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4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5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我们通过对 32 0例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胃肠内、外营养支持的疗效对比研究 ,探讨不同途径营养支持的优、缺点。现报道发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本组共 32 0例 ,食管癌切除 2 4 4例 ;贲门癌近端胃大部切除 6 6例 ;全胃切除 8例。男性 2 33例 ;女性 87例。年龄平均 5 9 5 (4 2~ 76 )岁。术后随机分成两组 ;肠内营养 (EN)组 182例 ;肠外营养 (PN)组138例。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 ,术前体重及营养状况无明显差异。1·2 营养方法 EN组手术中经吻合口把肠内营养管置入十二指肠 ,深度需超过十二指肠降段。PN组手术当天行锁骨…  相似文献   
72.
患者女,52岁,体重49kg,身高159cm。皮肤、黏膜紫绀8年,胸闷5年,术前6个月需间断吸氧,生活不能自理,且伴双下肢水肿。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房间隔缺损29mm,平均肺动脉压135mmHg(1kPa=7.5mmHg),心房水平呈双向分流。胸部X线片、CT示:肺动脉段呈瘤样突出,肺门高度扩张,呈“残根样”改变。临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艾森门格综合征。血清免疫学检查:血型A型,巨细胞病毒抗体、乙型肝炎病毒检查均为阴性,群体细胞反应抗体(PRA)〈10%,组织相容性白细胞抗原(HLA)配型未作。供者,男,32岁,体重69kg,身高170cm。生前健康,血型A型。  相似文献   
73.
成人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房间隔缺损 (atrial septal defect,A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 ,由于 ASD的病理生理特点 ,大多数患者直到青春期后才出现症状 ,而且大部分患者于 35岁之后 ,随着年龄的增大而病情加重 ,如不及时治疗 ,很快就会出现重度肺动脉高压 (PH)。因此 ,对其成人 ASD患者应及时正确地处理。本文对外科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  ASD的手术适应症ASD的自然病程转折点在 4 0岁左右 ,患者多在此阶段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PH、严重心律失常、紫绀、心房颤动等 ,病情随年龄的增大而加重。统计表明 ,4 0岁以后保守治疗的病死率每年 5 %~ 10 % ,5 0…  相似文献   
74.
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术两种径路疗效及生活质量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二切口与三切口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术疗效及生活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8年7月-1996年7月行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术78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左颈胸二切口594例,经右颈胸腹三切口192例。结果 三切口组术后并发症、死亡率明显高于二切口组(P<0.05),术后1、3、5年生存率偏低于二切口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淋巴结阴性与阳性之间比较,5年生存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术后生活质量比较,三切口组术后进食量、进食后胸闷不适、体重下降等3项指标与二切口组之间判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胃代食管术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三切口组表现更为明显,采用胸胃缩缝、并与纵隔胸膜缝合固定可明显改善术后近期生活质量。加强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与治疗,是提高远期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5.
食管癌术后早期不同途径营养支持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50例食管癌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两组 :肠内营养组 ( EN组 ) 2 7例 ;肠外营养组 ( PN组 ) 2 3例。两组自术后第 1d起 ,给予等氮量、等热能的营养支持 ,连续 8d。监测营养过程中体重、血浆蛋白、免疫指标及氮平衡。结果表明 :体重、血浆蛋白变化两组差异不明显。两组术后第 8天达正氮平衡 ,CD4 +和 CD4 +/CD8+比值明显升高 ,NK细胞活性明显增强 ,组间比较 ,也无明显差异。结论 :两种营养方式对食管癌术后营养支持效果均满意。与 PN相比 ,EN具有更符合生理需求、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76.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combined low dose aspirin and warfari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mechanical heart valve replacement were evaluated. A total of 1016 patients (620 females, mean age of 36.8-4-7.7 years) admitted for cardiac valve replacement and complicated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surge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warfarin plus 75-100 mg aspirin) or control (warfarin only) groups.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 and prothrombin time were main- tained at 1.8-2.5 and 1.5-2.0 times the normal values, respectively. Thromboembolic events and major bleedings were registered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24±9 months. The average dose of warfarin in the study and control groups was 2.91±0.83 mg and 2.88±0.76 mg, respec- tively (P〉0.05). The incidence of overall thromboembolic events in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2.16% vs. 4.35%, P=0.049).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hem- orrhage events (3.53% vs. 3.95%, P=-0.722) or mortality (0.20% vs. 0.40%, P=0.559)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mbined low dose aspirin and warfarin therapy in the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following mechanical heart valve replacement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romboembolic events as compared with warfarin therapy alone. This combined treatment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risk of major bleeding or mortality.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心脏粘液瘤误诊的原因,提高其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例心脏粘液瘤误诊的情况。结果:16例心脏粘液瘤患者中误诊为:脑栓塞6例,癫痫2例,肺部感染2例,血栓栓塞性脉管炎1例,血液病2例,肺栓塞1例,急性心肌梗塞1例,眼底疾病1例;误诊时间3~72d,平均(12±17)d,均经B超确诊。本组1例猝死,15例手术切除粘液瘤,手术患者无死亡。结论:缺乏心脏粘液瘤的认识,未进行B超检查是其误诊的主要原因。其有效治疗为手术切除粘液瘤。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主动脉窦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2007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28例主动脉窦瘤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修补术,心肌保护采用经升主动脉根部顺行灌注或切开后经冠状动脉开口直接灌注冷血停跳液。右房切口4例,右室流出道切口9例.经主动脉直接缝合破口后再经心腔切口补片加强窦壁15例。其中12例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结果:本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因活动性出血二次开胸止血1例,切口感染1例,经换药处理治愈出院。随访3个月~5年。所有病人都自觉症状消失,心功能明显改善。能从事正常工作或一般体力劳动,无抗凝意外事件发生。结论:术前正确的诊断、术中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是成功治疗主动脉窦瘤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法乐四联症(TOF)手术后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与肺动脉压的变化规律和意义。方法将1999年8月至2003年2月间收治的36例确诊为TOF的患者根据手术中右心室流出道的加宽方式不同分为瓣膜组(16例)和非瓣膜组(20例),同期选择30例无症状室间隔缺损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抽取肘静脉血,检测血浆ET1浓度,同时行超声心动图监测肺动脉压力。结果手术后1周血浆ET1浓度各组明显高于手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瓣膜组、非瓣膜组较对照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均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瓣膜组较非瓣膜组术后上述各时段明显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动脉瓣反流轻、中、重度各组之间手术后各时段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瓣膜组、非瓣膜组血浆ET1浓度术后上述各时段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动脉压的变化情况与血浆ET1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TOF根治术后发生相对性或绝对性肺动脉高压,影响术后心功能特别是右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0.
1994年9月至2005年3月,我院共收治心脏黏液瘤56例。现将诊治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