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88篇 |
免费 | 101篇 |
国内免费 | 4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3篇 |
儿科学 | 9篇 |
妇产科学 | 20篇 |
基础医学 | 80篇 |
口腔科学 | 50篇 |
临床医学 | 364篇 |
内科学 | 136篇 |
皮肤病学 | 19篇 |
神经病学 | 15篇 |
特种医学 | 91篇 |
外科学 | 54篇 |
综合类 | 468篇 |
预防医学 | 219篇 |
眼科学 | 17篇 |
药学 | 279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164篇 |
肿瘤学 | 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篇 |
2023年 | 56篇 |
2022年 | 67篇 |
2021年 | 81篇 |
2020年 | 72篇 |
2019年 | 56篇 |
2018年 | 49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36篇 |
2015年 | 36篇 |
2014年 | 120篇 |
2013年 | 135篇 |
2012年 | 120篇 |
2011年 | 95篇 |
2010年 | 100篇 |
2009年 | 156篇 |
2008年 | 119篇 |
2007年 | 112篇 |
2006年 | 85篇 |
2005年 | 93篇 |
2004年 | 79篇 |
2003年 | 51篇 |
2002年 | 57篇 |
2001年 | 36篇 |
2000年 | 31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41.
42.
目的:探讨壳聚糖(CTS)止血海绵在经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心病患者拔管止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1日~2019年5月31日经股动脉行PCI的冠心病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一次性股动脉止血器,观察组采用CTS止血海绵,两组均联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进行股动脉拔管止血。比较两组止血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舒适度、焦虑程度[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护士劳动时间,并评估两组不同出血风险患者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组止血成功率、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止血时间和卧床制动时间、护士劳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S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将CTS止血海绵应用于经股动脉行PCI冠心病患者拔管止血中,可在提高止血效果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舒适度,改善其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近十年我国脂肪性肝病(FLD)和多元代谢紊乱发生情况的变化趋势。方法统计1995-2002年上海宝钢集团企业开发总公司参加体检职工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高总胆固醇血症、空腹血糖升高、谷丙转氨酶异常和FLD的发现率,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FLD和肥胖的发现率分别由1995-1996 年的3.88%和20-71%上升至2001-2002年的14.05%和33.61%;高血压、高总胆固醇血症的发现率也明显上升,收缩压升高的发现率由10.15%上升至32.03%,舒张压升高的发现率由15.13%上升至36.08%,高总胆固醇血症的发现率由8.33%上升至22.05%。空腹血糖升高的发现率在1995-2000年内无明显的改变,但此后呈上升趋势,2001-2002年升至18.18%;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发现率却无明显改变,维持在20%-30%。转氨酶异常的发现率呈下降趋势,但在转氯酶异常的患者中FLD的发现率升高。结论从1995-2002年宝钢职工FLD、肥胖以及高血压、高总胆固醇血症的发现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4.
DNA甲基化引起的基因表达沉默是导致胃癌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过度甲基化可能是由于DNA甲基转移酶的过表达或是去甲基化活动的减弱所引起的,具体机制并未完全阐明。有研究发现,在胃癌组织中有许多基因启动子区发生了甲基化。此文对于近年来DNA甲基化与胃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5.
三维多孔D,L-PLA骨替代材料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三维多孔D,L-PC骨替代材料降解特点及骨修复能力。方法:体外实验采用浇铸盐析技术制成三维多孔D,L-PC材料,将其放置于P来7的双蒸水中观察其降解过程中pH值,分子量,重量,生物力学性能的变化。体内实验将20只兔子40只前肢制有10mm骨缺损,分别给予植入材料或作为空白对照,在2,4,8,12周取材做大体观察,组织形态学观察,X线观察,生物力学检测。结果:该材料在降解过程中重量及生物力学的变化滞后于分子量变化,0-4周时变化较小。12周时pH值为2.94,此时植入材料者骨缺损区已修复,空白对照者骨缺损两端骨髓 闭合骨缺损区无骨长入。结论:该材料的结构及降解特点有利于骨长入,作为骨替代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6.
47.
促性腺激素及IL-6对卵巢癌细胞株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及IL-6对卵巢癌细胞株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 方法:应用不同剂量的人重组促性腺激素及人重组白介素-6(hrIL-6)与卵巢癌细胞株OVCAR-3, Caov-3共培养,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实验观测其对卵巢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同时应用RT-PCR和ELISA方法检测卵巢癌细胞NF-κB水平,以分析其信号传导途径. 结果:促性腺激素对卵巢癌细胞株具有促增殖作用,分别增加35%~202%(P<0.05);67.7%~192%(P<0.01),并使细胞内NF-κB亚单位表达增加1.53倍~3.98倍(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在处理组卵巢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50 mg/L抗IL-6中和性抗体,上述2种卵巢癌细胞株的生长均有所减慢,NF-κB表达下降. 结论:提示促性腺激素对卵巢癌细胞株的促增殖过程可能由IL-6介导,促性腺激素、IL-6及NF-κB共同影响卵巢癌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比较分析克雷伯菌属的种之间16S rDNA和rpoB系统进化发育关系和序列进化特征.方法 选取经生化鉴定的克雷伯菌18株,提取菌株染色体作为模板,分别使用16S rDNA和rpoB通用引物扩增并测序16S rDNA和rpoB序列.与GenBank中目前已公布的8种克雷伯属菌株16S rDNA和rpoB序列各8条、除克雷伯菌外其他肠道菌株的16S rDNA和rpoB序列各9条一起,共计各35条16SrDNA和rpoB序列,在MEGA 4.0中建立进化树并进行分群分析,使用DNAStar/MegAlign程序比较分析8种克雷伯菌的种间16S rDNA和rpoB序列变异碱基位点,并做分歧度分析.结果 在所有受试的16SrDNA和rpoB的各35条序列中,16S rDNA和rpoB进化发育树都将克雷伯菌区分为3个群:分离的18株克雷伯菌中,15株肺炎亚种与GenBank中除产酸克雷伯菌和运动克雷伯菌外的其余6种克雷伯菌聚为一群(Ⅰ),其余3株克雷伯菌(FX246、FX280和FX286),经生化鉴定为产酸克雷伯菌,与GenBank中产酸克雷伯菌(DQ835530)聚为一群(Ⅱ);而GenBank中的运动克雷伯菌单独聚为一群(Ⅲ);进一步的分析,在rpoB进化发育树中,无沦足Ⅰ群和Ⅱ群,还足Ⅰ群内的两个亚群,rpoB进化发育树的结点处自引导值都明显高于16S rDNA进化发育树;而且rpoB对产酸克雷伯菌的分群优于16S rDNA.对克雷伯菌的序列分析发现,16S rDNA序列存在41个碱基变异位点,有4个易变区,rpoB序列存在63个碱基变异位点,有1个易变区;克雷伯菌16S rDNA和rpoB的相似性分别为95.9%~100%和90.2%~100%.进一步的克雷伯菌种间序列分歧值分析,rpoB分歧值(0~10.6)高于16S rDNA(0~4.0).结论 克雷伯菌rpoB比16S rDNA具有更高的分歧度,在克雷伯菌属内种的分子分类和鉴定中,rpoB比16S rDNA基因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缓解小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方法将75只Apo E-/-小鼠随机分为5组,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分别为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瑞舒伐他汀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检测5组小鼠的血脂相关指标;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采用PCR技术,检测各组小鼠颈动脉组织中MMP-2 mRNA、MMP-9 mRNA的表达差异;采用Western-blot检测颈动脉组织中p-PI3K蛋白、p-AKT蛋白、PI3K蛋白、AKT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①与模型组相比,3个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小鼠的TC、TG、LDL-C水平明显下降,HDL-C明显升高(P0.05)。3个治疗组小鼠颈动脉总面积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斑块面积显著较小(P0.05),且高剂量组的斑块面积最小。②对照组小鼠颈动脉组织中MMP-2的阳性率较低,模型组的MMP-2的阳性率及染色强度明显较高。低、中、高剂量组的的染色阳性率及染色强度较模型组有明显下降。③模型组小鼠颈动脉组织中MMP-2 mRNA、MMP-9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最高,低剂量组次之,高剂量组表达水平最低。Western-blot检测结果趋势与RT-PCR一致。④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颈动脉组织中p-PI3K蛋白、p-AKT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瑞舒伐他汀3个治疗组的小鼠颈动脉组织中p-PI3K蛋白、p-AKT蛋白表达量逐渐下降。结论瑞舒伐他汀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小鼠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异基因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对BXSB小鼠T、B细胞增殖、活化及功能成熟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采用。H.TdR掺入法、FACS法、EIJSA等方法检测BMSCs对BXSB小鼠T、B细胞的影响。结果:BALB/c小鼠的BMSCs在不影响BXSB小鼠T细胞诱导活化的基础上抑制其诱导增殖;可降低由ConA诱导的CD4^+IL^+细胞的数量,而提高由ConA诱导的CD4^+IFN-γ^+细胞数量。对于B细胞,BALB/c小鼠的BMSCs可以抑制其增殖、活化及IgG的分泌。另外,BALB/c小鼠的BMSCs可以抑制BXSB小鼠B细胞上CIMOL的异位表达。结论:异基因BMSCs对自身免疫病小鼠的T、B细胞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