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1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38篇
预防医学   3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47篇
  1篇
中国医学   63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胸部高分辨CT(high resolution CT,HR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1—24日130例收治于方舱医院的COVID?19患者的胸部HRCT影像学表现。结果:130例中15例(11.5%)患者HRCT无异常。肺内阴性表现组年龄明显低于肺内阳性表现组(P=0.011),而两组间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2)。115例患者中,病变累及左肺9例(7.8%),右肺13例(11.3%),双肺93例(80.9%)。37例(30.4%)右肺上叶受累,54例(47.0%)右肺中叶受累,90例(78.3%)右肺下叶受累,46例(40%)左肺上叶受累,83例(72.2%)左肺下叶受累。病变呈单发病灶18例(15.7%),呈多发病灶23例(20.0%),呈弥漫病灶74例(64.3%)。病变分布于胸膜下61例(53.0%),支气管血管束2例(1.7%),胸膜下及支气管血管束52例(45.3%)。100例(87.0%)患者CT图像上可见片絮影,72例(62.6%)可见磨玻璃影,58例(50.4%)可见索条影,20例(17.4%)可见实变影。104例(90.4%)患者CT图像上包含2种或2种以上征象。病灶中合并空气支气管征19例(16.5%),“铺路石征”9例(7.8%)。纵隔窗图像上观察有纵隔淋巴结肿大6例(5.2%),所有病例均未见胸腔积液。结论:收治于方舱医院的COVID?19患者影像主要表现为累及双肺、沿胸膜下和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多发病灶。除片絮、磨玻璃、实变、空气支气管征和“铺路石”征外,病灶内索条影出现比例较高,可能提示病灶吸收好转。  相似文献   
12.
高松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5):191-192
目的 比较经阴道和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的20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给予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效果显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3.
张哲  高松  张志辉  郑勇  纪波  张强 《山东医药》2003,43(9):45-45
食管胃吻合口狭窄为术后常见并发症 ,多因感染、缝线反应而造成局部大量肉芽组织增生纤维化挛缩所致 ,而由于吻合口粘连造成的食管梗阻 ,未见有报告。我们应用纤维食管镜治疗 3例术后早期食管胃吻合口粘连性梗阻患者 ,现报告如下。例 1:男 ,5 0岁 ,于 1998年 5月 7日行主动脉弓上食管胃吻合术。术后 7天 ,吻合口造影显示钡剂通过顺利。进食流质后 3天 ,患者感觉进食困难 ,再次行吻合口造影。待小口吞钡后见钡留于吻合口上方 ,钡剂呈线状通过吻合口。次日复查 ,仍有钡剂留于吻合口上方。行食管镜检查 ,见吻合口轻度水肿 ,内径约 0 .5 cm,…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心理状况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401例ED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0~60岁。将所有患者按年龄段分为4组:A组158例,年龄20~29岁;B组182例,年龄30~39岁;C组38例,年龄40~49岁;D组23例,年龄50...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及血红蛋白联合预测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反应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2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78例KD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患儿对IVIG治疗是否敏感分为反应组(48例)和无反应组(30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血清IL-6、ESR、血红蛋白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KD患儿IVIG无反应性的影响因素,借助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IL-6、ESR、血红蛋白单项及三者联合检测对KD患儿IVIG反应性的预测效能。结果 反应组血清IL-6、ESR低于无反应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无反应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IL-6、ESR、血红蛋白是KD患儿IVIG无反应性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6、ESR、血红蛋白预测KD患儿...  相似文献   
16.
农村初中生考试焦虑程度及原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考试焦虑程度魔原因的抽样调查,为预防和治疗农村初中生考试焦虑提供第一手资料。方法 采用《考试焦虑程度诊断问卷》和《考试焦虑原因和表现自我检查问卷》对180名农村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并时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在考试焦虑程度方面,焦虑检出率为21.7%.士生的焦虑程度显著高于男生,且年级问差异显著;②在考试焦虑原因方面,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在整体水平上并不显著.研究发现“担心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的学生占总体的36.1%,为首要原因。结论 农村初中生考试焦虑的现状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建议多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活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止痛方在癌性疼痛控制中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将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采用三阶梯治疗方案,轻度疼痛予阿司匹林或吲哚美辛片,中重度疼痛予曲马多或硫酸吗啡缓释片,爆发痛予肌注吗啡;治疗组56例在此基础上以止痛方加减.比较两组患者镇痛前后镇痛评分、血压、脉搏变化及患者的主观感受.结果 治疗组患者使用镇痛药物剂量明显减少,主观感觉较好,且无副作用.结论 止痛方加减配合三阶梯治疗方案治疗癌性疼痛,可增强止痛疗效,并可明显减轻其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热毒平颗粒中绿原酸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YMC公司ODS—A柱(150mm&#215;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溶液(10:90),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27nm。结果绿原酸的检测浓度在0.0848~0.848g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2.60%,RSD=1.69%(n=6)。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可用于热毒平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温敏原位凝胶(thermosensitive in situgel),又称温敏在位凝胶,是指高分子材料以溶液状态给药后,在用药部位对温度刺激产生响应,发生分散状态或构象的可逆转化,形成半固体状的药物储库。温敏原位凝胶制剂有着显著的特性,如定位靶向性、缓释性或控释性、增加药物稳定性,可以避开首过效应,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等。温敏原位凝胶有注射给药、口服给药、眼部给药和直肠给药等多种给药途径。注射用温敏原位凝胶已经成为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药物传递系统。  相似文献   
20.
1994年 3月~ 2 0 0 0年 10月应用去炎松局部注射预防瘢痕增生 ,共 5 8例 76处。年龄 3~ 4 8岁 ,面积 1.0cm× 2 .0cm~ 5 .0cm× 8.0cm。注射部位为烧伤后 2 2d以上自行愈合的深Ⅱ度创面。去炎松剂量选择 :创面范围 1.0cm× 2 .0cm时用 10~ 2 0mg ,2 .0cm× 6 .0cm用 2 0~ 2 0mg ,5 .0cm× 8.0cm用 4 0~ 6 0mg ,儿童剂量为成人量的 2 / 3。确定要注射的范围并标记 ,采用质量分数 5g/L利多卡因与去炎松混合液 ,用普通注射器、5号针头 ,注射 4~ 6次为一个疗程 ,每月 1次 ,最长 10次。随访时间 6个月至 1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