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6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体内血小板膜糖蛋白(GP)、D-二聚体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冠心病患者116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36例(SAP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38例(UAP组),UAP合并高血压患者42例(高血压组),健康体检者48例(对照组),冠心病患者根据有无心绞痛事件发生分为有心绞痛事件发生56例和无心绞痛事件发生60例。分别测定各组体内D-二聚体、GP水平,分析有无心绞痛事件发生之间的差异,检测其与心绞痛事件发生的敏感性。结果高血压组、UAP组D-二聚体、G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对照组(P<0.05,P<0.01);高血压组D-二聚体、G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P<0.05);有心绞痛事件发生患者D-二聚体、GP水平明显高于无心绞痛事件发生患者(P<0.01);有心绞痛事件阳性检出率D-二聚体、GPⅡb、GPⅢa敏感性较GPⅠb明显增高。结论 GP、D-二聚体在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绞痛事件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D-二聚体、GPⅡb、GPⅢa可以作为预测心绞痛事件发生较为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82.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 (Aml)对高脂血症家兔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物及膜流动性的效应。方法 :2 4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 ,分别给予普通饲料、高脂饲料以及高脂饲料加Aml连续喂 6 0d ,喂养前后分别采空腹耳中央动脉血 5ml测定红细胞膜脂质、脂质过氧化物 (LPO)、抗氧化酶以及膜流动性。结果 :高脂饲料喂养的家兔能诱导其红细胞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M LDLC)、膜共轭双烯 (M CD)以及红细胞丙二醛 (E MDA)水平升高 ,红细胞膜流动性 (M Flu)以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 (E SOD)水平降低 ,而Aml可以防止高脂饲料所诱导的M LDLC、M CD、E MDA水平进一步升高 ,并能防止M Flu水平进一步降低。结论 :Aml具有抗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 ,改善M Flu的作用。  相似文献   
83.
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与血清SOD、丙二醛含量相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20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20例以及正常对照组20例,分别采用硝酸还原酶法、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及黄嘌呤氧化法检测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HD组血浆中NO、SOD水平显著下降(P<0.05或P<0.01),MDA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与SA患者比较,UA患者NO水平变化更加显著(P<0.05)。结论CHD患者尤其是UA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减退,NO水平降低,与氧化应激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冠心病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清糖基化终末产物(AGE)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单纯MS患者(A组)32例,单纯冠心病患者(B组)36例,冠心病并MS患者(C组)39例和正常对照(D组)28例。对所有受试者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WC)、臀围(HC);测血脂、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AGE;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进行比较。结果:A、B、C组患者的FIN、HOMA-IR、AGE均高于D组,C组的HOMA-IR、AGE分别高于A、B组。直线相关分析显示,HOMA-IR与BMI、WC、TG、FBG、FIN和AGE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结论:冠心病并MS患者AGE的表达异常升高。  相似文献   
85.
目的 观察合并高血压病的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后血栓形成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并分析其意义.方法 选择32例冠心病患者(A组)及38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B组)进行PCI,分别在介入治疗前与治疗后20 min、24 h及7 d采血测定血栓形成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并动态随访PCI后冠状动脉病变再狭窄的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A组术后20 min血清von Willebrand因子(vWF)、凝血因子Ⅷ抗原(Ⅷ:Ag)、抗凝血酶Ⅲ(ATⅢ)、血浆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140、蛋白C、凝血酶活性(F.Ⅱa)、血浆纤维蛋白原(Fbg)、血清纤溶酶原(Plg)、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D-二聚体水平及术后24 h vWF、蛋白C、Fbg、Plg、PAI、D-二聚体水平均有明显改变[术前:(54±19)%、(69±16)%、(208±33)mg/L、(14±3)μg/L、(4.1±0.9)mg/L、(0.46±0.12)kU/L、(4.6±1.1)g/L、(181±42)mg/L、(0.26±0.06)kIU/L、(0.37±0.09)kAU/L、(0.53±0.15)mg/L;术后20 min:(94±34)%、(89±26)%、(188±31)mg/L、(20±5)μg/L、(3.3±1.3)mg/L、(0.58±0.17)kU/L、(5.6±1.3)g/L、(162±45)mg/L、(0.38±0.09)kIU/L、(0.48±0.13)kAU/L、(0.89±0.28)mg/L;术后24 h:(75±20)%、(3.5±0.8)mg/L、(5.3±1.1)g/L、(167±43)mg/L、(0.43±0.11)kAU/L、(0.78±0.19)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7 d PCI后血栓形成前状态(PTS)分子标志物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20 min、24 h、7 d vWF、Ⅷ:Ag、ATⅢ、GMP140、蛋白C、F.Ⅱa、Fbg、PAI、D-二聚体水平均较术前有明显变化[分别为:(135±37)%、(128±33)%、(88±19)%比(70±18)%,(120±30)%、(99±24)%、(88±22)%比(77±20)%,(157±34)、(161±31)、(164±33)mg/L比(187±33)mg/L,(23±7)、(22±6)、(20±4)μg/L比(17±4)μg/L,(2.1±1.1)、(2.2±0.7)、(2.5±0.8)mg/L比(3.0±1.1)mg/L,(0.79±0.19)、(0.74±0.18)、(0.69±0.16)kU/L比(0.61±0.16)kU/L,(6.6±1.7)、(6.4±1.8)、(6.1±1.7)g/L比(5.2±1.2)g/L,(0.68±0.15)、(0.66±0.15)、(0.57±0.18)kAU/L比(0.47±0.15)kAU/L,(1.22±0.34)、(1.10±0.30)、(0.94±0.22)mg/L比(0.68±0.18)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20 min、24 h、7 d,B组与A组vWF、Ⅷ:Ag、ATⅢ、GMP140、蛋白C、F.Ⅱa、Fbg、Plg、t-PA、PAI、D-二聚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PCI后出现血栓形成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指标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合并高血压病的患者中更加明显,表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存在明显的血栓形成前状态,而高血压可以促进这一状态产生.  相似文献   
86.
患者 ,男 ,3 0岁 ,因发热、头痛 ,腰痛 4天 ,于 2 0 0 1年 3月2 0日以流行性出血热收入院。为预防出血 ,给予止血敏 1.0 g,稀释后静脉推注 ,约 15 min后 ,患者出现胸闷、气短、烦躁 ,全身皮肤出现散在风团 ,色淡红 ,压之褪色 ,伴瘙痒感 ,立即给予地塞米松 10 mg加 10 %葡萄糖 2 5 0 ml静脉滴注 ,异丙嗪2 5 mg,im。并停止其它静脉输液治疗 ,3 0 min后症状渐好转 ,观察 2 h,皮疹完全消退。第二天 ,再次静脉推注止血敏 1.0 g,又出现同样反应 ,经抗过敏处理后 ,症状消失。以后的治疗中 ,未再用止血敏 ,其它药物同前 ,患者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可…  相似文献   
87.
氧自由基与内皮细胞损伤在动脉粥样硬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氧自由基与内皮细胞损伤在动脉粥样硬形成中的作用马建林,毛焕元动脉粥样硬化(AS)的病因复杂,其发病机理至今仍不十分清楚,Ross[1]提出的"损伤反应学说"即血管内皮细胞(EC)的损伤是AS发生的始动机理仍被广泛采纳。随后,氧自由基(OFR)及其脂质...  相似文献   
88.
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附15例报告)马建林张洁刘世华近年来小腿、前臂和手的骨筋膜室综合征已有大量报道,但足骨筋膜室综合征报道较少,笔者从1988年7月至1996年3月共诊治15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  相似文献   
89.
应用平均动能变化率评价肺动脉高压右心室收缩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平均动能变化率 (dm/dt)评价肺动脉高压时右心室收缩功能。方法 通过对 2 0 0 0年 10月至2 0 0 1年 12月在我院住院的 10 5例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 (CHD)进行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平均动能变化率 (dm/dt)和心导管检查 ,探讨肺动脉高压 (PH)时dm/dt的特点 ,并与血液动力学参数对照 ,评价dm/dt与dp/dtmax相关性及dm/dt在不同PH时的特点。采用方差分析病例组及对照组的差异 ,P <0 .0 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 ,病例组的Dm/dt明显增加 (P <0 .0 0 1)。病例组亚组之间比较 ,无PH组dm/dt低于中、重PH组 (P<0 .0 5 )。重PH组dm/dt较中PH组dm/dt降低 (P <0 .0 5 )。dm/dt与dp/dtmax呈正相关 (r为 0 .85 ,P <0 .0 5 )。结论 dm/dt与dp/dtmax相关性好 ,可以较好地反应右心室的收缩功能。PH组dm/dt明显增高 ,严重肺高压时dm/dt仍较对照组高 ,但较轻、中PH时低。  相似文献   
90.
目的回顾性分析2004—2014年间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对治疗时机及治疗方案的选择进行探讨,以对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武汉同济医院住院的主动脉夹层患者1 037例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分析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十年期间主动脉夹层院内死亡107例(10.32%),(53.23±10.37)岁,未死亡930例(89.68%),(53.59±11.81)岁。死亡患者入院到死亡的天数(4.17±1.65)d,Logistic回归分析示入院时低血压(P=0.047,OR=1.378,95%CI:1.654~2.171)、脉搏快(P=0.031,OR=1.321,95%CI:1.003~1.039)、心包积液(P=0.016,OR=2.031,95%CI:1.147~3.619)、白细胞计数(P=0.018,OR=1.281,95%CI:1.013~1.162)和中性粒细胞比值增高(P=0.011,OR=1.269,95%CI:1.028~1.119)是主动脉夹层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后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ACEI药物是其保护因素,能减少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院内死亡率。结论入院时低血压、脉搏快、心包积液、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值增高是主动脉夹层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后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ACEI药物是主动脉夹层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