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2篇
综合类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通过兔肝VX-2移植瘤模型,比较阿霉素间歇性热灌注与连续性热灌注2种方法对兔呼吸、心率、体温及VX-2肿瘤内阿霉素浓度的影响,验证间歇性热灌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30只新西兰大白兔后腿上建立VX-2肿瘤模型,并随机分为1,2,3组(随机分组见正文),每组10只。经股动脉插管,计算机数字减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造影证实为肿瘤供血动脉后,分别给予常温100mL盐水加阿霉素(ADM)灌注、60℃热盐水100mL加阿霉素连续灌注、60℃热盐水100mL加阿霉素间歇性灌注。灌注过程中,测量第2,3组60℃热灌注组肿瘤组织内43~45℃持续时间;灌注后即时检测各组兔呼吸(次/分)、心率(次/分)、体温(℃)及肿瘤组织内阿霉素浓度。结果:常温灌注组阿霉素质量浓度为(7.1&;#177;2.2)mg/L,60℃连续灌注组为(17.2&;#177;1.6)mg/L,60℃间歇性灌注组为(16.5&;#177;3.4)mg/L。3组间阿霉素质量浓度有显著差异(F=48.95,P=0.000),60℃间歇灌注组阿霉素质量浓度与60℃连续灌注组差异无显著性(P&;gt;0.05);60℃间歇性灌注组43~45℃持续时间为(24.3&;#177;2.4)min,60℃连续灌注组为(22.5&;#177;1.4)min。60℃间歇性灌注组43~45℃持续时间与60℃连续灌注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4.20,P&;gt;0.05)。3组问呼吸、心率、体温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值分别为14.58,33.07,10.00,P均&;lt;0.01),间歇灌注组与常温灌注组兔的呼吸、心率、体温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与连续性热灌注相比,经动脉间歇性热灌注化疗方法是一种更有效而安全的介入性热化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介入性热疗对兔肝VX2肿瘤血管渗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介入热疗对肝组织及肿瘤组织血管渗透性的影响及意义 ,为研究介入热疗的生物学效应机理奠定基础。方法 建立可供实验研究的兔VX2 移植性肝癌模型 30只 ,随机等分为 3组 (非灌注组、普通灌注组及热灌注组 ) ,在X线监视下 ,经股动脉插管至肝动脉。进行灌注 ,灌注液为生理盐水 (温度为 6 0℃ ) ,液量 30ml ,15min缓慢推注。灌注结束前 5min ,经导管推注 10g .L-1伊文思蓝 (Evansblue ,EB) 2ml·kg-1,非灌注组直接推注EB ,灌注EB后置 10min ,取出肝脏用生理盐水灌注肝动脉冲洗血管中残留的EB。切取靠近肝门部的小块正常肝组织、瘤组织 ,称重后放入 1ml甲酰胺液中 ,置于 5 0℃恒温水浴箱 6 0h ,提取液用 72 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测出A62 0nm,从标准曲线上测出相应的EB含量 ,以反映该组织毛细血管的渗透性。结果 肿瘤组织与肝组织的EB含量在 3组中均有差别 (Ρ <0 .0 5 ) ;正常灌注组与非灌注组肝组织的EB含量、肿瘤组织的EB含量无明显差别 (Ρ >0 .0 5 ) ;热灌注组与非灌注组、正常灌注组肝组织的EB含量、肿瘤组织的EB含量有明显差别 (Ρ <0 .0 5 )。结论 介入热疗可以增加肝组织及肿瘤组织的血管渗透性。  相似文献   
13.
肝动脉介入性热疗对犬肝、肾功能的影响及其病理学基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以犬为研究对象 ,研究不同温度 (4 5℃、5 0℃、5 5℃、60℃、65℃ )的热灌注液经肝动脉灌注对犬肝内温度 ,肝组织学及肝、肾功能的动态影响 ,为介入性热化疗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经犬肝动脉灌注入 45℃、5 0℃、5 5℃、60℃、65℃生理盐水 180ml,持续 3 0min。观察并比较热灌注前后肝脏穿刺活检及肝、肾功能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  (1)谷丙转氨酶 (alanineamin otransferase ,ALT)、谷草转氨酶 (aspartatetransaminase ,AST)于灌注 (60℃ )后 2 4h开始升高 ,72h达到高峰 (Ρ <0 .0 1) ,168h后逐渐下降 ,2 16h后恢复正常 ;总胆红素 (totalbilirubin ,T -BIL)、白蛋白 (albumin ,ALB)、γ -谷氨酰基移换酶 (γ -glutamyltransferase ,γ -GT)无明显变化 (Ρ >0 .0 5 ) ;(2 )肝组织可见一过性淋巴细胞浸润、肝细胞混浊肿胀 ,168h后恢复正常 ;(3 )肾功能尿素氮 (bloodureanitro gen ,BUN)、肌酐 (creatinine ,Cr)无显著性变化 (Ρ >0 .0 5 ) ,尿酸 (uricacid ,UA)呈一过性增高 (Ρ <0 .0 5 ) ;(4 ) 45℃~ 5 5℃热灌注对肝肾功无显著影响 ,65℃热灌注后肝肾功恢复缓慢。结论 经肝动脉 60℃灌注液介入性热疗是安全的 ,仅引起犬肝组织一过性损伤 ,对肝、肾功能产生一过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22例体会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对不同类型子宫肌瘤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 ,了解此方法疗效、副反应及并发症 ,探索治疗子宫肌瘤的新方法。方法 对 2 2例以子宫出血、月经失常、贫血、下腹包块等为主要表现的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 (1次 ,碘化油用量以瘤染色消失为限 ) ,随访复查瘤体大小、出血多少、月经、贫血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随访 12个月 ,瘤块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其中 ,粘膜下肌瘤由术前 (8.7± 1.2 )cm缩小至 (2 .0± 0 .9)cm ,Ρ <0 .0 1;肌壁间肌瘤由术前 (7.2± 0 .8)cm缩小至 (1.4±0 .4)cm ,Ρ <0 .0 1;浆膜下肌瘤由术前 (6.4± 0 .9)cm缩小至 (2 .0± 0 .7)cm ,Ρ <0 .0 1。所有子宫出血病例 ,月经恢复正常 ;贫血病例 ,血红蛋白升至正常范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各种类型子宫肌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对于想保留子宫、不愿手术、有手术禁忌证等情况的子宫肌瘤患者 ,不失为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价胶原酶溶解术后 1、2、3年的疗效 ,分析疗效与适应证之间的关系。方法 按统一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 ,对 1996-0 1~ 1999-0 1行胶原酶溶解术、资料完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12 5 4例进行随访观察 ,按统一的疗效标准评价胶原酶溶解术的 1、2、3年的疗效。结果 “单纯性椎间盘突出症” ,1年优良率 93 .1% ,2年优良率 90 .3 % ,3年优良率 90 .9%。结论 “单纯性椎间盘突出症”是胶原酶溶解术的最佳适应证 ,合并有其他影响因素的椎间盘突出症应慎重选择胶原酶溶解术  相似文献   
16.
外伤性肝破裂大出血金属弹簧圈栓塞止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71年Parstman应用Ivalon作颈内动脉栓塞后 ,介入栓塞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 ,并在肿瘤、各种情况的大出血、血管畸形等方面得到临床的肯定[1 4 ] 。本文就曾成功治疗的 1例外伤性肝破裂大出血 ,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患者男 ,19岁。入院前 2周因外伤致“肝破裂” ,曾在外院行“剖腹探查 ,肝破裂修补及填塞止血术” ,效果不佳 ,血压降至 4 / 0kPa经抢救治疗后好转。术后第 5天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量约 2 0 0ml,经止血 ,对症治疗后好转。 2d后再次出血 ,于术后第 6天填塞纱布取出 ,并行“胆囊造瘘…  相似文献   
17.
介入性热化疗与介入性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经肝动脉介入性灌注与热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 ,观察对比病灶大小、生存期。方法 选取 1 996 - 0 1~ 1 999-0 1中晚期肝癌患者 1 2 0例。第 1组 (39例 )为常温肝动脉灌注化疗组 ,第 2组 (40例 )为热 (60℃ )灌注化疗组 ,第 3组 (41例 )为热(60℃ )灌注化疗加热碘化油 (60℃ )栓塞组 ,3组均采用经股动脉插管 ,将导管先端插至肿瘤供血动脉 (肝固有动脉、肝左右动脉或肝段动脉 ) ,化疗方案采用阿霉素 (ADM) +丝裂霉素 (MMC) +羟基喜树碱 (IHC) ,间隔 30~ 40d行再次治疗 ,连续 2~ 3次。治疗前及治疗后 1周、1月左右检测空腹血清ALT、AST、BUN、Cr水平 ,复查DSA、B超或CT测量病灶大小变化 ,并随访患者生存期。结果  (1 )经 1、2、3次治疗 ,病灶大小 (cm)分别为 :第 1组 (7.9± 0 .84,7.1± 0 .44,6 .6± 0 .2 3) ,第 2组 (9.2± 1 .2 1 ,7.4± 0 .46 ,5 .9±0 .75) ,第 3组 (1 0 .6± 2 .1 ,8.9± 0 .57,6 .1± 0 .43)。 (2 ) 0 .5、1、1 .5、2年生存率 ,第 2组 (95 .5 %、74.3 %、49.8%、44 .5 % ) ,第 3组(96 .7%、85 .2 %、63 .5 %、52 .7% ) ,较第 1组 (91 .2 %、64 .5 %、2 3 .4%、1 0 .1 % )均有显著提高 (Ρ <0 .0 5)。 (3) 3组治疗后 3d血清ALT、AST、BUN、Cr水平均增高 ,但 1月后复查  相似文献   
18.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22例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对不同类型子宫肌瘤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 ,了解此方法疗效、副反应及并发症 ,探索治疗子宫肌瘤的新方法 .方法 对 2 2例以子宫出血、月经失常、贫血、下腹包块等为主要表现的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 (1次 ,碘化油用量以瘤染色消失为限 ) ,随访复查瘤体大小、出血多少、月经、贫血等方面的变化 .结果 随访 12 m o,瘤块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 [其中 ,粘膜下肌瘤由术前 (8.7± 1.2 )cm缩小至 (2 .0± 0 .9) cm,P<0 .0 1;肌壁间肌瘤由术前 (7.2± 0 .8) cm缩小至 (1.4± 0 .4) cm,P<0 .0 1;浆膜下肌瘤由术前 (6 .4± 0 .9) cm缩小至 (2 .0± 0 .7) cm,P<0 .0 1],所有子宫出血病例 ,月经恢复正常 ;贫血病例 ,血红蛋白升至正常范围[其中 ,粘膜下肌瘤由术前 (7.2± 1.7) cm升至 (13.7± 1.9) g· L- 1 ,P<0 .0 1;肌壁间肌瘤由术前 (9.8± 0 .6 ) g· L- 1升至(13.6± 1.8) g· L- 1 ,P<0 .0 1;浆膜下肌瘤由术前 (10 .5± 1.2 ) g· L- 1 升至 (14.0± 2 .6 ) g· L- 1 ,P<0 .0 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各类子宫肌瘤的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对于想保留子宫、不愿手术、有手术禁忌证等情况的子宫肌瘤患者 ,不失为良好的选择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