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4篇
内科学   62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133篇
预防医学   51篇
药学   35篇
  4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背景:门诊的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疑似患者一般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而DVT漏诊有可能会引起肺栓塞,危及生命。由于许多患者都可能患有DVT,因此需要建立一种可供选择的有效诊断流程。 目的:某些DVT诊断研究采用临床预测法(含/不含D-二聚体检测)来研究DVT的发病率,对这些试验进行系统回顾。资料来源:检索1999年至2004年7月MEDLINE收录的英、法文研究,查阅所有相关的文献资料。研究选取:入选研究均前瞻性地纳入了连续、非选择性DVT疑似患者,而且在行D-二聚体检测或诊断性影像学检查前均采用了临床预测法。所有研究均提供充分信息,可以计算出DVT的发生率,估算出三种临床概率(低、中、高)中的至少一种。患者随访时间至少为3个月。除非临床模型中包含有既往DVT,否则凡纳入了有DVT既往史患者的研究一律除外。数据提取:由两名审核人员分别对3种临床概率中DVT的发生率、D-二聚体检测敏感性、特异性及似然比(likelihood ratios,LRs)等相关资料进行审核及整理。对各项研究中的D-二聚体数据进行汇总,对高敏/低特异性检测法以及中敏/中特异性检测法进行分析。 数据综合:在入选的14项研究中患者数超过8000例,这些研究均采用1种临床预测法。其中有11项在诊断过程中检测了D-二聚体水平。临床DVT低、中、高危患者实际发生率分别为5.0%(95%CI,4.0%~8.0%)、17%(95%CI,13%~23%)和53%(95%CI,44%~61%),DVT的总发生率为19%(95%CI,16%~23%)。对所有研究进行汇总后发现,低危组D-二聚体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阴性LRs分别为88%(95%CI,81%~92%)、72%(95%CI,65%~78%)和0.18%(95%CI,0.12%~0.18%),中危组D-二聚体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阴性LRs分别为90%(95%CI,80%~95%)、58%(95%CI,49%~67%)和0.19%(95%CI,0.11%~0.32%),高危组D-二聚体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阴性LRs分别为92%(95%CI,85%~96%)、45%(95%CI,37%~52%)和0.16%(95%CI,0.09%~0.30%)。低危组采用高敏法和中敏法测得D-二聚体正常时的LRs分别为0.10(95%CI,0.03~0.37)和0.20(95%CI,0.12~0.31),中危组采用高敏法和中敏法测得D-二聚体正常时的LRs分别为0.20(95%CI,0.01~0.21)和0.23(95%CI,0.13~0.39),高危组采用高敏法和中敏法测得D-二聚体正常时的LRs分别为0.07(95%CI,0.03~0.18)和0.15(95%CI,0.10~0.38)。 结论:在实施诊断性检查之前行临床概率评估可增加DVT诊断的准确性。预测法确定的临床DVT低危患者实际发生率低于5%。D-二聚体检测结果为阴性的低危患者无需接受超声检查即可除外DVT的诊断。对于临床DVT高危患者而言,D-二聚体检测结果将不影响其最终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72.
近日,大张突然上腹疼,自己吃了几片胃药没见好转,来急诊检查,一做心电图,原来是急性心梗。医生说,冠心病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就会发生心梗。一旦心梗,病人就非常危险了。我们所见所闻的心脏原因的猝死,大都是心梗造成的。患发急性心梗的男性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73.
胫骨远段骨折是小儿下肢一种常见骨折,一般稳定的骨折(如青枝骨折、横断形骨折等)通常行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但对难复位的骨折或不稳定性骨折疗效欠佳,甚至需切开复位内固定。自1996年12月-2005年12月,作者采用手法整复经皮钢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胫腓骨远段不稳定性骨折5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4.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治疗是一个很有争议、并且也相当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本文拟从转复房颤并维持窦性心律的重要性、房颤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现状、消融之外其他复律措施的整体评价、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效益/风险分析和适应证等方面进行探讨。现阶段,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还存在哪些不足,在未来的5-10年中可能会向哪些方面发展?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预期可能会出现哪些突破?这些无疑也是令人关注的问题。对此,本文也将进行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75.
射频消融治疗老年人室上性心动过速109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射频消融治疗老年人室上性心动过速109例马长生,孙英贤,胡大一,商丽华,杨新春,董建增,刘旭一、对象与方法对象为本院1991年10月至1995年2月1300例射频电消融术中的老年患者109例,男68例,女41例;年龄60~80岁,平均66.3±7.1...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比较心内直视下射频迷宫术与介入导管消融术治疗合并心脏瓣膜病的心房颤动临床结果.方法 2004年1月到2006年3月因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行瓣膜置换时加射频迷宫术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平均(57±11)岁.瓣膜置换术后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BTO)指导下进行经皮经导管环肺静脉消融治疗66例,其中男40例,女26例;平均(55±10)岁.结果 导管消融组随访(14±10)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64%.外科射频迷宫组随访(13±9)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7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病史小于1年、左房直径<50mm的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组亦有较高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90%、82%).两组术后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射频迷宫术对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病人是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若未行迷宫术,对于病史小于1年,左房直径小于50mm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瓣膜置换术后行经皮经导管消融术亦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7.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当前全世界约有3 350万人罹患房颤, 预计至2060年, 房颤患病率还会增加一倍[1]。房颤患者急诊就诊率较高, 美国数据显示, 2014年因房颤急诊就诊占所有急诊访视的0.5%, 而2007-2014年房颤相关急诊就诊率增加了30%, 且超过60%的急诊房颤患者需要住院行进一步诊治[2]。心力衰竭(心衰)同样是急诊的最常见心血管病之一, 也是房颤最重要的合并疾病。据统计, 急诊房颤患者近40%合并心衰, 且随着房颤进展, 合并心衰比例更高[3]。不仅如此, 急诊房颤患者1年内死亡率高达11%, 其中1/3的死亡原因与心衰急性发作有关[4]。除抗凝治疗和合并疾病的管理外, 房颤合并心衰患者主要治疗手段还包括室率控制和节律控制。随着近年来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和技术手段的变革, 射频消融成为节律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在改善房颤合并心衰患者症状及预后方面的地位也逐渐彰显。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一站式射频消融AF及室间隔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来自3家医院接受一站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HOCM合并AF患者11例,记录围术期参数,术后随访窦性心律维持、左心室流出道压差(LVOTG)、左心房内径等参数变化以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超声心动图参数变化。结果 1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AF及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术前左心房直径(45.0±4.0)mm,室间隔厚度(21.0±5.0)mm,静息LVOTG(81.0±21.0)mm Hg(1 mm Hg=0.133 kPa)。平均随访时间为13.9个月,随访期间有3例患者AF复发;左心房直径(43.0±6.0)mm,室间隔厚度(19.0±4.0)mm,静息LVOTG(35.0±27.0)mm Hg,静息LVOTG较术前显著减低(P<0.01)。术中及术后随访期间均未发生射频消融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于HOCM合并AF患者,一站式AF及室间隔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9.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心脏穿孔与心脏压塞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阐明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PBMV)心脏穿孔与心脏压塞的诊断与处理方法。方法与结果 自 1992年 5月~ 2 0 0 1年 12月 ,对 772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 (年龄 14岁~ 74岁 )进行了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9例发生了心脏穿孔 ,其中 2例发生心脏压塞 ,经剑突下途径进行造影剂和X线指示下心包穿刺引流术后完全缓解 ,未行外科处理。结论 PBMV时房间隔穿刺针和Mullins鞘管导致的心脏穿孔仅少数可导致心脏压塞 ;有心脏压塞临床症状和X线透视下心影搏动消失可诊断心脏压塞 ;X线透视和造影剂指示下心包穿刺引流术是一种最快速有效的缓解症状的方法 ,多可避免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80.
1引言经导管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catheterablation,RF-CA)治疗心律失常的机制是通过电极导管释放射频电流,使房室旁路等心动过速病灶局部的温度高于46℃(一般为50~70℃),蛋白质变性、凝固、坏死,失去兴奋与传导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