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3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对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 建立TDI哮喘小鼠模型,为探讨TAK1在TDI哮喘模型中的作用,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8只/组):AOO组,AOO+5Z-7-Oxozeaenol组,TDI组,TDI+5Z-7-Oxozeaenol组;为进一步探讨RIPK1在体内模型的作用,将另外32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8只/组):AOO组,TDI组,TDI+5Z-7-Oxozeaenol组,TDI+5Z-7-Oxozeaenol+Necrostatin-1组。每次激发前使用TAK1抑制剂(5Z-7-Oxozeaenol,5 mg/kg)和/或RIPK1抑制剂(Necrostatin-1,5 mg/kg)。检测各组小鼠气道反应性、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等指标。体外实验:配制TDI-人血清白蛋白(TDI-HSA)复合物联合TAK1抑制剂处理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通过CCK8检测各组细胞活力,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TAK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及受体相互作用丝/苏氨酸蛋白酶1(RIPK1)相关信号通路分子表达情况;使用RIPK1抑制剂进一步评估对细胞活力及TDI哮喘模型的影响。结果 与单独TDI致敏激发哮喘小鼠相比,TAK1抑制剂加重了小鼠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及气道重塑(P<0.05)。抑制TAK1降低了RAW264.7细胞活力,与TDI-HSA共同处理进一步降低(P<0.05)。抑制TAK1降低了TDI-HSA诱导的TAK1磷酸化水平及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P<0.05)。TAK1抑制剂与TDI-HSA共同处理后,RIPK1磷酸化水平升高,同时Caspase 8持续活化(P<0.05);使用RIPK1抑制剂可以恢复TAK1抑制剂与TDI-HSA共同处理引起的细胞活力的减低(P<0.05)。体内RIPK1抑制剂亦可以减轻TAK1抑制剂对TDI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加重(P<0.05)。结论 抑制TAK1可能通过增加RIPK1的活性,引起Caspase 8的持续活化而增加巨噬细胞的死亡,参与促进TDI诱导的哮喘小鼠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22.
目的应用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合并肘关节前脱位。方法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合并肘关节前脱位。结果术后随访1~6年,平均2.5年,肘关节平均活动范围屈肘115°伸肘0°前臂旋前70°,旋后75°,按照Brobrtg和Morrey评估标准进行评价优10例,良3例。结论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合并肘关节前脱位固定牢固,可早期肘关节功能锻炼,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健康人群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维生素D缺乏情况及与血嗜酸性粒细胞(EOS)的关系。方法 收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体检中心2017年10月~2021年12月的健康人6163名,男性3781名,女性2382名。根据血清25(OH)D水平分为严重缺乏组(<10 ng/mL)、缺乏组(<20 ng/mL)、不足组(<30 ng/mL)和正常组(≥30 ng/mL)。回顾性纳入2021年4月~2021年6月在我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COPD患者67人为疾病组,并1∶1选取了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的67人作为对照组。记录血常规、体质量指数(BMI)等数据。结果 健康人群血清25(OH)D(<30 ng/mL)总体缺乏率(包括缺乏和不足)为85.31%,女性缺乏率为89.29%,显著高于男性。6、7、8月份血清25(OH) D水平明显高于12、1、2月份。健康人中血EOS水平在血清25(OH)D严重缺乏组最低,不足组和缺乏组次之,正常组最高(P<0.05)。多重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更大、BMI更高及维生素D水平升高均是血EOS升高的危险因素。COPD组(1...  相似文献   
24.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和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是慢性咳嗽常见原因。CVA患者具有气道高反应性,而EB患者以嗜酸粒细胞气道炎症为主要特征,无肺功能异常。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是治疗两种疾病最主要的方法,可以显著改善疾病症状及临床预后。但ICS具体治疗时长与疾病进展的关联尚不甚清楚,各种指南也存在推荐差异,本文重点阐述CVA和EB的不同表型与预后,分析ICS治疗时长对疾病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严重小腿开放性骨折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方法总结2005年10月至2012年5月57例严重小腿开放性骨折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病例,其中男39例,女18例,均为严重小腿开放性骨折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经予以伤口清创、骨折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后,行封闭负压引流(VSD)1~3次,最后行创面直接植皮或腓肠神经滋养动脉带蒂皮瓣、胫后动脉穿支带蒂皮瓣、腓动脉穿支带蒂皮瓣、腓肠肌内侧头带蒂肌皮瓣等皮瓣修复,创面愈合后可行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创面均愈合,骨折愈合好,功能恢复好,无感染病例发生。结论封闭负压引流结合外固定架并小腿皮瓣治疗严重小腿开放性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功能恢复好,住院时间短,费用少的优点,是治疗严重小腿开放性骨折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逆行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至2011年11月利用逆行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近中节皮肤软组织缺损41例46指,其中近节33指,中节13指。结果本组41例46指,术后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颜色、厚度与受区皮肤一致,手指外形及功能恢复好。结论逆行掌背动脉岛状皮瓣是修复手指近中节小面积皮肤缺损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究皮瓣覆盖、抗生素骨水泥填充、负压封闭灌注冲洗治疗创伤性骨髓炎并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创伤性骨髓炎并软组织缺损患者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21例和观察组 21例。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39.75±15.34)岁;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38.80±15.41)岁。对照组接受常规皮瓣覆盖、负压封闭灌注冲洗治疗;观察组接受皮瓣覆盖、负压封闭灌注冲洗联合抗生素骨水泥填充治疗,两组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手术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反应蛋白变化率)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骨缺损长度、软组织缺损面积。 计量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 检验。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48%(19/21)]均 明显高于对照组[61.90%(13/21)](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反应蛋白变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 观察组的骨缺损长度、软组织缺损面积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皮瓣覆盖、抗生素骨水 泥填充、负压封闭灌注冲洗治疗创伤性骨髓炎并软组织缺损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骨缺损、 软组织缺损,且患者术后恢复快,经济负担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分别检测LBP在48例OSCC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130名OSCC患者和90名正常人血清中的LBP质量浓度,分析LBP与OSCC的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中LBP质量浓度在OSCC诊断中的价值。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LBP在OSCC组织中高表达(P<0.001),并且LBP与OSCC的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未发现LBP与OSCC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理分级有关(P>0.1)。同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发现CD204在OSCC中有类似的结果。与正常人相比,OSCC患者血清中LBP质量浓度升高(P<0.001),并与OSCC的肿瘤分期和临床分期有关(P<0.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876(P<0.001),LBP血清质量浓度的最佳截断值为0.733μg·mL^-1,特异性93.3%,敏感性80.0%。结论LBP与OSCC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是其潜在的肿瘤标志物,提示LBP在OSCC的诊断中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9.
作者自1991年1月至1993年7月应用手指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13例,获得比传统带蒂皮瓣更优良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