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7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6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39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125篇
内科学   36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282篇
预防医学   115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19篇
  1篇
中国医学   182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学术不端行为已是全球化的问题,严重影响科技期刊的质量,应在出版流程早期阶段进行防范。编辑在收稿环节就应该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学术不端。除了借助查重软件,编辑还应同时核查其他相关信息,从而提高对涉及学术不端稿件的甄别能力。  相似文献   
932.
灯盏细辛注射液多成分血浆蛋白结合率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灯盏细辛注射液中6个成分在大鼠血浆中药物浓度的方法,并测定其体外血浆蛋白结合率。方法采用平衡透析法测定血浆蛋白结合率,采用HPLC法测定各成分的血药浓度及游离药物浓度,生物样本用乙酸乙酯液提取的方法。结果在低、中、高3种浓度下,绿原酸、咖啡酸、1,5-O-二咖啡酰奎宁酸、灯盏乙素、3,5-二-O-咖啡酰奎宁酸、3,4-二-O-咖啡酰奎宁酸的平均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76.94±3.72)%、(91.57±0.96)%、(83.32±3.73)%、(91.66±0.71)%、(95.73±0.67)%、(94.21±0.65)%。结论采用HPLC法对灯盏细辛注射液中的多个成分进行分离,方法简便、可靠、稳定。6个成分在大鼠体外均有较高的血浆蛋白结合率。  相似文献   
933.
目的:研究脉络宁注射液对大鼠CYP1A2、CYP2E1和CYP3A4活性的影响。方法:14只大鼠随机均分成临床等效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连续2周静脉给予脉络宁注射液(临床等效剂量纽,2mL/kg;高剂量组,4mL/kg)前后,均同时灌胃给予3个探针底物(茶碱,30mg/kg;氯唑沙宗,50rag/kg;氨苯砜,20mg/kg),进行采血试验。用HPLC法同时测定大鼠体内各探针的血药浓度,DAS1.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以配对t检验对各组大鼠前后两轮主要药动学参数进行差异性比较。结果:在1个给药疗程(14d)内,临床等效剂量组大鼠用药前后,3个探针的药动学参数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高剂量组大鼠用药后,与用药前相比,茶碱的药动学参数没有显著变化(P〉0.05);氨苯砜和氯唑沙宗的AUC0-24h均有升高趋势(P〈0.05),给药后分别是给药前的1.44倍和1.28倍,同时氯唑沙宗的CL显著降低(P〈0.05)。结论:临床等效剂量脉络宁对大鼠CYP1A2、CYP2E1和CYP3A4活性均无显著影响,而高剂量脉络宁对大鼠CYP2E1和CYP3A4均有弱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34.
双波长比值光谱法测定安钠咖注射液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双波长比值光谱法测定安钠咖注射液中咖啡因 (C)和苯甲酸钠 (B)含量。方法 :依据C和B的比值光谱特征 ,选择 2 34和 2 6 4nm作为两组分的测定波长。结果 :C在 2 .5~ 2 0 μg·ml-1,B在 2~ 12 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C回收率为 10 0 .6 1% ,RSD为 0 .5 6 % ,B回收率为 10 0 .37% ,RSD为 0 .6 1% ,样品测定结果与药典方法比较没有差异 (P >0 .0 5 )。结论 :该法具有操作简便 ,结果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935.
目的 建立检测原花青素B2、表儿茶素在血浆中药物浓度的方法,并测定其体外血浆蛋白结合率.方法 采用平衡透析法测定血浆蛋白结合率,建立HPLC法测定各成分的血药浓度及游离药物浓度,生物样本用乙酸乙酯溶液提取的方法.结果 在低、中、高3种浓度下,原花青素B2和表儿茶素在人体外血浆中的蛋白结合率分别为(44.21±2.80)%,(52.60±1.92)%,(48.11±3.09)%和(47.12±2.85)%,(55.03±2.47)%,(43.69±1.53)%.结论 采用HPLC法对原花青素B2、表儿茶素进行分离,方法简便、可靠、稳定.体外实验中原花青素B2和表儿茶素与人血浆属中等结合型药物,且蛋白结合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无明显的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936.
目的:使用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左氧氟沙星的浓度,并研究盐酸左氧氟沙星软胶囊、硬胶囊和片剂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单剂量口服200mg盐酸左氧氟沙星后,采集不同时间点血样测定血药浓度。结果:左氧氟沙星线性范围为0.041~5.180mg/L,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5.0%。盐酸左氧氟沙星软胶囊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0.8±0.3)h;Cmax:(2.8±0.9)mg/L;AUC0-30:(14.7±1.8)mg·L-1.h;AUC0-∞:(15.4±1.9)mg·L-1.h;t1/2:(6.9±0.4)h。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软胶囊的药动学参数与硬胶囊和片剂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37.
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迅猛发展,GC-MS,LC-MS以及LC-MS-MS的出现,药物代谢在临床应用以及新药研究开发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得到药学工作者高度的关注。药物代谢是指药物经生物转化后,药物的理化性质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药理和毒理活性的改变。因此研究药物代谢,明确代谢途径,确定代谢产物的活性,对制定合理的临床用药方案、剂型设计及新药开发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分子生物学技术推动下,药物代谢领域的研究对临床个体化给药以及药物的相互作用有着极其重要价值。体外代谢研究有着自身独具的特色,可以排除体内因素干扰,直接观察酶…  相似文献   
938.
目的建立祛脂胶囊中熊果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Waters(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5%磷酸溶液(72∶28),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05 nm,柱温:40℃。结果熊果酸进样量在0.22~2.2μ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7),平均回收率102.3%,RSD=1.6%(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39.
目的探讨护骨素(OPG)和可溶性核因子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sRANKL)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别选取50例NSCLC患者、25例肺部良性占位患者和25例正常体检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中血清OPG和sRANKL的水平。结果NSCLC组的sRANKL水平和sRANKL/OPG比值均高于良性占位组和正常体检组(P<0.05);三组间O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RANKL和sRANKL/OPG比值诊断NSCLC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4.20 pmol/L和>0.60,sRANKL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74.0%、84.0%和77.3%,sRANKL/OPG比值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84.0%、88.0%和85.3%。血清sRANKL和sRANKL/OPG比值鉴别诊断肺部良恶性占位病变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5.24 pmol/L和>0.63,sRANKL鉴别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60.0%、84.0%和68.0%,sRANKL/OPG比值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78.0%、64.0%和73.3%。结论血清sRANKL水平和sRANKL/OPG比值可作为NSCLC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940.
新生儿脐带结扎术是胎儿娩出后必要的医疗操作。目前临床上多采取早期结扎脐带(ECC)措施。但是,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显示,分娩时采取延迟结扎脐带(DCC)措施,对增加新生儿有效循环血容量、增加血红蛋白及铁储备、降低贫血发生率、改善心血管功能及氧合、增强免疫力等具有显著作用,而且对母儿均无严重不良影响。笔者拟就临床对适宜脐带结扎时间、胎盘输血影响因素、分娩时采取DCC对新生儿的影响及其潜在风险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