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4篇
内科学   62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133篇
预防医学   51篇
药学   34篇
  4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心房颤动持续过程中行肺静脉电学隔离术的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讨在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持续过程中行肺静脉电学隔离术的可行性。 9例在导管消融术中房颤持续发作的房颤患者 ,根据肺静脉环状标测电极导管记录的肺静脉激动特征采用 2种方法进行肺静脉开口部的消融 :①肺静脉激动有序且有一种或多种固定的激动顺序 ,采用射频导管消融环状电极记录的最早的激动部位 ;②肺静脉激动无序或无明确的激动顺序 ,首先使用超声球囊导管消融 ,如未达终点再加用射频导管消融。 2种方法的消融终点均为肺静脉电学隔离。总计对 31根肺静脉进行了消融 ,其中 2 8根在房颤心律下消融。房颤心律下电隔离肺静脉的成功率为 92 .9% (2 6根 )。总操作时间和X线透视时间分别为 1 38± 2 1min和 38± 9min。本组无肺静脉狭窄及其他并发症。随访 6 .3± 2 .9(3~ 1 1 )个月后 ,4例 (44.4% )患者无房颤发作 (无需药物 )。结论 :在房颤持续过程中行肺静脉电学隔离术方法可行 ,且较为安全 ;联用超声球囊消融和射频消融对于房颤发作过程中无序或无明确激动顺序的肺静脉具有较好的电学隔离效果。  相似文献   
22.
目的自三尖瓣环至下腔静脉口线状消融隔离下腔静脉-三尖瓣环峡部是根治大折返环性心房扑动(简称房扑)的标准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消融点数多、消融径线盲目.标测指导下点消融隔离下腔静脉-三尖瓣环峡部无系统报告,本研究介绍采用这种方法隔离下腔静脉-三尖瓣环峡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3.
24.
回顾性分析76例风湿性心脏病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房颤复律,总的转复率80.3%。房颤持续3年以上者转复率66.6%,房颤持续3年以下者转复率90.7%。;转复律前心功能Ⅲ级以上者转复率36.8%。心功能Ⅲ级以下者转复率94.7%40例随访半年,房颤持续3年以上者房颤复发率53%,而3年以下者复发率24%。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围术期并发心肌梗死(PMI)患者的发生原因及临床特征。方法将PMI患者44例与同期行PCI的213例冠心病患者对比分析。结果①PMI患者合并糖尿病者较多(36.4%和27.2%,P=0.016);血清总胆固醇[(5.69±1.73)mmol/L和(4.47±1.61)mmol/L,P=0.041]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7±1.15)mmol/L和(2.67±0.98)mmol/L,P=0.032]较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41±0.08)mmol/L和(0.53±0.24)mmol/L,P=0.049]较低;冠脉病变积分较高(12.75±5.61和8.96±3.68,P=0.027)、左主干(9.1%和4.2%,P=0.001)和多支病变(63.6%和41.8%,P=0.002)均多于非PMI组。②两组患者PCI成功率(95.5%和94.8%,P=0.523)相当,PMI并发边支闭塞(11.4%和3.8%,P=0.001)和慢(无)血流者(34.1%和13.1%,P=0.001)较多;球囊扩张时间长[(15.4±5.9)s和(8.7±2.4)s,P=0.026]、次数多(3.1±1.2和1.5±0.6,P=0.003),扩张压力无差别[(114.2±26.3)kPa和(98.0±35.4)kPa,P=0.752];支架置入较多(2.8±1.1和1.3±0.4,P=0.037)和X线曝光时间较长[(102.3±14.5)min和(67.9±23.4)min,P=0.002]。结论PMI患者在术前多具有高血糖、高血脂的危险因素,冠脉病变复杂、高危,术中多次、长时间扩张病变和并发边支闭塞及慢(无)血流是其发生PMI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心电指标f QRS与QTc联合是否能更好预测肥厚型心肌病(HCM)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的复发。方法:纳入在北京安贞医院行导管消融术的HCM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共120例(阵发/持续性心房颤动72/48)。消融策略包括: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行双侧肺静脉隔离(PVI);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行PVI加左心房顶、二尖瓣峡部和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术前评估基线心电图,f QRS定义为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中至少两个连续导联的QRS波存在≥2个R波或者R波的波顶或S波的波谷出现顿挫波。采用Bazett公式校正QT间期。术后定期随访,复发定义为导管消融术后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记录的任何类型的>30 s的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结果:59.2%(71/120)患者f QRR阳性。f QRS最常见于下壁导联(81.7%)。QTc间期(443.90±38.59)ms。平均随访13.4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为42.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f QRS阳性(HR=1.922,95%CI:1.151~3.210,P=0.012)和QTc>448 ms(HR=1.982,95%CI 1.155~3.402,P=0.013)分别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f QRS和QTc联合能更好预测心房颤动术后复发。结论:f QRS和QTc延长是HCM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f QRS和QTc联合可用于预测该类患者心房颤动射频术后转归。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QTc是否与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相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3年6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第一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HCM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共39例,收集术前心电图和其他临床资料,术后定期随访。结果:随访(14.8±11.7)个月,23例患者心房颤动消融术后复发(复发率59%)。与未复发组相比,复发组QTc显著性延长[(461±29)vs.(434±18)ms,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QTc和左心房前后径(LAD)是心房颤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当QTc截断值为448ms时,其预测心房颤动复发的敏感性为0.81,特异性为0.7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QTc每增加10ms,心房颤动复发的风险比为1.227(95%CI:1.053~1.431,P=0.009)。与LAD单独预测术后复发相比,LAD和QTc联合能更好地预测心房颤动消融术后复发。短QTc和左心房偏小的患者无心房颤动复发。结论:QTc延长能预测HCM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短QTc和左心房偏小的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基因变异功能学研究在临床不典型长QT综合征(LQTS)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先证者有晕厥事件,心电图无QTc延长,临床疑诊LQTS;基因检测显示KCNH2基因M756V变异;家系中变异携带者QT正常,无心脏事件。分别使用含有野生型(WT)和突变M756V HERG基因的pcDNA3.1重组质粒进行转染,设WT+M756V共转染组。转染后进行膜片钳和免疫组化研究明确临床诊断。结果 HERG M756V组电流较WT组明显减低,提示M756V变异为具有病理意义的LQTS突变;HERG M756V与WT共转染并无明显负显性机制。免疫组化研究表明HERG M756V蛋白存在转运障碍。结论体外功能学研究证实KCNH2基因M756V变异为LQTS突变,为临床疑诊患者提供确诊依据。  相似文献   
29.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于1985年,经国务院授权,代表国家进行科技名词审定和公布,其审定公布的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全国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以及新闻出版等单位均应遵照使用,在中华医学会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领导下,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于2005年正式启动本学科医学名词审定工作、在各位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初稿业已完成并进入广泛征求意见阶段一为了更好地完成这项工作,本刊将分批刊登初步审定的名词,谨供广大读者参考,并请各位读者多提宝贵意见,以不断提高本专业医学名词统一与规范化工作的水平,早日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30.
目的评估导管消融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相关快-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房颤中心接受导管消融的50例阵发性房颤合并房颤终止后症状性长间歇的患者作为导管消融组,随访观察导管消融的效果。将同期在北京安贞医院因阵发性房颤相关症状性长间歇植入起搏器的61例患者作为起搏器组。比较随访结束时两组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心血管原因再住院率等指标。结果导管消融组50例患者术前均具备起搏器植入的适应证,随访(22.3±10.5)个月后发现其中47例(94.0%)患者不再具备起搏器植入的适应证。随访结束时,起搏器组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比例多于导管消融组(P0.001),而窦性心律维持率低于导管消融组(起搏器组为21.3%,导管消融组为82.0%,P0.001);两组心血管原因再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导管消融组22.0%,起搏器组24.6%,P=0.954),而起搏器组因快速心律失常发作再住院率高于导管消融组(起搏器组为14.8%,导管消融组为2.0%,P=0.02);两组血栓事件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死亡率等终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对于阵发性房颤相关快-慢综合征的患者,导管消融的总体效果可能优于起搏器植入,这类患者大多数经导管消融手术成功根治房颤后,可以不用再植入起搏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