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2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68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39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79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463篇
内科学   102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53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262篇
综合类   556篇
预防医学   18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69篇
  3篇
中国医学   244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和多普勒超声(Doppler-US)检查技术对判断颈动脉血管斑块不稳定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2006年5月至2007年7月收治的86例不同程度颈动脉病变患者(包括53例明确为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患者和33例头晕头痛患者)的颈动脉同时进行CE-MRA和Doppler-US检查,分析颈动脉血管壁斑块的灌注增强表现、管腔狭窄程度以及斑块形态、密度、信号,并比较两种方法对评估不稳定性颈动脉斑块的敏感度。结果Doppler-US发现不稳定斑块者32例,不稳定斑块检出率为37.2%,CE-MRA发现不稳定斑块者42例,不稳定斑块检出率为48.9%。与Doppler-US组比较,CE-MRA检出率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斑块处血管壁强化明显高于稳定性斑块。结论Doppler-US和CE-MRA在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结构、性质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方面各有优势,CE-MRA对不稳定性颈动脉斑块的敏感度较Doppler-US高,两者结合,能够为临床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学研究和风险预测提供重要和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62.
黄东芳  赵子彦 《山东医药》2008,48(13):116-117
我国卫生部2005年卫生年鉴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已高达1.6亿人,高血压在我国城市居民中患病率达18.8%.高血压不仅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还是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阿司匹林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基本治疗药物,对冠心病心脑血管事件的一、二级预防均有显著疗效,是目前循证医学证据最多的药物之一.现将阿司匹林在高血压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比较不同方法置入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Haraguchi Ⅰ型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骨科收治的Haraguchi Ⅰ型后踝骨折患者80例.男性36例,女性44例;平均年龄55.9岁;致伤原因:扭伤40例,道路交通伤31例,跌伤9例.按固定方法不同分为前后螺钉组(42例)和后前螺钉组(38例).前后螺钉组经皮由前向后置入拉力螺钉内固定,后前螺钉组经后外侧入路直接置入拉力螺钉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所需时间;采用踝关节Burwell-Charnley放射学评分比较两组患者踝关节面复位情况;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术后6、12个月的踝关节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前后螺钉组的手术时间[(50.4±9.6)min]短于后前螺钉组[(68.5±12.8)min],P<0.05.两组完全负重所需时间比较[(13.1±1.4)周vs.(12.6±1.3)周]、骨折愈合时间比较[(12.5±1.6)周vs.(11.8±1.6)周],P>0.05.前后螺钉组的Burrwell-Charnley放射学评分优良率为76.2%,低于后前螺钉组的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前后螺钉组的AOFAS分别为(75.4±13.1)分和(80.6±9.4)分,均低于后前螺钉组的(80.9±11.0)分和(88.2±10.9)分,P<0.05.结论 经皮由前向后置入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HaraguchiⅠ型后踝骨折的手术时间较短,但由后向前置入拉力螺钉的患者踝关节面复位情况和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由前向后置入拉力螺钉的患者,且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64.
65.
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双侧耻骨支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骨盆双侧耻骨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双侧耻骨支骨折患者16例,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17~59岁,平均40.5岁。按Tile骨折分类法:A型8例,B型6例,C型2例。16例中单独使用改良Stoppa入路11例,联合髂窝入路4例,联合后路1例。观察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采用Matta影像学骨折复位评价标准和Majeed功能评分系统对骨折复位及术后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改良Stoppa手术入路切口长度为8~10 cm,平均9 cm;手术时间75~135 min,平均95 min;术中出血量400~900 ml,平均600 ml.16例术后均获随访,时间7~18个月,平均12.5个月。所有患者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2.7~5个月,平均3.1个月。术后无伤口化脓感染、异位骨化,无螺钉松动、钢板断裂,无腹壁疝发生。根据Matta影像学骨折复位标准,耻骨支骨折复位优9例,良6例,可1例。术后6个月Majeed功能评分,总分85.32±8.50,其中优8例,良6例,一般2例。结论:改良Stoppa手术入路具有切口方便直接、手术视野清晰、易于复位、并发症少和恢复快等特点,是治疗双侧耻骨支骨折一个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66.
Can-Help微创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Can-Help微创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Sextant微创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Can-Help微创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术中出血量、各时间段ODI指数、Cobb角、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ODI指数、Cobb角以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时,两组患者3项指标均较术前得到较大程度改善,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n-Help系统和Sextant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均能取得较好效果,但Can-Help系统手术时间和X线暴露时间更短,矫正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单侧指动脉结扎治疗无静脉可供吻合手指末节断指再植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采用单侧指动脉结扎的方法再植各种原因引起的末节断指21例共25指,术后常规“三抗”处理,并密切注意观察并记录指体末端血运情况。结果共再植25指,失败2指,3指出现静脉危象,经小切口放血后成活,总成活率92%(23/25),此术式成功率为80%(20/25)。术后随访12~14个月,平均(12.3±1.9)个月,成活指体手指指腹饱满,两点辨别觉、痛温觉等恢复好。结论单侧指动脉结扎治疗无静脉可供吻合手指末节断再植能够有效降低无静脉可供吻合断指再植术后如静脉危象等发生率,有效提高再植成活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68.
刘铮  何纯  黄东  张绍宇 《医学综述》2015,(6):1129-1130,1133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手术入路的个体化选择。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来绵阳江油九〇三医院就诊的食管癌患者4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左胸入路组(183例)、上腹右胸入路组(192例)及颈胸腹入路(55例)。比较三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的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6个月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2年生存率。结果左胸入路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少于上腹右胸入路和颈胸腹入路,且上腹右胸入路也显著少于颈胸腹入路(P<0.05);左胸入路组患者的体力、角色及情感得分均显著高于上腹右胸和颈胸腹入路(P<0.05);但左胸入路组患者2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上腹右胸入路组和颈胸腹入路组,而上腹右胸入路组与颈胸腹入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年龄较大、病变位置偏低、分期较早的患者建议采用左胸入路手术;病变位置较高、一般情况较好或手术难度较大的患者可选用上腹右胸入路;颈胸腹入路仅针对胸内无法完成吻合的患者。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围手术期心电图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0例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病情的不同分别采用Venus-A瓣膜、J-Valve瓣膜对其行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24 h心电图表现,并统计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采用Venus-A瓣膜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患者,围手术期有3例患者发生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患者发生新发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患者发生新发III度房室传导阻滞.采用J-Valve瓣膜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患者,围手术期有3例患者发生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2例患者发生新发多源室性心动过速及室性早搏,1例患者发生新发右束支传导阻滞.经对症治疗后,所有患者传导功能均于术后7-12 d恢复正常.结论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围手术期对患者行心电图监测,能有效检出其异常传导情况,从而能指导临床尽早采取有效方案对患者进行干预,进而能保障其术后安全.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特点。方法连续选择2011年2月~2013年2月于军事科学院门诊部就诊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测定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Hcy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n=44)和非H型高血压组(n=36),分析比较两组间的血压变异性。结果与非H型高血压患者相比,H型高血压组患者24h平均收缩压标准差(24hSSD)[(15.83±4.02)mmHg vs.(13.25±3.89)mmHg]、白昼收缩压标准差(dSSD)[(16.82±4.98)mmHg vs.(12.75±3.86)mmHg]、白昼舒张压标准差(dDSD)[(10.29±2.23)mmHg vs.(8.62±1.82)mmHg]和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12.88±4.54)mmHg vs.(10.12±3.36)mmHg]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显著。结论与非H型高血压患者相比,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