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进一步探讨高压氧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恢复期头颅CT改变的影响,指导近期治疗,判断远期预后.方法观察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HIE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于生后3-5个月,12-15个月复诊,并行头颅CT扫描.结果观察组头颅CT正常者随月龄增加呈递增趋势,而对照组则呈递减趋势.结论高压氧治疗HIE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2.
目的测定丽江产玛咖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方法以2,4-二硝基氟苯为衍生试剂,与丽江产玛咖中18种氨基酸柱前衍生,用Waters600高效液相色谱仪,菲罗门公司Symmetry C18色谱柱,以含1%N,N-二甲基甲酰胺的0.05mol/L醋酸钠-醋酸缓冲液(pH=6.4)及乙腈:水(1:1)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60nm,柱温为35℃,进样量为20μL。结果18种氨基酸的线性回归方程r值为0.9995~1.0000(n=5),平均回收率为99.54%-101.84%,RSD值为0.38%~1.82%,n=6。结论本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去屑消风饮治疗颜面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肺胃热甚型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方去屑消风饮口服治疗,对照组用维生素B6及甘草锌颗粒口服治疗,4周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皮肤瘙痒、油腻、脱屑等方面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6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方去屑消风饮治疗颜面脂溢性皮炎肺胃热甚型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4.
医院信息系统的建立,对于加强医院的基础管理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都起着积极的作用.从数据统计到一日清单、从就诊挂号到病案管理、从触摸屏幕查询到远程网络会诊等等,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但计算机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和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便“,那就是计算机键盘的细菌污染,给医院感染管理提出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65.
比较载体定量法与悬液定量法对检测二氧化氯消毒剂杀菌效果的区别,在实验室进行了观察。结果,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以含200mg/L二氧化氯消毒剂溶液对大肠杆菌作用3min,杀灭对数值均>3.0。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以含3mg/L二氧化氯消毒剂溶液对大肠杆菌作用1min,杀灭对数值均>5.0。菌悬液中加3%牛血清白蛋白,对大肠杆菌杀灭对数值达到5.0以上,需要30mg/L二氧化氯作用3min。菌悬液中加0.3%牛血清白蛋白对杀灭大肠杆菌效果无影响。结论,载体定量法测得的二氧化氯杀菌剂量明显高于悬液定量法,3%小牛血清白蛋白对杀菌效果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黄精丸对D-半乳糖和冈田酸所致学习记忆障碍造模的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海马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1.0% D-半乳糖液(0.14 g·kg-1·d-1,连续4周)后,再右侧脑室一次性注射冈田酸2 μL(75 ng),制作小鼠AD模型,经Morris水迷宫检测挑选造模成功的AD小鼠,再随机分为AD模型组,美金刚组(1.3×10-3 g·kg-1·d-1),黄精丸组(2.5 g·kg-1·d-1),另设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同时点给假手术组的小鼠右侧脑室一次性注射生理盐水2 μL处置作造模对照。造模2周后给两实验药物组小鼠灌胃相应剂量的试验药物,持续4周;另外,AD造模2周后,同时给假手术组及AD模型组小鼠每天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持续4周;正常组小鼠无特殊处理。灌胃结束后,采用穿梭实验检测各组小鼠学习、记忆水平的区别;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小鼠海马CA1区β-catenin及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阳性神经元数量改变;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小鼠海马GSK-3β,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 mRNA表达差异;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海马总GSK-3β(t-GSK-3β),Ser9位磷酸化GSK-3β(p-Ser9-GSK-3β),Tyr216位磷酸化GSK-3β(p-Tyr216-GSK-3β),总β-catenin(t-β-catenin),磷酸化β-catenin(p-β-catenin)和CyclinD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AD模型组小鼠痴呆症状较明显,学习与记忆成绩明显降低,海马CA1区β-catenin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海马t-β-catenin与CyclinD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p-Ser9-GSK-3β蛋白水平,p-Ser9-GSK-3β/t-GSK-3β及p-Tyr216-GSK-3β/t-GSK-3β值显著降低(P<0.01),海马CA1区GSK-3β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海马t-GSK-3β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p-Tyr216-GSK-3β及p-β-catenin蛋白水平,p-β-catenin/t-β-catenin值均显著升高(P<0.01)。与AD模型组比较,黄精丸组小鼠痴呆症状显著改善,学习与记忆成绩明显提高,海马CA1区β-catenin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海马t-β-catenin,CyclinD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p-Ser9-GSK-3β蛋白水平,p-Ser9-GSK-3β/t-GSK-3β值均显著升高(P<0.01),海马CA1区GSK-3β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海马t-GSK-3β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p-Tyr216-GSK-3β及p-β-catenin蛋白水平,p-β-catenin/t-β-catenin值均显著下降(P<0.01),但p-Tyr216-GSK-3β/t-GSK-3β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黄精丸可下调AD小鼠海马t-GSK-3β表达并降低其蛋白活性,上调t-β-catenin表达并增加其蛋白活性,进而使下游CyclinD1表达增强,促进目的基因转录,发挥治疗AD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7.
高萌  蒋妮  徐红  张成鸿  关欣  李磊  李镇  田燕 《中国药房》2014,(7):605-608
目的:研究注射用姜黄素温敏凝胶体外对小鼠腹水型肝癌高淋巴道转移细胞株(HCA-F)增殖的抑制作用和体内对移植瘤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HCA-F细胞株,MTT法测定10、25、50、75、100μg/ml注射用姜黄素温敏凝胶、氟尿嘧啶、姜黄素混悬液对HCA-F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抽取腹水型肝癌模型小鼠腹水接种于小鼠腋下以复制小鼠移植瘤模型。5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等容生理盐水)组、空白温敏凝胶(ETH,0.05 ml/cm3))组、无水乙醇(0.05 ml/cm3)组、姜黄素混悬液(0.05 ml/cm3)组、注射用姜黄素温敏凝胶(0.05 ml/cm3)组,瘤内注射给药,每隔5 d1次,连续2次。测定小鼠瘤体增长体积、瘤质量、抑瘤率,HE染色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培养细胞48 h时,25、50、75、100μg/ml注射用姜黄素温敏凝胶对HCA-F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培养细胞72 h时,10、25、50、75、100μg/ml注射用姜黄素温敏凝胶对HCA-F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与模型组比较,注射用姜黄素温敏凝胶组小鼠瘤体体积增长程度明显减小,瘤质量明显减轻,抑瘤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用姜黄素温敏凝胶组小鼠肿瘤细胞凋亡情况明显改善。结论:注射用姜黄素温敏凝胶在体外对HCA-F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体内效果与无水乙醇相当,但小鼠的顺应性较无水乙醇好。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线粒体膜电位(△ψm)、Caspase3在As2O3诱导ACC-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进行ACC-2细胞培养,将As2O3建立不同药物浓度梯度(0,1.0,2.0,4.0,8.0μmol/L)分别作用于ACC-2细胞,用Rh123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8.0μmol/LAs2O3作用前、后(24h),ACC-2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ψm)变化;用多功能酶标仪进行Caspase3活性检测。结果:空白对照组ACC-2细胞内Rh123荧光强度最强,8.0μmol/LAs2O3处理组ACC-2细胞内Rh123荧光强度减弱,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As2O3药物浓度的增高(0,1,2,4,8μmol/L),ACC-2细胞的Caspase3酶活力单位逐渐增加。结论:As2O3作用于ACC-2细胞,可通过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从而引起细胞凋亡。随着As2O3药物浓度的增高,ACC-2细胞的Caspase3酶活力单位逐渐增加,Caspase3被激活,细胞可发生不可逆转的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脂溢方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用脂溢方自拟口服,对照组用维生素B。及甘草锌颗粒口服,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100%,对照组6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脂溢方治疗脂溢性皮炎血热风燥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0.
姚楠  高萌  张健  蒋翠花  黄德健  倪以成   《放射学实践》2013,28(5):518-521
目的:通过比较大鼠葡萄糖酸锰和氯化锰口服后肝脏的磁共振增强效果和肝脏中锰含量两方面的研究,为寻找安全有效的口服锰磁共振新型对比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36只SD大鼠分别灌胃氯化锰和葡萄糖酸锰,灌胃后4h、8h取出肝脏,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肝脏中的锰含量。另取12只大鼠,分别灌胃两种锰溶液后,于相同时间点采用1.5T磁共振仪行横轴面T1WI扫描。结果:灌胃两种锰溶液后4h、8h,氯化锰组大鼠肝脏中锰含量均高于葡萄糖酸锰组,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图像显示灌胃后相同时间点,氯化锰组大鼠肝脏的信号强度均高于葡萄糖酸锰组,其中灌胃后4h两组T1信噪比和信号增加百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氯化锰较葡萄糖酸锰更适合作为口服的肝脏磁共振对比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