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69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痴呆(PDD)患者的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18F-FDGPET)脑显像特点及意义.方法 对20例PDD患者、8例非痴呆PD患者和30名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进行18F-FDG PET脑显像,应用视觉分析法和统计参数图(SPM)分析法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大脑葡萄糖代谢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视觉分析法显示非痴呆PD患者示踪剂分布均匀对称,PDD患者双侧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及基底节、丘脑葡萄糖代谢减低;在一定显著性水平(P<0.001)和像素阈值(K=100像素)下,SPM分析显示非痴呆PD患者仅双侧顶叶后部代谢减低;PDD患者局部脑葡萄糖代谢率(rCMRglc)减低的脑区包括双侧顶上小叶、顶下小叶、额上回、额中回、颞中回、楔叶、扣带回、枕叶舌回、额叶内侧部及壳核、丘脑等部位.根据幻觉及记忆损害程度将PDD分为幻觉(HD)组和记忆障碍(MD)组,2组MMSE及Hoehn-Yahr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D组的年龄与病程明显低于MD组(P<0.05),应用SPM分析法与正常对照进行比较,发现HD组顶枕叶代谢减低尤为显著而类似于路易体痴呆,而MD组颞顶联合区皮质、楔前叶糖代谢明显减低,与阿尔茨海默病的代谢特点一致.结论 18F-FDG PET脑显像有助于PDD的诊断及发病机制的阐述.  相似文献   
72.
目的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CD4/CD8双阳性T细胞(double positive T cells,DPT)的表达水平及功能,并探讨DPT在R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25例RA患者及25例健康人对照外周血CD3~+细胞中CD4~+/CD8~+双阳性细胞的比例;ELISA法检测RA患者及健康人对照血清中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IL-6、TNF-α、IFN-γ和IL-12的表达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结果与健康人对照组相比,RA患者组DPT占CD3+T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3,P0.01);RA患者组的ESR、CRP、RF、ACCP、IL-6和TNF-α水平均高于健康人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71,2.99,8.42,4.25,2.12,3.23;P分别为0.000 5,0.004 3,0.01,0.01,0.039,0.002 3)。DPT的表达水平与RA患者的年龄,ACCP,RF及血清中IFN-γ、TNF-α、IL-12的水平不相关,而与患者ESR,CRP,IL-6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65,0.4,0.46;P分别为0.000 4,0.04,0.02)。结论RA患者外周血DPT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在RA发病及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3.
医药院校图书馆特色学科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指出医药院校图书馆构建特色学科信息服务平台在资源、人才、学科方面的优势,阐明构建平台的意义并提出平台建设措施,包括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特色数字化资源建设、建立学科导航系统、完善学科馆员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74.
[摘要]目的: 研究人脐带间质干细胞来源的外切体(hucMSC exosome)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损伤心肌细胞的修复作用。方法: 在体内,建立大鼠I/R模型: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结扎缺血30 min后取消结扎恢复灌注,与此同时,尾静脉注射hucMSC exosome。在体外,建立大鼠H9C2(2 1)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模型:细胞于无血清低糖培养基中缺氧(5% CO2/93% N2)24 h后,用含hucMSC exosome的高糖10% FBS培养液复氧24 h。采用MTT法、TUNEL法、心肌酶谱以及线粒体膜电位等方法检测大鼠心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状况。结果: 在体内,心肌细胞经I/R损伤后,hucMSC exosome与hucMSC处理组较PBS处理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值均下降;TUNEL结果显示,前两组较PBS处理组心肌细胞凋亡明显减少;在体外,心肌细胞经H/R损伤后,MTT实验表明细胞增殖显著减弱,hucMSC exosome作用后,TUNEL及线粒体膜电位(ΔΨm)结果分别显示受损心肌细胞凋亡以及膜电位下降明显减少。结论: hucMSC exosome能有效抵抗心肌细胞因缺血/再灌注损伤而引起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5.
18F氟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FDGPET)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研究显示它不仅可用于甲状腺癌原发灶的诊断,而且在肿瘤分期、术后再分期、治疗效果评价和疾病预后评价方面可能具有更大的价值。葡萄糖转运蛋白、己糖激酶活性是影响病灶对FDG摄取的正相关因素,而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则与药物摄取呈负相关关系。此外,肿瘤灶内炎症细胞的浸润、肿瘤细胞缺血、损伤,以及血清促甲状腺素水平都可能影响病灶对FDG的摄取。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18F-脱氧葡萄糖(FDG)摄取水平与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41例脑胶质瘤(其中高级别肿瘤23例,低级别肿瘤18例)患者术前行^18F-FDG PET检查,计算肿瘤与对侧正常脑白质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比值(T/WM)。肿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HIF—1α表达及定量研究肿瘤MVD,评价T/WM与HIF—1α表达及MVD的相关性。用SPSS11.5软件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pearman相关分析、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1)高、低级别肿瘤的T/WM、HIF-1α阳性表达率及MVD分别为3.39±1.43,95.7%,44.13±16.1和1.46±0.55,55.6%,18.83±7.07,2组间T/WM、HIF-1α表达及MV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21,z=-3.938,t=-6.745,P均〈0.05)。(2)所有病例中HIF—1α强表达8例,中度表达9例,弱表达15例,阴性表达9例。T/WM及MVD均随HIF—1α表达水平升高而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1,P〈0.05)。(3)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41例胶质瘤的T/WM与MVD呈明显正相关(r=0.759,P〈0.05)。结论脑胶质瘤的^18F—FDG摄取水平与HIF-1α表达及MVD之间存在良好相关性,可在术前一定程度上间接评估肿瘤的乏氧状态及血管生成情况,有助于全面评估病变的生物学特征及预后。  相似文献   
77.
目的 研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细胞(Treg细胞)及Th1/Th2细胞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7例临床确诊ITP患者作为实验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及Th1/Th2细胞的比例,并与25例健康志愿者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ITP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为(2.20±0.93)%,健康对照组为(2.99±0.45)%,ITP患者组Treg细胞低于健康对照组(t=3.820,P<0.01); ITP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Th1/Th2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Th1=0.655,tTh2=0.467,均P>0.05)。结论 ITP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减少,其对ITP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8.
患者女,57岁,17年前出现骨痛、脊柱畸形,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血Ca2+升高,临床诊断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旁亢).患者行手术治疗,术中完整切除右甲状旁腺肿物,病理检查诊断为甲状旁腺腺瘤.  相似文献   
79.
目的 对比研究18F-氟化钠(18F-NaF)PET和PET-CT对肺癌骨转移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34例初始诊断为肺癌的患者接受18F-NaF PET-CT检查,对PET和PET-CT图像分别进行解释,发现的病变分为恶性、良性和不确定三种.骨转移的综合评价方法包括MRI(34例)、18F-氟脱氧葡糖糖PET-CT(4例)、组织学活检(2例)和临床随访(6例).结果 按患者水平分析时,34例患者中的11例(32%)发生骨转移,其中,18F-NaF PET-CT准确诊断所有患者的骨转移,无假阳性和假阴性,而18F-NaF PET诊断真阳性8例、3例不能确定,18F-NaF PET确诊的8例骨转移患者中的4例PET没有显示全部转移病变(假阴性和不确定病变);按病变水平分析时,118个病变获得最终诊断,其中转移病变47个、良性病变71个,其中,18F-NaF PET诊断真阳性27个、真阴性64个、不确定病变24个、假阴性1个、假阳性2个,而18F-NaF PET-CT诊断真阳性46个、假阴性1个、真阴性71个.按患者水平分析,将不确定病变归为恶性时,18F-NaF PET-CT的特异性高于18F-NaF PET(100% vs 78%,χ2=10.78,P<0.05),二者的灵敏度均为100%;将不确定病变归为良性时,18F-NaF PET-CT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显著高于18F-NaF PET(100% vs 73%,χ2=6.41,P<0.01),二者特异度差异无显著性(100% vs 96%,χ2=2.03,P>0.05);按病变水平分析时,得到与患者水平分析相似结果.结论 18F-NaF PET-CT诊断肺癌骨转移的准确性优于18F-NaF PET,PET-CT中的低剂量CT可进一步提高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80.
目的 了解并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感染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2010年1月~2015年3月的866例SLE患者(SLE组)的临床资料; 并收集1 795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方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及丙型肝炎(HCV)抗体。分析SLE组与对照组HBsAg,HBsAb及HCV抗体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SLE患者中HBsAg阳性的共有17例,阳性率1.96%,对照组HBsAg阳性204例,阳性率为11.4%,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81,P<0.000 1)。男性SLE患者阳性率5.26%,低于对照组的1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8,P<0.05)。女性SLE患者HBsAg阳性率1.64%,也低于对照组的8.12%(χ2=35.65,P<0.0001)。在21~30,31~40和41~50岁三个年龄段中,SLE组HBsAg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21.86,22.78和20.36; 均P<0.0001)。SLE患者中HBsAb阳性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总:χ2=0.50,P=0.48; 男性:χ2=0.12,P=0.73; 女性:χ2=2.00,P=0.16)。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低于健康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