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分析外伤性腰椎横突骨折致腹痛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外伤性腰椎横突骨折致腹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腹部B超和CT检查无腹腔脏器损伤,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发现腰椎横突骨折.全部79个腰椎横突骨折中,L2-3横突骨折最多(56个).结论:外伤性腰椎横突骨折致腹部疼痛,用64层螺旋CT可同时发现腹部损伤及腰椎横突骨折,减少和避免了外伤性腹痛的误诊.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周围大血管损伤的院前急救处理措施。方法:对于开放性大血管喷射状出血,以纱布块或纱布卷直接填塞创口并进行简单的加压包扎,大部分的周围血管损伤则以指压止血后即加压包扎、上袖带式气压止血带,尽快送医院行进一步治疗。结果:110例(97.4%)病人在维持较稳定的生命体征下安全返回入院,5例死亡。结论:周围大血管损伤的诊治要坚持快速诊断、快速止血、快速补液、快速转送的原则,其中以“快速止血”为重点。  相似文献   
53.
目的总结分析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以期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方法对38例老年性慢性硬膜下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及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其中27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8例术后拔引流管前头颅CT复查合并有少量硬膜下积液和积气,于术后6个月内复查CT积液与积气消失;2例术后6个月仍然合并严重偏瘫;1例死亡。结论老年性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症状不典型,极易误诊和漏诊,及时进行CT检查和早期诊治是减少死亡和残疾并获得良好预后的保证。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汕头市交通事故伤中摩托车驾驶人员发生颅脑外伤程度与佩戴头盔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08年12月由摩托车交通事故致驾驶员头部外伤伤者到我院急诊科就诊患者1856例,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摩托车驾驶人员有带头盔,一组摩托车驾驶人员未带头盔,观察两组患者发生颅脑外伤的程度。结果未戴头盔组遭受颅脑损伤的程度较戴头盔组高(P〈0.05)。结论摩托车驾驶人员佩戴头盔可以减轻颅脑外伤程度。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急性期血糖、C反应蛋白的改变与神经系统功能损伤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对64例颅脑外伤患者伤后24 h内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中血糖、血常规获得指标。结果对比发现颅脑外伤患者急性期血清中血糖、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且按格拉斯哥(GCS)评分损伤程度越严重,上述指标升高越明显,并与损伤的预后也有相关性,损伤早期血糖、C反应蛋白升高越明显,预后越差。结论颅脑外伤患者急性期血清血糖、C反应蛋白水平的改变,可以反映病情变化,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56.
陈泽锋  谢扬  韩溟  赵卫东 《现代医院》2011,11(12):14-15
目的应用动态虚拟技术研究拇指各关节在对掌功能中的影响。方法采用10例男女志愿者右手为研究对象,依次分为正常组、固定拇指指间关节组、固定第一掌指间关节组,进行拇指对掌功能试验,应用精确运动采集系统,获得相应拇指对其余各指相应的6个自由度。应用SPSS 10.0对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第一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在线位移及角位移中对拇指对掌功能均有明确影响。结论第一掌指关节和拇指指间关节在拇指对掌功能中均起重要作用,但第一掌指关节对其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检测肝细胞癌组织ATP7B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临床及病理学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TP7B在9例正常肝组织及41例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ATP7B在肝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2%,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33.3%)(P<0.05).增高的ATP7B表达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高中低分化癌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66.7%及92.3%.但其阳性表达率与TMN临床分期或肿瘤是否有血管浸润无关(P>0.05).结论 肝细胞癌组织ATP7B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且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这对临床病理分级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8.
目的 研究样品保存方式及上样量对酶谱法检测食管癌组织MMP-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和MMP-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谱法(zymography)检测食管癌组织中MMP-9和MMP-2蛋白的活性.结果 酶谱法检测食管癌组织MMP-9和MMP-2活性适宜的蛋白上样量是10μg.统计学分析表明,样品的反复冻融和-20℃长期保存并没有引起MMP-9和MMP-2活性的明显降低(P>0.05).结论 酶谱法检测食管癌组织MMP-9和MMP-2的活性所需组织标本用量少,并且不受保存方式的影响,可广泛应用于食管癌活检组织检测和回顾性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59.
目的新合成活性酪氨酸磷酸酶探针,研究酪氨酸磷酸酶的差异表达,探寻利用该探针示踪检测磷酸酶,进行疾病快速诊断的可能。方法更换反应起始物,用对苯二甲醛为起始原料,优化合成路线,链接生物素用作探针标签,通过质谱鉴定,得到文献报道的活性磷酸酶探针。用胶质瘤细胞株U251、胃癌组织T366、碱性磷酸酶ALP和酪氨酸磷酸酶Yo PH验证探针的特异性和广谱性后,用胃癌细胞株MKN28、SGC7901、BGC823、HGC27等摸索试验条件,对照生物素利用乳腺癌细胞株MDA-BA-231、肝癌细胞株huh7、胃癌细胞株BGC823等细胞和胃癌、胶质瘤组织样品,探索疾病检测的新方法。结果缩减实验步骤,成功合成出活性酪氨酸磷酸酶探针。经验证,该探针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可以进行相关应用。结论运用本研究新合成的路线,快速合成出了可供临床研究应用的活性酪氨酸磷酸酶探针。  相似文献   
60.
在世界范围内,创伤是引起人类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虽然建立了区域性急救体系并且在创伤治疗方面有所提高,但是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创伤所致的凝血障碍约占创伤后死因的40%。创伤性凝血病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个系统。目前认为,急性创伤性凝血病并非简单的消耗性凝血障碍,而是凝血系统、纤溶系统、组织灌注、炎症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动态平衡的紊乱。因此,凝血障碍应以血小板及内皮细胞为核心的细胞分子模型解释而不是过去的血浆模型。现对创伤性凝血病的发病机制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