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7篇 |
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4篇 |
内科学 | 89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58篇 |
综合类 | 13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3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3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心脏手术术中、术后发生低排综合征,尤其是严重心衰,虽然随着新的血管活性药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的应用,其预后有所改观,但仍然是阻碍手术成功率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此外,急性心肌梗塞所 相似文献
4.
OPCAB同时行左心室室壁瘤缝缩术206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尝试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时进行室壁瘤缝缩术,并评估其疗效。方法 选取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间206例左室室壁瘤病人进行手术。病人术前均存在心绞痛症状,同时伴心功能不全或室性心律失常。心功能为Ⅱ-Ⅳ级。术前射血分数平均0.41±0.06,左心室舒末内径平均(57.4±6.8)mm。不停跳下进行室壁瘤线性缝缩,比较术前及术后相关心功能指标。结果 住院死亡1例,病死率0.5%(1/206例)。平均移植血管(2.9±0.9)支。复查时所有病人均无症状。心功能及射血分数均显著提高(P〈0.001)。左心室舒末内径显著缩小(P〈0.001)。结论 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时进行室壁瘤缝缩术是可行的,手术死亡率低、并发症少。术后早期心功能、自觉症状及生活质量均显著改善。远期疗效尚需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脏外科手术后心包积液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2 462例患者临床资料,定义心包积液诊断标准.观察心包积液患者与无积液患者的临床表现,对症治疗,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509例(2.3%)患者有心包积液262例有临床特殊症状,其中51例有心包压塞的临床表现.有、无心包积液的患者年龄、性别、冠心病史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体重、瓣膜病、主动脉阻断和体外循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包积液的危险因素有大体重,术前心功能Ⅲ、Ⅳ级,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大血管疾病,体外循环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延长.超声引导下的心包积液穿刺引流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猪右乳内动脉在非体外循环下行选择性心中静脉动脉化(CVBG),评价其疗效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12只右冠状动脉重度弥漫性狭窄的中华实验小型猪[雌雄不限,月龄7~10个月,体重(40±5)k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只。实验组:采用右乳内动脉行CVBG;对照组:单纯开胸。右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后8周对两组猪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术后6 h、3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移植血管血流量测定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术后3个月处死动物前行非放射性彩色微球检测,观察两组猪心功能、移植血管血流量、移植血管通畅性和缺血心肌微循环再灌注情况。结果右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后8周,两组左心室功能无差异。实验组行CVBG术后6 h和3个月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均较对照组有所改善(术后3个月射血分数:52%±6%vs.44%±5%,t=-2.500,P=0.031)。实验组术后6 h、3个月移植血管血流量分别为(44.50±5.86)ml/min、(43.33±5.01)ml/min(P=0.718),搏动指数(PI)分别为0.73±0.14、0.80±0.14(P=0.858)。实验组术后6 h和3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乳内动脉桥及吻合口均能顺利通过造影剂,无狭窄;施行CVBG后,经非放射性彩色微球法检测可见心肌各层的血流量均较对照组有所增加[穿壁心肌:(0.33±0.05)ml(/g min)vs.(0.19±0.03)ml(/g min),P<0.05],尤其是心内膜下心肌。结论采用乳内动脉行CVBG,可改善心肌缺血的近、中期疗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心肌微循环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提高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VSR)外科治疗疗效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0月至2007年10月37例接受手术治疗的VSR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4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3.4±7.6)岁.其中VSR修补合并同期冠状动脉再血管化26例(再血管化组),单纯VSR修补11例(单纯修补组).结果:围手术期再血管化组病死率15.4%(4/26),低于单纯修补组的63.6%(7/11),P=0.006.出院患者26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4.0±29.8)个月,总随访时间57人年.再血管化组晚期死亡2例,单纯修补组3例.再血管化组6~8年生存率为(64.3 ±21.0)%,单纯修补组4年生存率为(25.0±21.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例患者获得中长期生存,心功能Ⅰ~Ⅱ级17例,Ⅲ~Ⅳ级4例.再发VSR 4例.多因素分析发现未冉血管化、心源性休克、急诊手术为早期死亡危险因子,未再血管化、术后低心排是晚期死亡的危险因子.结论:VSR修补术同期施行再血管化手术可提高围手术期生存率和中长期生存率,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对提高VSR围手术期生存率、减少VSR再发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左心室室壁瘤切除107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年8月至2002年3月,我们共为107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病人同期施行了左心室室壁瘤切除手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心脏外伤如不及时急救,常导致死亡。我院在1991年5月又成功地抢救右室外伤患者一例,现报道如下:患者,男性,19岁,病案号58711。1991年5月14日因打架,左侧胸部被水果刀多处刺伤,急送附近医院,当时血压40/0mmHg,经清创及输液治疗,约6小时后转入我院。查体:神志淡漠,无气管移位及皮下气肿,无颈静脉怒张。前胸部有4处2厘米长的刀口,其中胸骨左缘第Ⅳ肋间的伤口不断有暗红色的血液渗出。双肺呼吸音清。血压105/70mmHg,心界不大。心率94次/分,心音有力。入院后,立即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中量心包积液,心包内有块状物,右侧心腔与心包腔之间有血流频谱。确诊为: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患者术前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术后住院期间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123例在北京安贞医院择期接受OPCABG治疗的患者,收集术前和术后相关数据。以Hs-CRP水平2 mg/L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Hs-CRP正常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