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篇 |
免费 | 0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5篇 |
内科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8篇 |
特种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4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眼科学 | 34篇 |
药学 | 6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3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血压变异性(BPV)与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S-TIA)的关系。方法对19例LS-TIA患者(LS-TIA组)、32例TIA患者(TIA组)和33名体检者(对照组)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记录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和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并计算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SBPV)、白天收缩压变异性(d-SBPV)、夜间收缩压变异性(n-SBPV)、24 h舒张压变异性(24 h-DBPV)、白天舒张压变异性(d-DBPV)和夜间舒张压变异性(n-DBPV)。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S-TIA组和TIA组的24 h-SBP、d-SBP、n-SBP、24 h-DBP、d-DBP、n-DBP和脉压指数均显著升高(均P 0. 05)。与TIA组比较,LS-TIA组患者脉压指数显著升高(P 0. 05)。与对照组比较,LS-TIA组的24 h-SBPV、d-SBPV、n-SBPV、24 h-DBPV、d-DBPV和n-DBPV显著增高,TIA组的24 h-DBPV、d-DBPV和n-DBPV显著增高(P 0. 05或P 0. 01)。与TIA组比较,LS-TIA组的24 h-SBPV、d-SBPV、24 h-DBPV和d-DBPV显著增高(均P 0. 05)。结论LS-TIA患者较TIA患者BPV升高,BPV升高可能是LS-TIA发病的诱因之一。LS-TIA患者较对照组血压升高,可能是LS-TIA低灌注后代偿性血压升高。LS-TIA较TIA患者脉压指数升高,表明LS-TIA患者血管硬化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 探讨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自1990~2016在我国各种期刊上公开发表的关于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的病例报道文献,回顾并分析本科诊治的1例双侧延髓内侧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一共检索出32例患者,结合本例患者共33例,其中男27例,女6例,平均年龄(58.9±10.67)岁(34~84岁),主要表现为进展性四肢瘫痪(93.9%)、构音障碍、吞咽困难(93.9%)、头晕(59.3%)、呼吸困难(56.2%); 头颅核磁共振DWI表现为双侧延髓内侧V型、心型或者Y型高信号灶; 随访患者中84%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结论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可能和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椎动脉变异有关,临床表现复杂,以急性进展的四肢瘫为特征,核磁共振检查有确诊意义,本病预后较差,患者多遗留严重的残疾。 相似文献
25.
<正>大脑胶质瘤病(gliomatosis cerebri,GC),又称弥漫性星形细胞瘤,是一种原发性脑肿瘤,以神经胶质细胞弥漫性增生而原有大体解剖结构保持相对完整为特征[1],是神经胶质瘤的一种少见形式。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目前对该疾病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进步,临床检出率有所提高,但仍属少见疾病。而以脑炎症状急性起病,病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本临床研究旨在使用相干光学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手段检测术后患者的微血管状况,并且定量检测糖尿病患者术前和术后不同时期的黄斑区视网膜的变化。
方法:纳入白内障手术患者共89例111 眼,其中对照组(A组)共40例59眼,为非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 实验组(B组)有49例52 眼,均确诊为2型糖尿病2a以上。所有患者在术前行常规的检测,如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白内障混浊程度等。最后进行术后常规检查,于术前、术后1d,1wk,1mo行OCT检测黄斑区视网膜的变化。复查时检查患者视力、眼压、人工晶状体位置和眼底情况。
结果:单纯白内障患者较患有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在白内障手术之后的最佳矫正视力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8,P=0.004)。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呈现:(1)糖尿病患者接受白内障手术后1wk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就有了显著的增厚。而非糖尿病患者术后1mo黄斑中心凹视网膜才出现显著的增厚现象。(2)糖尿病患者接受白内障手术后1d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层视网膜厚度就有了显著的增厚。而非糖尿病患者术后1mo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层视网膜才出现显著的增厚现象。(3)糖尿病患者接受白内障手术后1wk黄斑中心凹色素上皮层视网膜厚度就有了显著的增厚,在1mo之后恢复正常。而非糖尿病患者术后1mo黄斑中心凹色素上皮层视网膜才出现显著的增厚现象。
结论:糖尿病合并白内障较单纯白内障的患者术后黄斑水肿发生几率更高,且水肿程度更加严重。血-视网膜屏障破坏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视网膜损伤的主要原因。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增加越明显,术后视力恢复越差。 相似文献
28.
重睑的分型目前尚无定论,有分适中、显著、隐性者,有分内低外高型,外低内高型、平行睑缘型者,也有直呼大双、小双、中双者。应该指出,多数欧美人的所谓显著性大双重睑与亚洲人的所谓中等度双重睑在眼睑的解剖学中实质上是不同的睑沟,并非只是重睑外形的大小差别。因此,这些侧重 相似文献
29.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LASIK)是当前迅速发展的眼科技术。但LASIK是一种选择性手术,有其适应证和禁忌证,必须遵守严格的术前检查,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才能保证手术的安全进行。我们对2007年10月至2009年5月本院预行LASIK及机械法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EPI—LASIK)的719例(1432眼)屈光不正患者中未行手术的217例(422眼)患者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与脑出血关系,为脑出血早期病情变化机制和脑出血免疫治疗提供新的观点。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101例健康人,271例脑出血病人发病1~3 h、24 h、14 d检测ACA(IgG、IgA、IgM)水平。结果脑出血组ACA阳性率(43.91%)高于健康组(12.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出血组随着病情加重ACA阳性率逐渐增高,随发病时间的延长ACA阳性率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IgA、IgM相比IgG更为敏感(P<0.01)。结论 ACA与脑出血病情程度呈正相关,ACA可作为评价脑出血病情程度的重要指标,其中IgG ACA最为敏感,免疫机制可能在脑出血早期病理变化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