咽癌移植瘤动物模型,3min/床位采集是可行的。②瘤体直径在1.0~1.4cm进行PET-CT显像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