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0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 分析一所三级教学医院临床分离的20株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E)的菌株亲缘关系.方法 收集2009年2月-2010年4月,从医院住院患者分离出的MDR-PAE 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方法 对42种β-内酰胺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甲基化酶基因、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以及毒力因子基因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 作聚类分析以探讨MDR-PAE的菌株亲缘关系.结果 20株MDR-PAE中,TEM、PER、DHA、OXA-10群等4种β-内酰胺酶基因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5.0%、20.0%、5.0%及20.0%,膜孔蛋白编码基因oprD2缺失率为100.0%;tnp513/ISCR1、IS26、ISpa7及int I 1等4种转座子、插入序列和整合子遗传标记基因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0.0%、20.0%、30.0%及30.0%;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Ⅱ、aac(6')-Ⅰ b、aac(6')-Ⅱ、ant(3")-Ⅰ及ant(2")-Ⅰ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0.0%、10.0%、20.0%、15.0%及10.0%,甲基化酶基因rmtB的阳性率为15.0%;以42种β-内酰胺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甲基化酶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以及毒力因子基因作检测结果 的样本聚类分析显示,编号为No.2、8等2株,4、5、6等3株及1、10、11、12、14、15、20等7株为三群克隆传播.结论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株在该院不同科室间存在3群克隆传播株,加强对MDR-PAE耐药基因检测并对结果 进行聚类分析对其医院感染的实时监测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22.
笔者近几年来应用痄腮汤配合外用紫金锭、六神丸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2 0 2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2 0 2例中男性 1 2 0例 ,女性 82例 ;年龄 3~ 32岁 ;病程 3~ 1 2天 ;其中 1 82例兼有发热。全部患者均有单侧或双侧腮腺不同程度肿胀。治疗方法痄腮汤 :柴胡 6g、薄荷 6g(后下 )、连翘 6g、黄芩 6g、板蓝根 6g、大力子 6g、僵蚕 6g、穿破石 6g、生甘草 3g、七叶一枝花 3g、鸡矢藤 6g,高热者加生石膏 2 0 g,睾丸肿痛者加川楝子 6g。水煎服 ,每剂为2日量 ,日服 3次。以上为 6~ 9岁患儿用量 ,6岁以下者减半 ,9岁以上者…  相似文献   
23.
从加强素质教育着手做好七年制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达到使学生扩充知识、加强能力、提高素质,培养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的目的,我们对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生理学教学,从加强素质教育入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4.
目的 研究大鼠全脑缺血后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周期的变化规律,为确定促脑神经元再生药物干预时间窗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法制作前脑缺血模型,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8组(n=3)。分别于缺血后第7~14天,单日4次间隔2h腹腔注射BrdU 75mg/kg。缺血第29天灌注固定,另取3只正常大鼠以同样方法注射BrdU,次日处死。取脑,连续冰冻冠状切片,分别做Brdu免疫组化标记及BrdU/NeuN荧光免疫组化双标记并计数BrdU^+细胞密度及BrdU^+/NeuN^+细胞密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缺血后不同时间增殖细胞数量的差异。结果 缺血性脑损伤促进了大鼠神经前体细胞的分裂,海马齿状回DG区和CA1区的新生细胞在缺血后第7~10天处于较高的水平且逐渐减少,11d后降至稳定水平。神经前体细胞的分化未受缺血后时间变化的影响。结论 全脑缺血对神经前体细胞的促分裂作用主要发生在缺血后10d内。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钾通道阻断剂对单纯低氧/复氧诱导的培养海马神经元死亡的防护作用。方法培养8 d的海马神经元置于低氧环境(95% N2/5% CO2)6 h,复氧再培养直至72 h,复氧后0.5 h培养液内分别给予不同钾通道阻断剂,用细胞计数及MTT比色法检测神经元死亡情况。结果低氧/复氧诱导培养海马神经元出现迟发性死亡;四乙铵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防护低氧/复氧诱导的培养海马神经元免于死亡;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通道)阻断剂iberiotoxin(IbTX)可完全消除低氧/复氧诱导的神经元死亡(P<0.001);A型钾通道阻断剂4-氨基吡啶不能防护低氧/复氧诱导的神经元免于死亡(P>0.05)。结论钾通道阻断剂四乙铵和IbTX能防护低氧/复氧诱导的培养海马神经元免于死亡,提示某些类型的钾通道尤其是BK通道活动增强可能参与了低氧/复氧诱导的培养海马神经元死亡。  相似文献   
26.
现阶段军队医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在影响学生创新能力中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 ,缺一不可 ,非智力因素的好坏直接影响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的高低。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及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 ,许多边缘学科不断出现 ,而且周围环境的不断变化使疾病越来越复杂化。心理素质、人文素质、知识结构、勇于进取、团结合作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对当代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越来越大。为此我室通过三年教改实践 ,在授予学生医学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并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7.
海马组织分区膜质分离后亚蛋白质组分析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适合研究膜质分离后海马组织不同分区亚蛋白质组的实验方法。方法显微切割获得成年大鼠海马不同解剖分区,然后按溶解性不同使用顺序抽提法细胞质和细胞膜蛋白,双向电泳进行分离蛋白后,采用与质谱兼容的高敏感银染显示蛋白斑点,经专业图像软件分析处理评价电泳效果。结果海马各个分区组织中膜蛋白得到有效富集,其中海马齿状回富集效率达8倍,图谱中可以显现的总蛋白斑点数目比传统方法增多30%。结论建立了理想的海马组织分区亚蛋白质组图谱,对膜蛋白实现了有效的富集,可以用于研究不同解剖分区在蛋白水平上的差异,为学习记忆、中枢神经缺血缺氧性损伤等多种后继研究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28.
为了建立蛋白质组学技术平台用于分离分析大鼠海马组织线粒体的蛋白质组成,选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使用差速离心法分离提纯大鼠海马组织线粒体,经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免疫印迹检测细胞器标志物蛋白含量后确定线粒体提纯物的质量;将线粒体制备成蛋白样品,经双向电泳分离、染色、扫描获得二维蛋白斑点图后,切取含蛋白斑点的胶块处理后进行基质辅助的飞行时间生物质谱分析,所得数据经检索匹配识别出蛋白信息。获得的大鼠海马组织线粒体提纯物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呈现为大量形态完整、典型的线粒体,夹杂少量其它成分和线粒体碎片;免疫印迹结果显示线粒体提纯物蛋白中含有大量稳定表达的线粒体标志蛋白COX-IV;线粒体提纯物中没有检测到细胞核标志蛋白histone-1。双向电泳分离得到的二维蛋白斑点图谱匹配率为77.54%±5.51%,并成功鉴定识别出胶中的线粒体蛋白丙酮酸脱氢酶alpha亚基。上述结果表明已经成功建立了缺血敏感脑区海马组织的线粒体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所得线粒体纯度高、蛋白样品重复性高、电泳分离效果好、与生物质谱鉴定技术匹配良好,为开展脑缺血的线粒体蛋白质组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在培养海马神经细胞上的分布情况和酶激活时对细胞兴奋性的影响。方法:NOS的分布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方法,细胞兴奋性的变化采用膜片钳全细胞的模式来记录膜电位的变化。结果:发现两种结构型NOS包括nNOS和eNOS均分布在神经元上。另外,eNOS还分布在胶质细胞上。当给予NOS的底物L-精氨酸时,海马神经元的膜电位出现去极化,并产生动作电位。结论:以上结果显示NOS广泛分布在海马神经细胞中,当其激活时对海马神经元有兴奋作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凝固酶阴件葡萄球菌(CNS)下呼吸道医院感染临床特点及耐药状况.方法 回顾性总结近3年(2006-2008年)37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及68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下呼吸道定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耐药情况,对CNS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基本临床表现及CNS的耐药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导致CNS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因素,包括长期卧床、年龄>65岁、COPD、长时间使用碳青酶烯类、第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药物及合并真菌感染,CNS感染者较定植者死亡率高;CNS下呼吸道医院感染者体温多在37.5~38.5℃、外周血像多在正常范围内、肺部影像学约50%表现为双侧渗出性改变;CNS多为MRCNS,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对利福平及夫西地酸的耐药率相对较低,未检出万古霉索及替考拉宁耐药株.结论 CNS下呼吸道医院感染者毒血症状轻、临床表现不典型;免疫状态低下及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易导致CNS下呼吸道医院感染;CNS临床分离株耐药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