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19篇 |
免费 | 204篇 |
国内免费 | 8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4篇 |
儿科学 | 18篇 |
妇产科学 | 29篇 |
基础医学 | 228篇 |
口腔科学 | 21篇 |
临床医学 | 450篇 |
内科学 | 294篇 |
皮肤病学 | 31篇 |
神经病学 | 68篇 |
特种医学 | 14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292篇 |
综合类 | 1203篇 |
预防医学 | 816篇 |
眼科学 | 20篇 |
药学 | 506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465篇 |
肿瘤学 | 9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110篇 |
2022年 | 137篇 |
2021年 | 172篇 |
2020年 | 136篇 |
2019年 | 139篇 |
2018年 | 140篇 |
2017年 | 57篇 |
2016年 | 93篇 |
2015年 | 102篇 |
2014年 | 309篇 |
2013年 | 185篇 |
2012年 | 244篇 |
2011年 | 191篇 |
2010年 | 172篇 |
2009年 | 180篇 |
2008年 | 181篇 |
2007年 | 216篇 |
2006年 | 172篇 |
2005年 | 216篇 |
2004年 | 198篇 |
2003年 | 163篇 |
2002年 | 99篇 |
2001年 | 113篇 |
2000年 | 115篇 |
1999年 | 150篇 |
1998年 | 101篇 |
1997年 | 94篇 |
1996年 | 80篇 |
1995年 | 72篇 |
1994年 | 62篇 |
1993年 | 47篇 |
1992年 | 54篇 |
1991年 | 46篇 |
1990年 | 38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196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研究全胃切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机体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3月~2006年11月因胃癌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PN组(对照组)38例术后接受外周静脉营养;EN组(实验组)38例,术后24小时开始肠内营养治疗(连续7天)。基本等热量,并对两组患者于术前及术后第1日、第8日分别抽取外周血测定血清IgG,IgA,IgM,T淋巴细胞亚群,IL2及TNFα。结果术后第8日实验组的IgG,IgM,IgA,CD4和CD8均明显高于PN组(P<0.05),而TNFα明显低于PN组(P<0.05)。结论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并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2.
目的研究含人连接蛋白Connexin26(Cx26)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在非洲猴肾细胞(COS-7)中获得稳定、高效表达的方法。方法提取人外周血淋巴细胞RNA,经逆转录制备成cDNA,设计特异性引物,用PCR方法从cDNA中扩增Cx26基因,将其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I-neo中获得pCI-Cx26重组子-采用酶切法和测序法鉴定。用脂质体将pCI-Cx26转染COS-7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阳性克隆。用RT-PCR和SDS-PAGE检测对表达产物进行检测。结果从人外周血RNA制备而成的cDNA中可扩增出预期大小的Cx26基因片段,pCI-Cx26经双酶切测序证实构建成功。RT-PCR和SDS-PAGE检测到pCI-Cx26在COS-7细胞中获得稳定、高效表达。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人连接蛋白Cx26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I-Cx26:pCI-Cx26脂质体转染COS-7细胞,可见Cx26基因在COS-7细胞中获得稳定、高效的表达。该结果为今后进行pCI-Cx26基因治疗Cx26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耳聋的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究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患者应用维西医结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与特征。方法对我院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4月接受并治疗的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患者共8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且通过纳入标准均判定为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患者,并对抽取的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患者分为研究、对照两组各4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应用维西医结合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应用不同方法治疗后患者的效果与特点。结果两组患者通过不同方法治疗后,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4.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常规治疗的有效率为75.6%。且研究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CRP mg/L、ESRmm/h分别为(7.5±1.3)(3.5±0.9)(14.6±2.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指标。结论针对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患者选择应用维西医结合进行治疗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改善了各项指标,值得推荐和应用。 相似文献
84.
85.
目的构建葡萄糖激酶(GK)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于COS-7细胞内表达,为体外构建具有葡萄糖刺激性胰岛素分泌能力的基因工程细胞奠定基础。方法质粒pCMV4-GKZ1以EcoRI、BamHI双酶切,获得GK cDNA,与同样酶切的pcDNA3.1载体连接,建成重组载体pcDNA3.1-GKZ1,经酶切与测序鉴定。Lipofectamine2000介导pcDNA3.1-GKZ1转COS-7细胞。分别以RT—PCR及Western-blot对COS-7/GKZ1细胞中GKZ1基因的转录及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构建的pcDNA3.1-GKZ1重组载体经酶切有1450bp的GKZ1 cDNA,序列经测序证实。COS-7/GKZ1细胞RT—PCR扩增出498bp的目的片段,Western—blot可见54kDa的特异性条带,而COS-7/pcDNA3.1细胞上述各项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成功构建GK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GKZ1,并于COS-7细胞中成功转录与表达。 相似文献
86.
87.
88.
目的: 探讨经皮机械血栓清除(PMT)或联合导管直接溶栓(CDT)与单纯CDT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宁波市第二医院血管外科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采用PMT和CDT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PMT组94例采用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系统,若血栓残留则联合CDT治疗;CDT组76例单纯行CDT治疗;两组血栓清除后若存在髂静脉狭窄则联合腔内血管成形术。评估并比较两组的血栓清除程度及安全性。结果: PMT组血栓清除程度达Ⅲ级86例(91.5%),Ⅱ级5例(5.3%),Ⅰ级3例(3.2%);CDT组血栓清除程度达Ⅲ级63例(82.9%),Ⅱ级7例(9.2%),Ⅰ级6例(7.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下肢肿胀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双下肢膝上15 cm周径差分别为(2.3±0.9)cm和(2.5±1.1)cm(P>0.05)。PMT组溶栓时间较CDT组缩短[(2.6±1.2)d与(5.3±1.5)d,P < 0.05],尿激酶用量减少[(15.0±5.0)×105U与(26.5±7.5)×105U,P < 0.05]。PMT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10.2±4.6)g/L,下降幅度较CDT组增加(P < 0.01)。随访期间,两组患者血栓复发及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MT与CDT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均有很好的血栓清除效果,且PMT溶栓时间短、尿激酶用量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9.
目的: 评价经皮机械血栓清除(PMT)联合球囊血管成形(PTA)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于宁波市第二医院血管外科住院治疗的94例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吸栓前是否联合PTA分为PMT+PTA组(50例)和单纯PMT组(44例),比较两组的疗效,下腔静脉滤器取出及栓塞情况,治疗前后血清肌酐、乳酸脱氢酶、血红蛋白的变化,以及症状性肺栓塞、腘窝穿刺点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PMT+PTA组平均血栓清除率较单纯PMT组高,吸栓时间较PMT组短(均P < 0.01),但两组间髂股静脉狭窄率、支架植入率及辅助导管直接溶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下腔静脉滤器取出率分别为82.0%(41/50)和81.8%(36/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清肌酐、乳酸脱氢酶、血红蛋白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MT+PTA组术后发生症状性肺栓塞1例(2.0%),腘窝穿刺点出血2例(4.0%);单纯PMT组未发现症状性肺栓塞者,腘窝穿刺点出血的发生率为4.5%(2/44),与PMT+PT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MT联合PTA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不仅缩短了吸栓时间、血栓清除效果更好,同时不增加肺栓塞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0.
肝外门静脉高压1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外门脉高压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肝外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人行彩超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9例行间接门静脉造影或下腔静脉造影.10例行手术治疗,2例行保守治疗.结果 手术顺利,无手术并发症和死亡.术后病人腹水消退,脾亢消失,未再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结论 彩超、MRA、CTA、间接门静脉造影及下腔静脉造影是诊断肝外门脉高压的主要手段,分流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