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9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94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应用胸三角皮瓣转移治疗烧伤后面部瘢痕已有多年历史,但常因皮瓣供区范围小,皮瓣较厚,供区植皮等,使术后效果不满意.为克服以上缺点,我科应用预扩张的胸三角皮瓣转移修复面部烧伤后瘢痕1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2.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是整形外科领域中一项革命性的成果,对于推动现代整形外科的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该方法也存在着治疗周期较长、并发症较多的缺点。目前并发症发生率仍高达5%-20%。扩张器Ⅰ期并发症系指扩张器置入皮下组织内至第二次手术取出前所发生的并发症,常见Ⅰ期并发症有血肿、感染、外露等。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对成纤维细胞形态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NO供体SNP制成5个不同浓度(100、200、300、400、500)μmol/L作用于成纤维细胞,观察不同时间的细胞形态变化及细胞凋亡。结果:随SNP作用浓度增高及时间延长,成纤维细胞形态呈逐渐老化状态,且数量明显减少,呈显著性负相关(y=28.943-0.858x)。成纤维细胞凋亡率300和500μmol/L组(25.67±0.36和56.38±2.18)%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1.35±0.26)%,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NO对成纤维细胞具有时间浓度依赖效应,可致细胞数量减少、形态老化及凋亡增加,为瘢痕防治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24.
目的:常规应用植皮或单纯的皮瓣修复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从美学角度讲存在一定的缺点.总结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在头面部外伤性缺损早期修复中的应用情况.方法:①对象:选择2005-09/2007-10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住院的部分外伤性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5例.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5~51岁.面部缺损4例,头皮缺损7例,面部并头皮缺损4例,缺损面积3 cm×5 cm~ 7 cm×11 cm.②方法:积极改善患者全身情况,加强局部创面处理,待全身情况稳定、创面肉芽组织新鲜的情况下,行清创、刃厚植皮术,覆盖除骨外露以外所有创面.同时或延期于缺损周围正常组织下埋置一至数枚容量不等(80~450 mL)的扩张器.皮片成活并稳定后,开始扩张器注水,约两三个月注水完成后行扩张器二期术,切除骨外露周围不稳定的瘢痕组织(包括早期植皮部分),用设计的扩张皮瓣覆盖缺损,完成修复.结果:1例头皮扩张器在扩张后期出现了外露,及时进行二期手术修复缺损.所有患者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在短期内均得到了有效修复,2例患者在二期术后出现了轻度的器官移位,术后半年症状消失,所有病例无瘢痕性秃发发生.结论:皮肤扩张可用于头面部外伤性缺损的早期修复,合理的选择、正确的应用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局部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复合明胶微球对SD大鼠背部任意皮瓣存活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乳化冷凝法交联制备复合bFGF明胶缓释微球,将其注射于大鼠背部任意皮瓣,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bFGF微球组(A组)、bFGF治疗组(B组)和对照组(C组),术后7天分别进行皮瓣存活率、新生血管计数的检测。结果:术后7天皮瓣的存活率分别为(65.42±2.19)%,(54.38±4.52)%,(45.43±2.71)%,微球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存活质量最好;皮瓣内新生血管计数分别为28.75±2.36,21.28±3.82,18.68±5.44,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bFGF缓释微球可以促进缺血皮瓣的血管新生,提高皮瓣存活率。  相似文献   
26.
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豚鼠体内注射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观察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入体内后的组织学反应,并对英捷尔法勒与国产医用水凝胶进行对比.实验组以2%利多卡因1ml与头孢唑啉钠溶液1ml稀释水凝胶后,用18号注射针头将其注入到豚鼠皮下或肌肉层,每个部位注射量为0.5~2ml.对照组注射异种脂肪颗粒0.5ml.定期肉眼观察及取材活检.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后呈轻度组织学反应,仅形成一透亮薄层纤维膜,两种材料无显著差别,但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别.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有可能成为理想的软组织填充剂.  相似文献   
27.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四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四肢的瘢痕、黑痣、文身等病损。方法 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将扩张器置入四肢处且在与病损相邻的正常皮肤下 ,扩张后修复病损 5 2例。术中采用的扩张器大小及数量依病损面积而定 ,按每修复 1cm× 1cm缺损需扩张器容量 5ml计算。扩张后皮瓣的设计以横向滑行推进为主 ,少设计异位皮瓣 ,以防皮瓣血运障碍。纤维包膜尽量剥除 ,尤其位于基底部的纤维环 ,妨碍皮瓣向前推进 ,应将其切开、剥除。结果 本组 5 2例 ,其中 2 5例将病损完全切除 ,余 2 7例有部分病损遗留 ,但均无继发畸形。术后 6~ 12个月随访 12例患者 ,切口瘢痕轻度增生 ,效果满意。结论 在四肢上有可供扩张的正常皮肤时 ,扩张术仍然是修复四肢病损切除后创面的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面颈部瘢痕修复的方法.方法本组患者68例,均行胸三角皮瓣预扩张,扩张后带蒂转移修复面部瘢痕,3周后断蒂,舒平皮管,修复剩余的颏颈部瘢痕.结果 68例中61例皮瓣全部成活,效果良好,6例单侧皮瓣尖端部分血运障碍,痊愈后色素减退,1例单侧皮瓣坏死,植皮后封闭创面.结论预扩张的胸三角皮瓣转移治疗面部瘢痕,供区可拉拢缝合,皮瓣薄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转移到面部,不臃肿,与周围正常组织匹配,是目前面颈部瘢痕治疗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9.
磷酸化ERK在扩张皮肤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在扩张皮肤表皮中的分布情况,探讨皮肤扩张机理。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ABC法,对人不同扩张区皮肤和正常皮肤磷酸化ERK的分布和表达进行定性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结果:(1)扩张皮肤和正常皮肤表皮基底层都有磷酸化ERK的表达和分布,但扩张皮肤中的磷酸化ERK的分布和表达较明显,染色较深且密,部分阳性细胞呈多层排列,有散在的增殖闭区;(2)扩张皮肤的顶部和侧部差别不十分明显,而侧部和顶部与基底部有一定的差别,基底部染色较深,多为细胞核着色。(3)经图像分析不同部位的正常皮肤和扩张皮肤以及扩张皮肤的不同部分的相对灰度值和阳性细胞密度,进一步证实了上述观察结果。结论:扩张皮肤表皮细胞磷酸化ERK增加,推测磷酸化ERK可能在扩张皮肤细胞增殖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在扩张刺激的作用下,表皮细胞内的ERK被大量激活,随即激活下游分子,进而引起细胞的增殖,最终实现皮肤的扩张。  相似文献   
30.
面部外伤的早期美容修复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分析总结面部外伤的早期修复经验,指导临床相关工作。方法:对1993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急诊处理并行早期修复的727例面部外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727例患者中,经随诊发现:2例感染,2例创缘有血运障碍,3例拆线时伤口有部分裂开,4例伤愈后欠平整,11例在近期(1~4个月)内有瘢痕增生、局部潮红、切口线痕高出皮面且较硬。97%患者(705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为减少后续治疗,对面部外伤急诊处理中的早期修复应予以高度重视并要考虑美学要求。主要经验是:早期细致清创至关重要;掌握手术技巧分层对位缝合;选择精细的缝合器械与材料;做好术后各项预防瘢痕增生的措施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