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53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葡萄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在空气、土壤和水中广泛存在,在人体、毛囊、皮脂腺管、鼻腔和肠道中也有本菌存在.医护人员中鼻腔带菌率达80~100%,而且常为耐药菌株。尤其作为肿瘤医院.患者均自身免疫力低下,又进行放、化疗,再加上手术、静脉插管等侵入性操作.易发生感染。因而密切分析和监测葡萄球菌的耐药性非常重要。为此我们对2006年6月~2007年12月分离的61株葡萄球菌分离菌株的耐药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陈雪生  尹安平  顾瑛  樊春笋 《河北医药》2006,28(11):1038-1039
目的 探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CWdT)和乳突根治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SOM)的手术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 总结2000年3月至2006年1月CSOM手术51例(耳),其中CWdT 13例(耳),乳突根治术38例(耳),并对2种手术方法和预后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术后随访6月后,CWdT组均干耳,无复发,鼓膜穿孔愈合率100%,术后0.5、1.0、2.0 KHz(语言频率)气导纯音听阀均值(PTA)获得保存(PTA变化-4~5 dBHL)和提高(≥6 dBHL)者占84.6%.乳突根治术组38例患者中术后复发或再手术20例,复发率52.6%,术后气导PTA保存和提高者占23.7%.结论 CWdT和乳突根治术治疗CSOM,前者基本无复发,并可根据病变的类型和程度选择术式,绝大多数患者术后可保存或提高听力,一般病变愈单纯,术后听力改善愈佳;后者复发率高,需再手术者不在少数,仅少数患者术后可保存或提高听力.二者比较,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背景: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senilemaculardegeneration,SMD)的光敏剂苯并卟啉衍生物单酸A环(benzoporphyrinderivativemonoacidAring,BPD-MA)价格昂贵,在国内不能普及。评定国产光敏剂竹红菌乙素(hypocrellinB,HB)对视网膜和脉络膜光动力学治疗系统生物学效应,以探讨是否有价值进一步研究HB治疗SMD的前景。目的:建立视网膜和脉络膜光动力治疗的照射系统、光敏剂体外光敏性检测方法和体内观察光敏剂PDT疗效的方法。设计:开放性实验。地点、材料和干预:实验地点为解放军总医院激光科。建立照射系统:在裂隙灯显微镜开创激光窗口,使用光纤连接激光器和裂隙灯显微镜,使激光和裂隙灯照明同光路到达眼底,作为照射系统;通过四甲偶氮唑盐法检测光敏剂体外光敏性,和BPD-MA相比,初步判断其光敏性。以青紫蓝兔为实验对象,用光敏剂HB进行PDT治疗,通过眼底观察、荧光眼底造影、光镜和电镜检查照光部位的生物学效应,检测建立的实验系统的实用性和可靠性。主要观察指标:裂隙灯显微镜和激光器的耦合效率,光敏剂体外光敏性以及照光部位的生物学效应。结果:照射系统输出稳定,由激光器发出的功率和裂隙灯显微镜的激光窗口末端的输出的功率的耦合率为60%。国产HB体外光敏性和BPD-MA相似,HB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此外,如阿尔兹海默病和癌症发病率的升高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从而开展了大量研究。在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科学家们发现氧化应激反应与这些疾病发病机制密切相关。低强度激光疗法通过光生物调节作用将低强度激光(波长范围从红外到近红外630~1 000 nm)应用于病灶组织或单层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而目前的文献报道显示,低强度激光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机体氧化应激水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掌握低强度激光疗法的作用机制如氧化应激反应过程中对各指标水平的调节,以及其治疗作用,为低强度激光治疗提供理解依据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体皮肤及血液的荧光光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通过比较皮肤和血液的激光诱导荧光光谱特征,探索用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技术在体表进行无创血液成分分析的可行性。方法鲜红斑痣病,)L34例,男性15例,女性19例。分别测量患者病变处及与病变处相对照的正常处的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所用激发光为自制Nd:YAG脉冲激光器三倍频后产生的355nm激光,用光纤传输激发光和测量点发出的荧光,应用OMA系统(使用Andor公司相增强器)用于采集记录荧光光谱,并测量人抗凝全血的荧光谱作为参照。结果表皮在600~700nm光谱段对血液荧光几乎是透明的,在此波段,皮肤与血液荧光谱十分相似,在皮肤的荧光谱中含有血液的609.2、615.2、623.3、631.1、639.2、666.7、673.3、679.9和687.9nm特征荧光峰。结论通过荧光光谱分解,可以在体表进行血液荧光光谱检测,该方法有望成为无创血液分析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管靶向光动力疗法(Vascular-target Photodynamic Therapy,VPDT)对血管内皮细胞热损伤的规律并拟合Arrhenius方程。方法:实验对象HUVEC细胞株,采用VPDT对细胞进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热损伤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死亡率。之后采用Arrhenius公式对热损伤规律进行拟合。结果:由于仅在46℃~55℃之间,细胞的死亡会随热损伤的时间增加而增高,即可以找到细胞死亡1/e时,热损伤的时间点,因此使用了这4组数据进行拟合,从而获得血管内皮细胞热损伤的分子碰撞频率因子A为2.08×1015s-1,化学反应的活化能ΔE值为101 560 J/mol。结论:通过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内皮细胞的热等效剂量(即在43℃时的损伤阈值)为30 min。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激光科(北京市,100853)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两种波长激光介导的血管靶向光动力治疗技术(Vascular—target photodynamic therapy,VPDT)对大鼠小肠肠壁血管的封闭效应,为血管靶向光动力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8.
光动力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眼科疾病检查手段的不断更新,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检出率逐渐增高,对其发病原因和治疗的研究也日益深人,现已知道很多因素能导致CNV。CNV尤其是黄斑处的脉络膜新生血管容易出血、渗出,继而机化和瘢痕形成,病情反复发作,最终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目前治疗CNV的方法主要有激光照射、放射、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寻找皮肤对血卟啉单甲醚光动力学疗法(hematoporphyrin monomethyl ether mediated photodyrnamic therapy,HMME-PDT)应答的蛋白质分子标志物.方法 雌性BALB/c小鼠尾静脉注射血卟啉单甲醚(hematoporphyrin monomethyl ether,HMME)10 mg/kg后即刻以532 nm的激光对其皮肤进行照射,功率密度50 mW/cm2,光斑直径1 cm,照光时间20 min;同时设立单纯照光组、单纯光敏剂组以及空白对照组.术后24 h从照射局部皮肤取材,以裂解液提取皮肤蛋白,然后用蛋白质芯片(WCX2)和SELDI蛋白质芯片阅读机检测小鼠皮肤差异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HMME-PDT能够明显改变照射局部皮肤蛋白质谱的表达,在质荷比为相对分子质量(Mr)4949~18 828之间,共有7个蛋白质峰的强度发生了显著改变,其中2个蛋白质表达上调,另外5个蛋白质表达下调.单独照光组在Mrl4 927处有1个蛋白质的表达下调,与PDT处理组在该点的变化一致,且与正常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 PDT照射能显著改变小鼠皮肤蛋白质谱的表达,单纯照光也能引起个别蛋白的表达发生改变,并且与PDT在该点的表达趋势一致,提示这些差异蛋白质的表达与皮肤对PDT所产生的氧化应激或照光引起的光热效应的应答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0.
自1900年医学生Oscar Raab偶然发现丫啶橙(acridine orange)染色使草履虫发生光敏致死现象,揭开了人们对于光敏化反应研究的序幕[1].此后的一个多世纪,对于光动力过程的研究逐步深入,特别是近二十余年,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和新型光敏剂的出现,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作为一项新型诊疗技术,逐渐被各国学者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