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保留灌肠在盆腔恶性肿瘤放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接受盆腔放射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7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试验组于放疗开始第1天常规使用预防性灌肠(加温至37℃~40℃的康复新液120ml,保留灌肠30min,2次/d),对照组暂不做特殊处理。依据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ORTC)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进行分级;记录全组患者Ⅰ级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出现时间、最重症状分级;当出现Ⅲ级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暂停放疗,给予治疗性灌肠(加温至37℃~40℃的康复新液120ml、云南白药1g、地塞米松10mg+利多卡因20ml,保留灌肠30min,2次/d)并进行疗效评价,症状缓解后恢复放疗,观察组、试验组患者均同样方式灌肠至治疗结束,继续记录直肠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出现Ⅰ级直肠反应的平均时间较对照组晚(21.76d±3.50615.63d±3.966,t=7.250,P0.01)。试验组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程度较对照组轻(χ2=6.029,P0.05)。试验组、对照组因放射性直肠炎需临时暂停放疗(3级放射性直肠炎)的病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19,χ2=3.744,P0.05)。2组接受治疗性灌肠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盆腔放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放疗期间使用康复新液保留灌肠可有效预防和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  相似文献   
12.
125I粒子平面布源剂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同活度、同数量125I粒子单平面不同排列的剂量学效应.方法 利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模拟9颗2.035×107Bq125I粒子的9种分布模式:按粒子排列间距(以x轴、y轴方向计,单位为cm)分x0.5、y0.5,x0.5、y1.0,x0.5、y1.5,x1.0、y1.0,x1.0、y1.5,x1.5、y1.5,x0.5、y0.5(2)1.0(即第1,3列粒子y向间距0.5 cm,第2列粒子间距y向1.0 cm),x0.5、y1.0(2)0.5(即第1,3列粒子y向间距1.0cm,第2列粒子y向间距0.5 cm),x1.0、y1.0(2)0.5(即第1,3列粒子y向间距1.0 cm,第2列粒子y向间距0.5 cm).用专业图像分析软件计算出40,80,130,145和200 Gy剂量分布曲线及曲线包含的面积、长径、短径,再用公式计算:单位面积的医疗费用=(单颗粒子价格+单颗粒子手术费)×粒子数/等剂量曲线包含面积.结果 粒子不同分布时相同等剂量曲线包含的面积、长径、短径和单位面积的医疗费用存在差异.40,80,130,145和200 Gy等剂量曲线内面积最大的粒子排列分别为:x1.5、y1.5,x1.0、y1.0,x1.0、y1.0,x0.5、y1.0,x0.5、y1.0,对应的面积分别为:1672.31,849.08,524.50,481.20和350.92 mm2.结论 同活度、同数量125I粒子的不同分布模式直接影响周边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寻以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CT)射线探测为基础的剂量验证参数以及其评价前列腺癌粒子植入疗效的可行性。 方法:应用SPECT/CT扫描一位前列腺癌粒子植入患者,将SPECT图像与CT图像融合,调整融合图像的放射性浓聚范围与术后计划中145 Gy、217.5 Gy等剂量线范围一致。并记录不同剂量时放射性浓聚计数值。观察两个计数值曲线包含的靶区及危及器官的范围,计算两种计数值放射性浓聚所包含的体积与靶体积之比。随访4年,确认患者肿瘤控制良好,无并发症。然后用以上等计数值曲线包绕靶区范围及浓聚体积与靶体积比评价另外一位前列腺癌患者并随访。 结果:第一例患者SPECT/CT融合图像中与145 Gy等剂量曲线一致的计数值约为200,此曲线包含的体积与靶体积之比为106%,其范围累及部分直肠前壁。相当于217.5 Gy等剂量线的计数值为300,此曲线包含的体积与靶体积之比为58%,此曲线未包含尿道。第二例患者200等计数值曲线完全包绕靶区,累及部分直肠前壁,曲线内体积与靶体积之比为176%。300等计数值曲线范围累及部分尿道,曲线内体积与靶体积之比为74%。现患者术后3月,PSA降至正常。无排尿相关症状。 结论:SPECT/CT可以探测到前列腺癌内125I粒子的剂量分布并成像,将放射性浓聚程度与剂量关联,可能成为评价前列腺癌粒子植入疗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18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患者共20个病灶,应用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治疗计划,粒子活度1.11×107~2.96×107 Bq(0.3~0.8 mCi),处方剂量60~110 Gy,CT引导下经皮、经肝植入粒子,术后验证D90(90%靶体积接受的剂量)53~107 Gy,评价患者临床受益反应(CBR)、2个月局部控制率、1年生存率,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时间2~15个月,中位时间5个月;1年生存率22.2%。临床受益率72.2%,有效率70%,2个月局部控制率9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近期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放射性粒子植入术针道医源性肿瘤种植转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大,对其引起的并发症也越显重要。穿刺恶性肿瘤能否引起针道医源性种植转移尚存争论。笔者对2005—2006年16例粒子植入患者术中所用植入针涂片行细胞学检查,现将术后随访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6例恶性肿瘤患者均经病理证实,无粒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s,PTs)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治方法、误诊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2003年8月—2011年3月收治的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乳腺PTs 3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术前确诊7例;误诊25例,误诊为纤维腺瘤18例,乳腺癌7例;未能明确诊断6例。本组皆行手术治疗,采用肿块单纯切除术21例,乳腺区段切除术11例,乳腺单纯切除术4例,改良根治术2例。术后均送组织病理检查,根据病理诊断标准,良性乳腺PTs 26例,交界性乳腺PTs 7例,恶性乳腺PTs 5例。38例随访29例,平均随访时间41个月。6例出现局部复发,复发时间为术后20 d~4年;良性、交界性、恶性乳腺PTs各2例。除1例恶性乳腺PTs伴骨肉瘤分化出现肺转移,放弃治疗1年后死亡;余28例随访患者随访期间均存活。结论乳腺PTs发病率及术前确诊率较低。临床上遇及疑似乳腺PTs患者需综合临床表现及医技检查结果等多方面因素协助诊断,以避免误诊误治,但其最终确诊仍依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腹盆腔肿瘤患者125I粒子植入术后周围环境的受照剂量率及有效剂量,为不同人群的安全防护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袖珍辐射仪,监测42例腹盆腔肿瘤患者125I粒子植入术后24 h内,距离植入部位各方向不同距离的受照剂量率,比较不同方向不同距离的剂量率差异。对植入粒子的总活度与测量的剂量率及植入深度与标准活度下剂量率进行曲线拟合并得出关系方程。根据公式计算不同人群、不同距离受照射的剂量率与警戒时间的关系。结果 距垂直粒子植入部位30、50、100 cm的受照剂量率分别为(6.92±2.87)、(4.10±1.62)和(1.30±0.48)μSv/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71,P<0.05)。患者左、右侧面30、50、100 cm受照剂量率分别为(0.378±0.156)和(0.384±0.153)μSv/h、(0.170±0.089)和(0.176±0.086)μSv/h、(0.039±0.014)和(0.043±0.017)μSv/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6.19、76.33,P<0.05)。垂直粒子植入部位的受照剂量率与植入粒子总活度及标准活度下剂量率与植入深度呈线性关系。患者对同住成年人无警戒时间,同床成年人、接触同事、同住未成年人及孕妇的警戒时间与剂量率的关系公式分别为:td)=-106.616+83.779lnDt)、td)=26.556+85.933lnDt)、td)=3.088+85.017lnDt)。结论 125I粒子植入术后患者,监测其周边环境的辐射剂量在辐射安全范围内;且随着植入粒子总活度的减小及植入深度的增大剂量率减小;同时根据术后测得的剂量率或植入粒子的总活度、植入粒子的深度计算不同人群的警戒时间,进行个体化防护。  相似文献   
19.
张小沛  马方达  隋爱霞  赵新宇  张燕 《癌症进展》2022,(12):1205-1207+1218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是指大量浸润于肿瘤间质的活化巨噬细胞,TAM是肿瘤细胞中最丰富的免疫细胞群,主要由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演变而来,TAM与恶性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分化程度有关。在恶性肿瘤侵袭和转移过程中,TAM通过复杂的信号通路作用于肿瘤细胞,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血管生成、侵袭和转移,从而导致预后不良。本文对TAM在恶性肿瘤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单纯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不能切除的Ⅳ期胃癌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初步方法和效果。方法 2004年3月至2005年10月,应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独立治疗9例不能切除的进展期胃癌。以CT下病变作为靶区参考,应用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制定粒子分布、活度、数量,肿瘤周边剂量(110-130Gy);采用开腹或经皮,单平面或双平面植入。术后观察血象、CT、生活质量(KPS)、疼痛缓解期、存活期。结果 生活质量评分(KPS)提高,7例疼痛缓解。急性上消化道放疗反应0-1级,无腹痛、呕血、肠梗阻等症状。结论 合理分布的^125I粒子植入治疗进展期胃癌,对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疗效,放射性损伤小,可作为不能手术切除进展期胃癌的重要补充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