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较为罕见,我院发现1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34d。出生后1周后发现右膝关节肿胀,无红热,呈缓慢性加重,伴流鼻涕和吮乳困难。体检:双侧足底、臀部有对称性深红色皮疹,右膝关节肿胀,被动活动时,婴儿即啼哭。临床误诊为右股骨下段恶性肿瘤。 X线检查:下肢正位片示右股骨下干骺部不规则骨质破坏,边缘模糊不规则,局部软组织肿胀,并有小斑点状骨化影。双侧股骨、胫骨及腓骨先期钙化带增厚,其下方有骨疏松带。沿双坐耻骨、股骨及腓骨骨干可见平行线条状骨膜增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优化山核桃叶球松素的制备工艺,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山核桃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山核桃叶通过乙醇回流提取,氢氧化钠变性,聚酰胺吸附并洗脱,石油醚萃取,乙醇结晶等步骤,以球松素作为检测指标,进行RP-HPLC测定。结果 山核桃叶球松素的制备工艺为山核桃叶粉末用10倍量的95%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30 min,以体积比400:5的比例往提取液中加入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静置过夜取上清,以液质比20:1的比例与聚酰胺混合并旋蒸至干燥,先用15倍量聚酰胺体积的水洗去杂质,再用15倍量聚酰胺体积的20%乙醇溶液洗去杂质,最后用15倍量聚酰胺体积的60%乙醇溶液解吸附;收集60%乙醇溶液洗脱液,浓缩至干后,获得球松素含量在20%左右的粗产物,以液质比50:3的比例将此粗产物溶解于甲醇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石油醚,连续萃取10次,收集石油醚产物,再将此产物用乙醇进行结晶,获得纯度>90%的球松素。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行,适合工业生产;氢氧化钠变性、聚酰胺纯化及结晶是制备高纯度球松素的关键步骤,为球松素大规模制备奠定了基础,也为山核桃叶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患者3.0T MRI和钼靶的诊断结果及其病理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免疫组化染色,分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40例(TNBC组)和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40例(non-TNBC组)。分析病灶的钼靶和MR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TNBC组在钼靶表现中,肿块形态多为圆形和椭圆形,且边缘清晰,少见毛刺;TNBC组在MRI表现中,肿块形态多为圆形和椭圆形,且边缘清晰,少见毛刺,肿块后方回声表现多为增强或无变化。TNBC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非TN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钼靶X线、3.0T MRI影像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有助于诊断三阴性乳腺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CT表现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所有病例均表现为实质性肿块,少数可有坏死,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结论CT对小脑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与鉴别有较高的价值,但仍需结合临床资料,病变部位、数目,强化特点并结合其他相关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肝小血管瘤(SHHE)在螺旋CT多期(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中的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40例肝小血管瘤患者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对比剂注射速率为3ml/s,然后开始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扫描,观察病灶的强化方式和特征。结果共发现45个病灶,60.00%的SHHE具有典型表现,如边缘明显强化逐渐向中心充填,35.56%在动脉期和门脉期均为高密度,4.44%多期均为低密度,而在第三期扫描中95.56%的SHHE为高密度和等密度。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可以充分显示SHHE各期的增强表现,正确评价其血流变化,提高了病灶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小肝癌 (SHCC)在螺旋CT三期 (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 )增强扫描的表现 ,比较各期的病灶检出率 ,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70例SHCC患者行平扫及增强扫描 ,造影剂注射速率为 3ml/s ,然后开始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扫描。统计各期的病灶检出数 ,观察病灶在不同时期的特征。结果 共发现 82个病灶 ,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 92 .68% ,70 .73 %和 73 .17%。动脉期的敏感性高于延迟期和门脉期。三期联合检出率明显增加达 95 %。结论 SHCC增强扫描表现形式复杂 ,螺旋CT三期扫描可以充分显示SHCC各期的增强表现 ,正确评价其血流变化 ,提高了病灶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CT表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的临床CT表现。方法 收集临床证实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 5 6例 ,男 42例 ,女 14例 ,年龄 2 8~ 60d ,所有病例均做了头颅CT平扫。结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 3 3例 ,硬膜下出血 3 2例 ,脑实质出血 19例 ,脑室内出血 8例。出血量 2~ 15 0ml,单部位出血 2 6例 ,多部位混合出血 3 0例。脑水肿 16例。结论 VitK缺乏所致颅内晚发出血以蛛网膜下腔和硬膜下出血多见 ,多部位混合性出血多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15例巨大浆膜下子宫肌瘤(GSH)的CT表现,以期提高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GSH,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将CT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GSH可表现为非均质实性(11例)、均质实性(3例)、囊实混合性(1例)3种类型,其中7例呈非均质实性的GSH增强后内部呈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改变,其间可见分隔结构;4例呈非均质实性的GSH增强后呈“漩涡状”混杂密度,3例GSH瘤体边缘见低密度带。结论:GSH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其鉴别诊断主要应注意与原发性肠系膜肿瘤及胃肠道间质瘤鉴别。  相似文献   
19.
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分布特征的螺旋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颈胸腹部三野淋巴结转移的分布特征及其螺旋CT表现。资料与方法:对200例手术病理证实为胸段食管癌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或影像标准诊断有淋巴结转移。根据本组200例CT所反映的肿大淋巴结的分布情况,将颈胸腹部三野淋巴结分为19组。设定淋巴结的短径≥1cm为淋巴结转移阳性标准,统计各组阳性淋巴结的出现率,观察淋巴结转移的位置、形态、大小、数目及强化情况。结果:200例食管癌中,共有546个部位观察到淋巴结转移。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以右下气管旁组(40.0%,80例)、主肺动脉窗组(34.0%,68例)、隆突下组(27.0%,54例)最多,膈上组(2.5%,5例)及脾动脉组(1.5%,3例)最少。结论: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主要分布在右下气管旁组、主肺动脉窗组及隆突下组。螺旋CT检查可以较为准确地显示食管癌三野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判断食管癌外侵程度与手术病理结果的一致性. 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226例,与术前CT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CT判断食管癌外侵敏感性80.6%,特异性97.9%,阳性预测值86.2%,阴性预测值96.9%,准确性95.5%,假阴性 6例,假阳性 5例,食管壁厚度>2cm时肿瘤外侵率达92.0%. 结论 CT判断食管癌外侵基本可靠,对治疗方案的制订有价值,对手术的难度估计有帮助,术前CT检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