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31.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渡谱(^1H—MRS)在脑肿瘤诊断、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以厦对胶质瘤分级的可行性。方法:对40例脑肿瘤患者行^1H-MRS检查,均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其中低级别(Ⅰ~Ⅱ级)星形细胞瘤15例,高级别(Ⅲ~Ⅳ级)星形细胞瘤5例,脑膜瘤13例,转移瘤7倒;采用点分辨波谱(PRESS)序列定位技术。获得单体素波谱;将NAA/Cr、Cho/Cr及NAA/Cho等指标按病理类型分组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均以对侧相应部位的正常脑组织作为自身对照。结果:脑肿瘤的^1H-MRS表现与正常脑组织明显不同(P〈0.05),表现为Cho/Cr比值升高,NAA/Cr和NAA/Cho比值下降。不同类型、不同级别脑肿瘤之间的^1H—MRS表现也存在着差异。脑膜瘤较转移瘤、低级别及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具有更高的Cho/Cr比值和更低的NAp/Cho、NAp/Cr比值(P〈0.05)。低级别星形细胞瘤NAA/Cho及NAA/Cr比值高于转移瘤及高级别星形细胞瘤(P〈0.05),可资鉴别。转移瘤和高级别星形细胞瘤^1H-MRS表现相似。Lac的存在不是肿瘤恶性的可靠标志。结论:^1H-MRS可提供组织生化和代谢方面的信息,提高了医学影像对肿瘤组织学分型度病理学分级的水平。  相似文献   
32.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9例胃外肝样腺癌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胃外肝样腺癌的认识。方法:搜集9例经病理确诊为胃外肝样腺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其性别、年龄、肝炎病史、治疗前血清甲胎蛋白(AFP)、免疫组化AFP、病灶部位、形态、大小、强化程度及方式、淋巴结转移、邻近器官侵犯、远处转移等情况,总结其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9例患者中男6例,女3例,发病年龄32~69岁,平均(56.2±14.1)岁,均无肝炎病史。7例治疗前血清AFP升高,免疫组化AFP 7例阳性表达。发病部位分别为肺3例、胆囊2例、胰腺1例、小肠1例、结肠1例、腹腔1例。除1例小肠肝样腺癌表现为肠壁增厚外,其余8例均表现为大小不等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肿块。9例胃外肝样腺癌均呈不均匀强化,5例行CT多期增强扫描者表现为动脉期中度强化,静脉期4例延迟强化、1例强化轻度减弱;2例未行CT多期增强扫描者表现为中度强化;2例行MRI检查者表现为中度延迟强化。3例肺肝样腺癌均有纵隔淋巴结转移,2例有肺门淋巴结转移。1例小肠及1例结肠肝样腺癌有肠旁淋巴结及肝脏多发转移。1例腹腔肝样腺癌有腹腔及肠系膜转移。8例行手术治疗,1例行化疗治疗。结论:胃外肝样腺癌罕见,中老年男性好发,临床上血清AFP升高为其特点,增强扫描常呈不均匀强化的肿块,动脉期中度强化及延迟强化有一定特征性,常有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33.
目的:构建厄洛替尼耐药人肺腺癌细胞模型PC-9/ER,观察单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厄洛替尼或联合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IGF1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苦鬼臼毒(picropodophyllotoxin,PPP)作用于该细胞后,该细胞对厄洛替尼耐药性的影响,并探讨耐药相关机制。方法:选择人肺腺癌细胞株PC-9,采用逐步递增厄洛替尼浓度的方法体外诱导构建耐药株PC-9/ER。CCK-8法检测耐药指数;细胞计数法绘制PC-9和PC-9/ER的生长曲线,并计算出两细胞系的倍增时间;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细胞系的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法检测p-EGFR及p-IGF1R的表达水平,并进一步检测厄洛替尼及PPP单独或联合作用于PC-9/ER后,各组Akt,ERK,p-Akt及p-ERK的表达水平。结果:PC-9/ER细胞株的耐药指数是72.3。细胞生长曲线显示,PC-9/ER细胞生长较亲代细胞慢,PC-9与PC-9/ER细胞的倍增时间分别为32.9及36.9 h (P=0.003)。与PC-9相比,PC-9/ER细胞的G1期细胞增多(P=0.001),而S期细胞则明显下降(P=0.01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PC-9/ER细胞中p-IGF1R表达比亲代细胞明显增多(P=0.016),而p-EGFR无明显变化(P=0.152)。在亲代及耐药细胞系,厄洛替尼联合PPP组均较其他组更能显著的抑制细胞增殖(P<0.05);且Western Blot法表明联合用药组EGFR下游磷酸化的Akt、ERK的表达水平明显减少。结论:成功构建了人肺腺癌厄洛替尼耐药细胞株PC-9/ER,IGF1R通路可能与肺腺癌EGFR-TKI获得性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社区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8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社区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指标、症状改善情况及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明显,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糖尿病患者的常规社区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维持血糖水平稳定,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针对绝经期女性在实施宫内节育器取出术时运用系统心理护理对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1月期间,科室1099例实施宫内节育器取出术的退出育龄期妇女,随机分为普通组和护理组,普通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实施手术时,分别在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实施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焦虑状态以及疼痛程度等结果。结果 1099例患者实施节育器取出术,1094例患者顺利实施手术,成功取出节育器,5例患者取出不成功,在宫腔镜辅助下取出节育器;普通组焦虑状态得分为(41.87±6.91),护理组焦虑状态得分为(35.49±6.38),护理组患者情绪状态明显好于普通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无痛191例(34.73%),轻度疼痛153例(27.82%),中度疼痛112例(20.36%),重度疼痛94例(17.09%);护理组无痛27例(4.92%),轻度疼痛91例(16.58%),中度疼痛193例(35.15%),重度疼痛238例(43.35%),护理组疼痛程度明显优于普通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绝经期女性在实施宫内节育器取出术时运用系统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轻疼痛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6.
卫生化学检验中测量不确定度问题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科学发展和检验技术进步对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本文根据JJG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1],对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酒中铅[2]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的探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7.
上腔静脉综合征22例治疗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放化综合治疗由恶性肿瘤导致的上腔静脉综合征 ( SVCS)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2 2例患者采用放化综合治疗。放疗采用 6MV X线外照射 ,先大剂量冲击照射 ,4Gy/次 /d,连续 3~ 5 d后改用常规分割照射。化疗用 EP、NP或 AFP方案 ,恶性淋巴瘤采用CHOP方案。结果 :2 2例中 1 4例完全缓解 ( CR) ,6例部分缓解 ( PR) ,总有效率 90 .9%。其中小细胞肺癌及恶性淋巴瘤无论先放疗或先化疗均达 CR。结论 :大剂量冲击放疗联合化疗对于缓解上腔静脉压迫疗效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8.
异位妊娠是最常见的妇科急腹症之一,严重危害着育龄妇女的健康与生命,发病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受累的输卵管,这使患者增加了不必要的创伤,也使年轻而期望生育的妇女减少或丧失了妊娠机会。近年来随着放射免疫法测定β-HCG及超声图象检查的应用使异位妊娠能够早期诊断,给药物治疗提供了条件,我院近2年对20例早期异位妊娠试验性应用宫腔注入5-氟尿嘧啶,同时结合中药治疗,收到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5年6月~1997年6月.我院门诊早孕需人流者,术前常规B超检查中发现的未破裂…  相似文献   
39.
病案迟归档所潜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病案迟归档所带来的问题,促使医务人员认真按照《病历书写规范》要求及时书写病案,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应用Excel对病案归档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有效措施的实施,病案及时归档率和病案质量都有了明显提高。结论从观念上引起医务人员对病案书写工作的重视是病案及时归档的前提;而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和奖惩的具体落实是保证。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3.0T MRI肝脏及其血管成像技术对肝血管(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的显示情况以及肝脏各种病灶在多时相三维动态增强扫描时的强化过程,为临床诊断和术前评价肝癌可切除性提供帮助。方法:应用GE.Signa Excite 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对10例正常者和31例临床疑似肝肿瘤患者行多时相三维动态增强MRI扫描,采用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3DFSPGR)序列,利用阵列空间敏感编码技术(ASSET)、零填空技术(ZIP)进行多期扫描成像(肝动脉期、门静脉期、肝静脉期、延迟期)。将动脉期、门静脉期、肝静脉期和延迟期原始图像在ADW4.2工作站作最大强度3DMIP重建,重组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测量病灶信号强度,绘出时间-信号曲线,分析病灶的强化特点。结果:10例正常对照组清晰显示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肝左、肝右动脉及分支三级以上,清晰显示门静脉主干及分支4-6级以上。23例肝癌和8例血管瘤患者在多时相三维动态增强扫描后能明确诊断,并清晰显示肝癌患者肝动脉受侵所导致的增粗、变形、不规则及门脉癌栓、静脉增粗、迂曲及侧支循环等。结论:采用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3DFSPGR)序列,进行肝脏多时相三维动态增强扫描,在完成肝肿瘤诊断同时,可清晰显示肝内血管结构,对临床诊断和手术决策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