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4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113篇
预防医学   2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74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研究缬沙坦对实验性兔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方法 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AS)造模组、缬沙坦干预组,喂养12周.进行血脂测定、主动脉内膜/中膜比值测定,采用RT-PCR检测PPARγ和MCP-1 mRNA的表达.结果 缬沙坦组血管壁PPARγ mRNA的表达较AS组明显增加(P<0.05), 缬沙坦组血管壁MCP-1mRNA的表达较AS组明显减少(P<0.05).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缬沙坦组与AS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但均高于对照组(P<0.01).缬沙坦组内膜/中膜厚度比值较AS组明显减小(P<0.05).结论 缬沙坦能够抑制血管壁细胞MCP-1的表达, 其具有抗炎作用, 抗炎作用可能与其改善PPARγ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2.
[目的]以模式生物斑马鱼幼鱼为模型,评价甘遂不同溶剂连续提取物毒性差异及毒性特征。[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获得甘遂不同溶剂连续提取物。通过预实验,确定各提取物72 h最大不致死浓度和最小全致死浓度。在此区间设定6~8个药物浓度,建立致死曲线,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C50)。以毒性最大提取物的10%致死浓度(LC10)、最小致死浓度(LC1)、1/3 LC1和1/10 LC1为给药浓度,同时设立空白组和溶剂对照组,连续给药72 h,观察甘遂毒性特征。停药后将幼鱼置于养殖水中恢复48 h,观察毒性可逆性。[结果]甘遂不同提取部位毒性顺序为石油醚 > 二氯甲烷 > 乙酸乙酯 > 乙醇提取物。甘遂的主要毒性为肝毒性和胃肠道刺激性。肝毒性既可造成肝肿大,又可导致肝变性,肝肿大不可逆,而肝变性具有可逆性。[结论]本实验首次利用单个模型以相同浓度单次给药,同时评价了甘遂对心脏、肝脏、肾脏、神经系统和胃肠道等脏器系统的毒性作用及可逆性。实验结果证实了甘遂的毒性集中于石油醚提取部位,并可对肝脏和胃肠道造成实质性损伤。本实验为斑马鱼模型在中药毒性评价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3.
我州近40年无乙脑暴发,但2007年5月30日。8月10日全州暴发77例。有关乙脑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治疗的文献不少,但本组重型多,并发症及恢复期后遗症多,合并症特殊。现将2007年5月31日~8月17日收住我科41例乙脑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24.
25.
对由猪甲状腺引起的中毒事件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资料分析。中毒病人临床表现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相似,229人经治疗后痊愈,1人死亡。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AT—1)和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以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拈抗剂缬沙坦对ACAT-1和PPAR-γ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缬沙坦干预组和高胆固醇饮食组,每组8只。喂养12周后,抽取静脉血检测血脂水平,并进行主动脉内膜/中膜比值测定,以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各组主动脉ACAT-1、PPAR-γ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高胆固醇饮食组及缬沙坦干预组的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无差别(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P〈0.01)。高胆固醇饮食组内膜和内膜/中膜厚度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缬沙坦十预组(P〈0.01,P〈0.05),而缬沙坦干预组内膜和内膜/中膜厚度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高胆固醇饮食组和缬沙坦干预组ACAT-1、PPAR-γ mRNA和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1或P〈0.05);ACAT-1 γ-mRNA和蛋白在缬沙坦干预组的表达显著低于高胆同醇饮食组(P〈0.01或P〈0.05),而PPAR-γ mRNA和蛋白在缬沙坦干预组的表达显著高于高胆固醇饮食组(P〈0.05)。高胆固醇饮食组和缬沙坦干预组ACAT-1和PPAR-γ mRNA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缬沙坦可能通过上调PPAR-γ抑制ACAT-1的表达,从而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F-800血液细胞分析仪以操作简便、结果准确、故障率低、性能隐定等优点深受欢迎,在各医院的普及率很高,此类仪器大多数由于使用年限长,随着电子元器件的老化而故障率较高.  相似文献   
28.
269例大肠癌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大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力求寻找大肠癌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运用 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对 2 6 9例大肠癌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 ,其数据分别用EPI软件及SAS软件处理。结果 :分析结果显示肠道既往病史、鱼肉和蛋类高蛋白食品摄入过多为大肠癌的相关危险因素 ;而足量蔬菜摄入则为大肠癌的相关保护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还显示大便情况异常、蔬菜烹调过熟、精神创伤史、消化道用药史可能与大肠癌有关联。肿瘤家族史、吸烟、饮酒、饮茶、水果、奶制品、肥肉以及油炸食品摄入与大肠癌的发病未显示统计学联系或关联强度不大。结论 :本研究显示通过降低肠道疾病发生、减少高蛋白食物摄入和多食新鲜蔬菜有助于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29.
上消化道大出血在临床并不罕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也是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但两者并存,尤其并广泛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实属罕见。其治疗极为棘手,如诊治不及时,可遗留下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重者诱发肺梗死(PE)致死,国外报道死亡率20%[1]。目前国内外临床尚无一种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分析开放手术与完全腔镜手术治疗早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比两种术式的淋巴结清扫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30日手术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放组与完全腔镜组,统计手术方式、性别、年龄、TNM分期,对比分析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淋巴结转移情况等。结果:共纳入223例患者,其中开放组110例,完全腔镜组113例。与开放组相比,完全腔镜组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长,术后第2天、第3天引流量多,切口总长度短,切口满意度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侧、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出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淋巴结转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完全腔镜经胸入路甲状腺手术的淋巴结清扫效果、治疗效果与开放手术相近,但更具美容效果,适于对手术切口美容要求较高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