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50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MME-PDT on the proliferation and cell distribution of hypertrophic scar fibroblast (HSF). Methods HSF were cultured and only 4-6th passages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Argyrophilic protein in 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s( AgNORs) were caculated by I. S% after argyrophilic staining. Flow cytometry wa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cell cycle and proliferation index (PI). Results ① I. S% of HSF after HMME-PDT was reduced markedly. ② HMME-PDT inhibited HSF entering S stage from G, stage, cell percentage in S stage was decreased to(11. 2 ± 2. 3 ) % . ③ PI in HMME-PDT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 35.0 ± 3.4) % vs (27. 2 ±3. 1)% , P <0.05]. Conclusions HMME-PDT can inhibite proliferation of HSF, and chang cell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392.
目的总结小切口瓣膜修复联合血管内激光光凝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方法、效果、远期疗效和临床经验。方法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1 146例1278条肢体,硬膜外麻醉下取股部小切口,行第一对股浅静脉瓣膜外修复;以波长810 nm的半导体激光对迂曲扩张的大隐静脉进行血管内光凝术。手术后每年进行随访观察,利用超声多普勒确认治疗后的浅静脉是否闭合、深静脉是否反流。结果术后当天患者既可下床,无淋巴漏、深静脉血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和1、2、3、4、5、6、7、8、9、10年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97.96%、97.95%、96.01%、95.60%、95.55%、95.37%、95.01%、94.43%、93.39%、89.02%、88.42%。结论小切口瓣膜修复结联合血管内激光光凝技术,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创伤小、恢复快、远期效果好,疗效稳定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93.
光动力效应致靶细胞线粒体损伤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光动力效应对靶细胞线粒体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 先将血卟啉单甲醚与ECV304细胞共同孵育12h,采用荧光探针标记技术和细胞器-细胞荧光强度比值法对细胞内HMME进行亚细胞定位和定量分析.应用荧光显微镜汞灯照射以激发光敏剂产生光动力效应,并加入ROS探针H2DCF-DA检测单线态氧的产生.分别在光照前后采集线粒体及DCF的荧光图像并进行荧光强度的定量分析.结果 细胞总荧光光强在光照后较光照前降低26.4%;以细胞器光照前的平均荧光光强比值为基准,则光照后线粒体降低了31.1%.线粒体区域在单纯光照和有HMME存在情况下均检测到DCF荧光的增强.结论 光动力效应会引起线粒体内光敏剂发生一定程度的光漂白作用,表明线粒体内产生了一定数量的单线态氧,后者导致线粒体损伤.  相似文献   
394.
内镜下激光引爆碎石术治疗胃结石12年经验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12年应用内镜下激光引爆技术治疗胃结石的经验。方法 从1998年1月到2000年3月应用内镜下激光引爆碎石术,共治疗胃结石病人206例,其中男性150例,女性56例,年龄5~78岁。首先,经胃镜活检管道插入前端装有微型炸药头(微型不锈钢管内装叠氮化铅1.5mg)光纤,近端与Nd:YAG脉冲激光引爆后碎石机(波长1.05μm,能量500~700mJ脉冲峰值能量900mJ,脉冲宽度4~5ns)相连使药头顶住结石中心稳定后引爆。引爆后胃内注入10%碳酸氢钠溶液150~200ml,使结石残渣排出。术后2~4周胃镜复查。结果 共治疗206例胃结石病人,治愈率达100%。一次治疗的治愈率从原来的70%提高到90%。结论 内镜下激光引爆碎石术治疗胃结石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95.
目的:探讨OCT引导下的氪红激光诱导色素兔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10只色素兔按氪红激光光凝后1、2、3和4周分为4组,每组2只。在OCT引导下用氪红激光光凝小鼠双眼视网膜,以击穿Bruch膜为标准,光凝20点,于光凝后1h、7、14和28d观察眼底情况,并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396.
目的:探讨血啉甲醚(HMME)及血卟啉衍生物(HpD)体外光敏化反应的机制。方法:采用HMME及HpD光敏引起还原型辅酶I(NADH)氧化为中介的鲁米诺(luminol)化学发光法(CL),探讨HMME及HpD光敏反应特点,选择性应用单态氮(^1O2)及活性氧物质(ROS)的专一清除剂,研究^1O2及RSO在HME及HpD光敏反应中的作用。结果:^1O2专一清除剂几乎完全抑制了HMME和HpD的化学发光,ROS清除剂对化学发光没有明显影响。HMME化学发光值最高可达509595mV,反应持续时间48s,^1O2的总产量12230280。HpD的化学发光值最高49000mV,反应时间235s,^1O2的总产量5757500。结论:HMME及HpD的光敏化产物主要是^1O2,HMME光敏化产生^1O2的光量子产率高于HpD,^1O2生成速度比HpD快,HMME自敏光氧化速度也比HpD快。在鲜红斑痣的的治疗中,当血供正常时,HMME光敏损伤作用可能更强,组织选择性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397.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激光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 方法:选择下肢静脉曲张患者52例,均接受激光微创治疗,同时选择52例同期同龄同性别健康查体者,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制备相关标本,利用放射免疫和Griss方法测定血浆内皮素-1(ET-1)、  相似文献   
398.
膳食与肿瘤的关系密切,健康的膳食模式可降低某些肿瘤的发病风险,而不恰当的膳食结构则可能是机体发生全身性代谢性疾病的重要诱因,比如肿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探索了不同饮食模式对肿瘤的发病率、死亡率以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本文梳理了目前备受关注的几种饮食模式,包括地中海饮食、生酮饮食及促炎饮食与肿瘤的关系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地中海饮食可通过调节激素水平、激活抗氧化机制、刺激免疫系统、下调致癌因子水平等方式降低如结直肠癌、前列腺癌、呼吸和消化系统癌、乳腺癌、口咽癌(口腔癌和咽喉癌)等的发生率以及总体死亡率,生酮饮食模式则可能通过靶向调节糖代谢、氨基酸代谢、线粒体代谢以及调控基因表达、调节信号通路、降低血管化水平等途径减缓肿瘤生长,在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以及逆转肿瘤诱导恶液质进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逐渐成为一种有效的抗癌治疗手段,而促炎饮食因其膳食中含有较多的炎症成分,则可能通过增加机体炎症水平、改变微生物群状态、影响表观遗传重塑等方式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99.
细菌生物被膜是由细菌分泌的胞外多糖、胞外蛋白质等将其包裹形成的膜样结构,可保护细菌免受外界侵害和宿主免疫。处于被膜中的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可达浮游菌的10~1 000倍。同时,生物被膜存在于超过80%的细菌和真菌感染中,所以治疗生物被膜感染是一项目前十分棘手的任务。微生物靶向光动力疗法是一种非抗生素的抗菌方法,具有多靶点、杀菌作用快、微生物不易产生耐受等特点,在对抗多重耐药菌感染方面较传统抗生素有诸多优势。但是由于生物被膜的结构特点,光动力疗法对生物被膜的清除效果仍低于浮游菌。近期有研究表明,低频超声与光动力联合可提高对生物被膜的清除作用。为此,本文对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400.
目的 观察阳离子亚苄基环戊酮类光敏剂(P3)介导的微生物靶向光动力疗法(antimicrobial photodynamic therapy, a PDT)联合28 k Hz超声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生物被膜的杀伤作用,以及该联合方法作用对正常真核细胞的影响。方法 (1)生物被膜内细菌杀伤实验:采用MRSA临床菌株。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个大组。对照组再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组)、单纯照光组(L组)、单纯光敏剂组(PS组)、单纯超声组(US组)四个亚组。实验组再分为超声加光敏剂(US+PS组)、光动力组(a PDT组)、光动力联合超声组(a PDT+US组)三个亚组。各组4个复孔,实验重复3次。激光照射波长532 nm、功率密度40 m W/cm2、时间10 min;超声辐照剂量为频率28 k Hz、功率密度500 m W/cm2、时间10 min。各组处理后采用XTT法检测OD值,以评估各组生物被膜内细菌活力。(2)细胞杀伤实验: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