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基于不全纵隔子宫女性避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笔者为4例已生育有避孕要求,均有官内节育器(IUD)避孕失败经历的不全纵隔子宫妇女放置VCu记忆型IUD(鞍山市浩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产品),操作者为同一经验丰富的医生,术前与受术者充分沟通并签订知情同意书,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究一种新的肠腔内导管截流加腹腔自制双套管装置冲洗引流治疗十二指肠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5月至2020年3月期间,云南省肿瘤医院胃与小肠外科收治的17例行经导管截流加腹腔自制双套管冲洗引流治疗的非梗阻性术后十二指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具体方法为通过胃管肠腔内截流,同...  相似文献   
64.
杨萍  韩潇  田怀平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40(12):1790-1796
目的 系统评价二甲双胍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肥胖型高血压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使用关键词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全文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收集以二甲双胍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组)相较于单用氨氯地平(对照组)治疗肥胖型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学分析,比较两组在降压、改善血糖及血脂水平方面的差异及安全性。结果 共纳入15个RCT,计1 38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二甲双胍联合氨氯地平较单独用氨氯地平更能有效地降低肥胖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RR=1.22,95%CI(1.14,1.29)],且联合用药组能有效改善空腹血糖水平[WMD=-0.42 mmol/L,95%CI(-0.69,-0.14)]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WMD=-0.11 mmol/L,95%CI(-1.81,-0.4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RR=0.22,95%CI(0.04,1.38)P=0.11]。结论 肥胖型高血压患者接受二甲双胍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较单用氨氯地平能有效地降压、改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而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5.
目的分析CLAG方案(克拉屈滨+阿糖胞苷+G—CSF)对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1日至2015年12月913采用1个疗程CLAG方案治疗的33例难治复发AM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3例难治复发AML患者中,男16例,女17例,中位年龄49(14~68)岁。按照WHO分类(第4版)诊断:伴有重现性遗传学异常AML7例(21.2%),伴有多系病态造血AML5例(15.2%),治疗相关AML2例(6.1%),其他类型19例(57.5%)。NCCN危险分层低危、中危、高危组分别为6、18、9例,其中FLT3.ITD基因突变5例。复发16例,难治17例,既往化疗疗程中位数为2(1~36)个。经CLAG方案1个疗程化疗后,26例(78.8%)获得完全缓解(CR),难治组CR率低于复发组[64.7%(11/17)对93.8%(15/16),P=0.041]。5例FLT3-ITD基因突变患者均获CR。所有患者均出现4级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和不同部位感染,3例因感染而早期死亡。5例患者CR后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位随访142(9-525)d,复发10例,死亡13例,中位无事件生存期为230(9~525)d,中位总生存期为419(9-525)d。获CR患者(26例)中位总生存期长于未缓解患者(7例)[447(165~525)d对52(9-162)d,P〈0.001]。结论CLAG方案对难治复发AML疗效肯定,复发患者CR率高于难治患者。控制感染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6.
韩潇  白海  赵强  杨柯  欧剑锋 《重庆医学》2016,(7):876-879
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详细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其细胞形态、免疫表型、纯度及增殖能力,从而建立稳定的MSCs体外分离培养体系。方法将剔除动静脉及内膜的新鲜人脐带组织剪切成1 mm3小块,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 EM/F12培养,得到贴壁细胞。观察贴壁细胞形态,利用CCK‐8试剂盒测定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研究特殊细胞表面抗原CD29、CD73、CD90、CD105、CD31、CD14、CD34、CD45、CD11b、HLA‐DR表达,并检测细胞周期。结果体外培养7~10 d后,可见细胞从组织块中游出;细胞主要呈纺锤体样、成纤维细胞样形态;生长曲线显示其增殖能力强;特殊表面抗原 CD29、CD73、CD90、CD105表达强阳性,造血性抗原标志CD31、CD14、CD34、CD45、CD11b、HLA‐DR表达均呈阴性,流式细胞仪周期检测结果显示G0/G1期细胞超过80%。结论利用组织块法可有效获得人脐带 M SCs ,具有高纯度、低成本优点,并在体外较易培养、扩增。  相似文献   
67.
目的体外获得有生物活性的大鼠血管生成素1(Ang-1)基因修饰的内皮祖细胞(EPC),即Ang-1-EPC,并将其移植入股动脉球囊损伤的大鼠模型中,探讨Ang-1基因修饰的EPC对大鼠急性球囊损伤动脉血管的修复作用。方法大鼠股动脉经球囊损伤后2天,扫描电镜观察其内皮损伤情况。实验分为对照组、单纯损伤组和细胞移植组,其中对照组包含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PBS移植组(n=16);细胞移植组包括EPC移植组、PNL-EPC移植组和Ang-1-EPC移植组(n=16),并通过血管外膜下直接注射移植基因修饰的EPC。2周时处死部分动物取股动脉组织并取外周血,ELISA检测各组血清Ang-1含量,HE染色检测各组动脉内膜中膜厚度,PCNA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平滑肌细胞增殖效应,Real-Time PCR定量分析股动脉组织中Ang-1/Tie-2的mRNA含量;4周时取股动脉组织,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细胞,VⅢ因子免疫荧光观察Ang-1-EPC的分化情况。结果球囊损伤后,电镜观察证实有明显血管内皮剥脱。2周时石腊切片HE染色发现明显的新生内膜增生,血管腔明显变狭窄。经PCNA组织化学染色发现新生内膜有较多PCNA阳性细...  相似文献   
68.
韩潇  许向东 《海南医学》2014,(20):3051-3053
目的探讨奥美沙坦酯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肥胖型高血压患者156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2例。COM组接受奥美沙坦酯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OLM组只接受奥美沙坦酯治疗;MET组只接受二甲双胍治疗。治疗后观察和比较各组患者血压、血脂、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体重指数(BMI)的变化情况。结果COM组的降压作用明显优于OLM组及ME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COM组各项指标水平均较OLM组、MET组显著降低(P〈0.05),MET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BMI较OLM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OLM组hs—CRP较MET组有所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沙坦酯和二甲双胍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两者联用对肥胖型高血压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9.
王华  韩潇 《新疆医学》2007,37(4):55-57
药物口服后,可经胃肠道吸收而作用于全身,或滞留在胃肠道作用于胃肠局部。口服是较安全、方便和经济的用药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但遇到以下情形时不宜采用:(1)患者昏迷不醒或不能吞咽:(2)因胃肠有病,不能吸收;(3)由于药物本身的性质,不易在胃肠道吸收或能被胃肠的酸碱性、酶所破坏(如胰岛素、青霉素等);(4)口服不能达到药物的特定作用(如口服硫酸镁只能起泻下作用,如需发挥镇静作用必须注射)。[第一段]  相似文献   
70.
患者,女,36岁,河北人,农民。因“皮肤黄染10年,右季肋部疼痛1个月”入院。 10年前无意中发现皮肤黄染,诊断为“黄疸性肝炎”,无乏力、纳差、厌油感。治疗后未复查,平素未注意面色的变化,体力劳动无受限。患者于1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右季肋部隐痛,疼痛阵发性加重,变换体位可自行缓解,无放射,与进食无关,无纳差、厌油,无恶心、呕吐,无发热、腹泻,并逐渐出现间断茶色尿,可自行消失,无便色异常,未诊治。10d前上述症状加重,疼痛较前剧烈,持续时间较前延长,当地医生发现其皮肤黄染,考虑“胆结石,梗阻性黄疸”建议转上级医院就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