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17篇
  免费   1223篇
  国内免费   780篇
耳鼻咽喉   220篇
儿科学   491篇
妇产科学   186篇
基础医学   1117篇
口腔科学   292篇
临床医学   3647篇
内科学   2287篇
皮肤病学   223篇
神经病学   503篇
特种医学   1102篇
外国民族医学   60篇
外科学   1895篇
综合类   7923篇
预防医学   3472篇
眼科学   273篇
药学   2845篇
  29篇
中国医学   3187篇
肿瘤学   768篇
  2024年   203篇
  2023年   645篇
  2022年   593篇
  2021年   487篇
  2020年   535篇
  2019年   602篇
  2018年   664篇
  2017年   331篇
  2016年   481篇
  2015年   516篇
  2014年   1460篇
  2013年   986篇
  2012年   1224篇
  2011年   1265篇
  2010年   1173篇
  2009年   1240篇
  2008年   1249篇
  2007年   1238篇
  2006年   1187篇
  2005年   1217篇
  2004年   1179篇
  2003年   1012篇
  2002年   882篇
  2001年   933篇
  2000年   874篇
  1999年   932篇
  1998年   896篇
  1997年   869篇
  1996年   879篇
  1995年   719篇
  1994年   678篇
  1993年   573篇
  1992年   449篇
  1991年   443篇
  1990年   356篇
  1989年   285篇
  1988年   177篇
  1987年   179篇
  1986年   159篇
  1985年   130篇
  1984年   98篇
  1983年   105篇
  1982年   99篇
  1981年   86篇
  1980年   51篇
  1979年   30篇
  1978年   37篇
  1977年   14篇
  1965年   14篇
  1958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在临床工作中,以神经系统功能缺损为表现的主动脉夹层(AD)较为常见,临床上极易误诊,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本病起病急,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重度心血管疾病.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院1997 ~ 2010年收治的以神经功能缺损为首发症状的AD患者34例,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表现的19例(男15例,女4例),急性脊髓病变8例(男6例,女2例),合并周围神经功能受损6例(男5例,女1例),单瘫1例(男).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术前给予80mg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前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入选STEMI的患者95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31例,术前给予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80mg,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B组(34例,术前不服用他汀类药物,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c组(30例,术前不服用他汀类药物,术后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20mg/d)。分别于术前,术后24h、3d、7d测定各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淀粉样蛋白酶A(SAA)水平及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峰值。结果:三组间术前血清hsCRP及SAA水平无明显差异;术后3d及7d,A组血清hsCRP及SAA水平明显低于B组、c组[7d:hsCRP(5.64±1.55)mg/L比(8.36±2.32)mg/L、(7.66±2.53)mg/L,SAA(7.31±3.61)mg/L比(10.13±5.13)mg/L、(12.86±4.98)mg/L,P〈0.051;而B组与C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A组CK—MB峰值水平明显低于B、C组[(233.9±102.71)IU/L比(319.40±111.10)IU/L、(373.6±174.87)[U/L,P〈0.05],而B组与c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A组在研究期间药物安全性与B、c两组比较亦无显著差异。结论:急诊PCI术前给予80mg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显著降低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肌酸激酶一同工酶峰值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4-苯基丁酸(4-PBA)对高糖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HLE-B3细胞,将培养的HLE-B3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和4-PBA预处理+高糖组。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含量;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内质网应激(ERS)相关通路分子的蛋白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细胞中上皮因子E-cadherin和间质因子α-SMA的表达;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EMT标志分子E-cadherin、α-SMA、Snail的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高糖组细胞呈长梭形改变,丢失上皮细胞特性,类似纤维细胞的表型;4-PBA预处理+高糖组细胞形态不规则,相对于高糖组细胞,长梭形细胞数量较少。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高糖组细胞内ROS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4-PBA预处理后ROS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高糖组细胞中ERS相关通路分子GRP78、CHOP、p-eIF2α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为P<0.05);4-PBA预处理+高糖组细胞中GRP78、CHOP、p-eIF2α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高糖组(均为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细胞中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α-SMA和Snail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上调(均为P<0.05);与高糖组相比,4-PBA预处理+高糖组细胞中E-cadherin 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上调,α-SMA和Snail的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则与之相反(均为 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高糖组细胞中E-cadherin荧光表达明显弱于正常对照组,4-PBA 预处理后荧光增强;α-SMA荧光表达则与之相反。结论 4-PBA通过抑制ERS相关通路分子的表达、减少ROS产生来抑制高糖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发生EMT,从而对晶状体上皮细胞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索枸杞多糖(LBP)对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ARPE-19)细胞的炎性反应的影响及其可能介导的信号通路。方法:通过LPS刺激体外培养的ARPE-19细胞构建炎性反应模型。将细胞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使用完全培养基培养,LPS组给予含10μg/mL LPS的完全培养基刺激24h,低、中、高浓度LBP组分别给予0.1、0.5、1mg/mL LBP完全培养基孵育24h后给予含10μg/mL LPS的完全培养基刺激24h。应用CCK-8观察细胞存活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炎性因子的mRNA表达量及Western-blot检测NF-κB/MAPK信号通路相关磷酸化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细胞相比,LPS刺激后,ARPE-19的存活率下降。同时,随着外源性LBP浓度增加,ARPE-19的细胞存活率升高,且细胞内炎性因子IL-1β、IL-6和MCP-1的表达量降低,并伴随NF-κB/MAPK通路的相关磷酸化蛋白(p-p65、p-IκBα、p-JNK、p-ERK及p-p38)的表达下降。结论:枸杞多糖通过抑制胞内炎性因子及NF-κB/MAPK通路相关因子的磷酸化,从而阻止LPS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产生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证实巴塘县是否存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为四川省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巴塘县进行鼠疫流行病学调查,同时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细菌培养自毙喜马拉雅旱獭1份,分离鼠疫菌1株;胶体金检测牧犬血清52份,阳性血清12份,阳性率为23.08%;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牧犬血清52份,阳性血清10份,最高滴度为1∶40 960,阳性率19.23%;反向血凝试验(RIHA)检测反向血液1份,其滴度为1∶12 800。结论四川省巴塘县为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并且动物间鼠疫正在流行,做好鼠疫防治工作,防止人间鼠疫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6.
肝胆管结石是外科领域里的难题,它的病因至今仍未完全阐明,一种固定的治疗模式很难取得满意的疗效,由于其复杂的原因和病理改变,而以其高发生率及术后高残石率、高复发率与高并发症发生率等特点而成为胆道外科具有持久挑战性的难题[1]!为探讨胆石再手术的原因及防治,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0月~2012年10月539例肝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手外伤的疗效。方法:对41例手外伤急性期未手术和手术后出现坏死、感染的患者采用祛腐散、生肌散、生肌膏结合抗生素、消肿及坏死骨咬除的方法治疗。结果:41例愈合时间9-68d,平均29d。结论:年龄、就诊时间、是否有骨外露以及是否行骨咬除对伤口愈合时间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就诊时间与愈合时间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评价B超引导下建立微通道行经皮肾镜钬激光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MPCNL)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2007年8月-2012年5月,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1870例,其中鹿角状结石42例,肾多发结石58例,海绵肾结石5例,肾憩室结石3例,肾脏单发结石136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397例。均在B超引导下行MPCNL。结果1868例成功建立经皮肾通道,其中22例一期建立2个通道,3例一期建立3个通道;2例建立通道失败。43例行二期碎石,11例行三期碎石。手术时间25~120min,平均55min。一期结石清除率90.5%(1693/1870)。36例术后高热(体温〉39℃),其中19例血培养阳性;2例胸膜损伤,留置胸腔闭式引流1周治愈;13例术后大出血,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217例失访,1653例随访5~40个月,平均15个月,76例(4.6%)结石复发。结论B超引导下建立微通道行经皮肾镜钬激光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确切,安全、微创,术后并发症可控,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48例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结果 48例均获随访,时间6~12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4~10个月。无感染、肌腱断裂、螺钉松动、骨折再错位及骨不愈合等并发症。疗效评定按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优30例,良13例,可5例。结论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固定可靠,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能最大限度恢复腕关节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自行研制的一种颈腰牵引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42例年龄在38~60岁的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试用,观察牵引前后患者症状改变.结果 本组42例病例均获得随访,以1994年中华医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疼痛非手术评价标准为参考,治愈为29例,有效9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0.5%.9例下肢放射痛患者4例不能耐受牵引,而行手术治疗.结论 自行研制的颈腰牵引器具有结构简单、经济实用、重量轻、可折叠、便于携带、使用移动存放方便等优点,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