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目的了解青浦区外来儿童预防接种服务利用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居住在青浦区3个月及以上、6岁以下外来儿童开展问卷调查。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接种率的因素。结果共调查439名儿童及家庭情况,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为99.87%,及时接种率为95.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母亲文化程度、告知、知晓度以及满意度是及时开展接种的正向因素,而花费时长是危险因素。结论外来儿童预防接种服务利用度较高,预防接种相关知识水平存在差异,可探索精准化的宣传手段,进一步提升服务满意度,注重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2.
目的:在固定造影剂注射时间条件下,探讨不同体型、体质量患者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MDCT)肝脏增强的合适造影剂剂量。方法:选取155例行上腹部MDCT平扫及增强扫描患者,按照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分3组:BMI>25 kg/m2为A组(胖, n=51);BMI 20~25 kg/m2为B组(适中, n=67);BMI<20 kg/m2为C组(瘦, n=37)。将A组随机平均分成A1、A2和A3组,按体质量注射造影剂量分别为1.1、1.2和1.3 mL/kg;B组随机分成B1、B2和B3组,按体质量注射造影剂量分别为1.3、1.4和1.5 mL/kg;C组随机分成C1和C2组,按体质量注射造影剂量分别为1.4、1.5 mL/kg。造影剂为碘佛醇320 mgI/mL,造影剂总量70~100 mL,注射时间固定为25 s,行动脉期、肝实质期、延迟期扫描开始时间分别为注射造影剂后30、55及180 s。分别测量增强前后肝脏、腹主动脉和门静脉的CT值并比较上述各组内和组间肝脏、腹主动脉和门静脉CT强化值的差异。结果:(1)肝脏强化值组内比较:A3组动脉期和实质期肝脏强化值高于A组内另外两组(均P<0.05);B组和C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动脉期,A3组肝脏强化值高于除C2组以外的其他6组(均P<0.05),而其他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质期,A3、B1~3及C1~2组的肝脏强化值高于A1和A2组(均P<0.05),而A3、B1~3及C1~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3、B2~3及C2组实质期肝脏强化满意率(CT强化值≥50 Hu)为68.4%~78.3%;延迟期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主动脉强化值组内比较:3期扫描各组内主动脉强化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动脉期,B3组高于C1和A1~3组,延迟期B2和B3组高于A1组(均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门静脉强化值动脉期,所有组内和组间门静脉强化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质期A组内A3组强化值高于A1组,B组内B2和B3组高于B1组,C组内C2组高于C1组(均P<0.05);组间比较,A3、B2、B3和C2组门静脉强化值高于其他组(均P<0.05),A3、B2、B3和C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延迟期,B2、B3、C2组高于A1组,B3组高于C1组(均P<0.05)。组内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以A3组(胖1.3 mL/kg),B2、B3组(适中组1.4 mL/kg、1.5 mL/kg)及C2组(瘦1.5 mL/kg)为标准的造影剂量在不同体型患者之间强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6排螺旋CT,固定造影剂(320 mgI/mL)注射时间(25 s),三期扫描延时分别为30、55、180 s条件下,结合BMI和体质量给予个体化造影剂量(胖、适中、瘦体型分别为1.3 mL/kg、1.4 mL/kg、1.5 mL/kg),可使肝脏强化达到诊断要求,且各期图像质量更为恒定,减少了因个体因素引起的强化差异。  相似文献   
43.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定量参数图的影像组学模型术前预测子宫内膜癌脉管浸润情况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16年1月-2021年2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术前行DCE-MRI检查的10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7︰3的比例将总样本随机分为训练集(72例)和验证集(37例)。在DCE-MRI定量参数图[容积转移常数(Ktrans)、转运速率常数(Kep)和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上基于全肿瘤容积ROI提取影像组学特征,然后采用Lasso-Logistics回归分析进行影像组学特征的降维及筛选,建立影像组学模型,分别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采用ROC曲线对此模型预测子宫内膜癌脉管浸润的效能进行评估。结果:经降维和筛选,共7个影像组学特征与子宫内膜癌脉管浸润情况相关(P值均<0.05)。这7个组学特征所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对预测脉管浸润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在训练集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6,在验证集中为0.891。结论:基于DCE-MRI定量参数图构建的影像组学特征模型对子宫内膜癌脉管浸润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可为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表观弥散系数值(ADC)与部分各向异性值(FA)在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研究中的价值.方法 对33例经病理证实的脑星形胶质细胞瘤患者进行MR常规检查、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与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测定并比较肿瘤不同组成区域及不同级别肿瘤的ADC值、FA值.结果 肿瘤实质区、肿瘤坏死区、瘤周水肿区及对侧正常脑组织的ADC值分别为1.28±0.44,1.97+-0.53,1.74±0.47,0.80±0.18,FA值分别为0.18±0.07,0.14±0.05,0.16±0.05,0.58±0.10,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者的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组织组成区域(肿瘤实质、肿瘤坏死、瘤周水肿)之间的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实质与肿瘤坏死、瘤周水肿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C值在鉴别肿瘤成分、肿瘤边界方面有重要价值,对于肿瘤的分级有一定的作用;FA值在肿瘤分界方面有重要价值,对高级别与低级别肿瘤的鉴别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5.
<正>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ng system,PACS)是应用于放射科或者医院、甚至更大范围的医学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对CR、DR、CT、MRI、DSA、数字胃肠、同位素、超声、内窥镜及病理显微镜等多种医学图像信息进行数字化采集、存储、管理、传输和提取等操作。PACS系统的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抗放射性肺炎方(ARPD)对SD大鼠的急性毒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方法采用最大给药量法(15倍常规剂量)测定ARPD对SD大鼠的急性毒性试验,1d内分2次给完,观察7d。分别以ARPD常规剂量的1倍、2.5倍及5倍对SD大鼠进行亚急性毒理试验,每日灌胃1次,连续45d。观察SD大鼠血生化指标、脏器系数与形态变化。结果 ARPD的半数致死量(LD50)大于531g/kg;急性和亚急性毒性试验均未见血生化指标及主要脏器病理学异常。结论 ARPD无明显毒性。  相似文献   
47.
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的放射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的放射治疗疗效. 方法 对52例纵隔和/或锁骨上复发及转移病灶进行放射治疗,常规分割,DT 4800cGy~7000cGy.22例放疗后予PF方案(顺铂+5-Fu)或NP方案(长春瑞滨+顺铂)化疗. 结果 全组总的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是48.1%、25.4%和14.0%.术后分期、放疗剂量、放疗后化疗及近期疗效与预后相关.结论放射治疗是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和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放疗结合化疗可能对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48.
目的:构建厄洛替尼耐药人肺腺癌细胞模型PC-9/ER,观察单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厄洛替尼或联合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IGF1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苦鬼臼毒(picropodophyllotoxin,PPP)作用于该细胞后,该细胞对厄洛替尼耐药性的影响,并探讨耐药相关机制。方法:选择人肺腺癌细胞株PC-9,采用逐步递增厄洛替尼浓度的方法体外诱导构建耐药株PC-9/ER。CCK-8法检测耐药指数;细胞计数法绘制PC-9和PC-9/ER的生长曲线,并计算出两细胞系的倍增时间;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细胞系的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法检测p-EGFR及p-IGF1R的表达水平,并进一步检测厄洛替尼及PPP单独或联合作用于PC-9/ER后,各组Akt,ERK,p-Akt及p-ERK的表达水平。结果:PC-9/ER细胞株的耐药指数是72.3。细胞生长曲线显示,PC-9/ER细胞生长较亲代细胞慢,PC-9与PC-9/ER细胞的倍增时间分别为32.9及36.9 h (P=0.003)。与PC-9相比,PC-9/ER细胞的G1期细胞增多(P=0.001),而S期细胞则明显下降(P=0.01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PC-9/ER细胞中p-IGF1R表达比亲代细胞明显增多(P=0.016),而p-EGFR无明显变化(P=0.152)。在亲代及耐药细胞系,厄洛替尼联合PPP组均较其他组更能显著的抑制细胞增殖(P<0.05);且Western Blot法表明联合用药组EGFR下游磷酸化的Akt、ERK的表达水平明显减少。结论:成功构建了人肺腺癌厄洛替尼耐药细胞株PC-9/ER,IGF1R通路可能与肺腺癌EGFR-TKI获得性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49.
50.
顾红梅 《当代医学》2012,(31):124-125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某社区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从心理、饮食、运动以及药物进行相应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后,患者的遵医检查、饮食控制以及规律运动等执行医嘱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且空腹血糖水平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延缓患者病情发展,建立起良好的行为方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可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