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后出现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的相关因素,为有效控制复发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60例经病理明确诊断,行化疗或放化疗联合治疗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与复发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癌胚抗原(CEA)水平升高、贫血、血小板计数、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化疗周期、治疗方式与肺癌复发有关(P<0.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EA水平升高、血小板计数升高及晚的临床分期是肺癌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OR>1);化疗>4个周期、放化疗联合治疗是肺癌复发的保护因素(P<0.05,OR<1)。CEA水平升高、血小板计数升高、晚的临床分期是肺癌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OR>1);化疗>4个周期是肺癌远处转移的保护因素(P<0.05,OR<1)。结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后绝大多数出现复发,临床病理相关因素中,保护因素有化疗>4个周期、放化疗联合治疗;促使肺癌复发的相关因素有CEA水平升高、血小板计数升高、临床分期ⅢB期。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1例卵巢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治经验和诊治过程。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卵巢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该例患者表现为闭经和男性化等特征;妇科超声提示,右卵巢内见53 mm×39 mm实性光团回声,见点状血流,考虑为右侧卵巢恶性肿瘤,行剖腹探查术。术后病理见圆形、多角形肿瘤细胞呈巢状(器官样)排列,胞浆空亮或嗜酸性颗粒样,间质稀少,核呈圆形或卵圆形,可见核仁。核分裂相少见,未见出血、坏死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nhibin、calretinin和vimentin阳性。确诊为卵巢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肿瘤。术后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卵巢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肿瘤确诊需结合临床表现及术后病理,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3.
背景:氯化钴可促进人脐带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并对其基因蛋白表达具有调控作用。 目的:研究氯化钴模拟的低氧环境对人脐带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及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旨在建立高效的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体系。 方法:采用组织块法提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氯化钴模拟化学低氧环境,在不同浓度(0,100,150,200,250 μmol/L)和不同时间(0,1,2,3,4 d)条件下,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表面相关抗原的鉴定及细胞周期检测;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RT-PCR测定缺氧诱导因子1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白细胞介素6、转化生长因子β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测定缺氧诱导因子1α蛋白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表面相关抗原CD29、CD73、CD90、CD105表达阳性,CD31、CD14、CD34、CD45、CD11b、HLA-DR呈阴性表达,且不受氯化钴模拟的低氧环境影响。氯化钴模拟的化学性低氧可促进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且具有一定时间及浓度依赖性。RT-PCR检测到低氧组缺氧诱导因子1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mRNA表达上调,而白细胞介素6及转化生长因子β mRNA表达下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低氧组中缺氧诱导因子1α蛋白表达增高。结果表明氯化钴模拟的体外低氧环境能促进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最佳浓度为200 μmol/L,但过高浓度(250 μmol/L)时反而抑制其增殖,机制可能与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与蛋白表达增加相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4.
郎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是一组少见的原因未明的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目前文献报道主要为儿童病例,近年来一些较大样本的成人病例资料的报道,使人们对成人LCH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然而LCH临床表现多样,个体差异明显,且国内成人病例少有较大样本的报道,为了扩充该病的疾病谱,协助一些疑难病例的诊断,我们总结了我院40例成人LCH的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5.
人体含有90多种矿物元素,参与人体生命代谢,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1].生活方式、膳食结构、环境因素所造成的矿物元素代谢紊乱是慢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某些宏量和微量矿物元素不足或缺乏存在于我国部分地区、部分人群中[2-4].北京地区尚缺乏针对城市人口的矿物元素的调查研究.本研究以北京地区部分城市人口的头发样本为研究...  相似文献   
26.
浆母细胞型骨髓瘤是骨髓瘤中较少见的病理类型,需要与其他镜下表现类似的疾病相鉴别。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是骨髓瘤较为罕见的并发症,由于受累部位的特殊性,其治疗选择尤为重要。本研究介绍1 例多颅神经受累的浆母细胞型骨髓瘤病例,其诊断较为困难,通过多学科协作的方式最终明确诊断,为后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探讨艾滋病相关淋巴瘤(ARL)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0例ARL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10例ARL患者中9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中位年龄42岁。10例患者中6例患者在确诊AIDS并治疗后7-48个月内发生淋巴瘤,1例患者确诊后未治疗且48个月后发生淋巴瘤症状,3例患者在淋巴瘤诊治过程中发现HIV感染。8例(8/10)患者有结外受累。就诊时CD4~+T细胞中位计数255(69-232)×10~6/L。6例行抗高效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患者的HIV病毒载量均低于测量下限,无抗病毒史患者HIV RNA拷贝数为0-45000拷贝/ml。起病时伴发热患者4例(4/10),以局部肿块起病者6例(6/10),2例(2/10)以咽痛、咽部溃疡起病。10例病理类型中7例为B细胞来源,其中5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霍奇金淋巴瘤,1例Bur Kitt淋巴瘤;余3例为T细胞淋巴瘤。9例患者同时接受化疗和HAART治疗,化疗后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患者CR率67%,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1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1个月。结论:ARL临床表现多样,积极的HAART联合规范性化疗可能改善ARL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9.
病历资料:患者男,35岁,因"进行性腹部胀痛6个月余"于2011年2月入院。患者2010年8月起上腹胀痛,空腹明显,进食后减轻,无恶心、呕吐、反酸、腹泻。2010年10月开始腹痛加剧,进食后不缓解,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呕吐后腹痛减轻。自觉午后低热,伴盗汗。症状进行性加重,食欲减退,食量减为平素1/3,体重下降约15 kg。无咳嗽、咳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提高临床医生对慢性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以便减少误诊,改善预后。方法 根据北京协和医院1980年~2012年诊断慢性组织胞浆菌病的2例临床和随诊资料,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2例患者均病程较长、首发症状缺乏特异性,多系统受累,无特殊疾病史。其中1例有消化道、肺和双肾上腺受累,另1例为肺和腹膜受累。早期均被误诊,确诊均依靠组织病理,抗真菌治疗效果好,未见复发。结论 慢性组织胞浆菌病少见且临床表现不特异,确诊依赖于典型的病理形态和特殊染色,积极治疗预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