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近年来,沈昌特功(又称沈昌“人体科技”,以下简称“特功”)在社会上广泛流传,我国上海、江苏是此功法较流行的地区。与其相关的心理社会文化现象引起了心理学和精神医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现报道1例与此相关的精神障碍,以便探讨这种心理障碍的病理心理特征。1 资料  患者女性,汉族,48岁发病,在婚,工人,小学文化程度。11 第一次住院 患者二系三代无精神病史,1987年曾经练过香功,并能闻到香味。此后对气功很感兴趣,但不经常练功。1995年患者偶然看到介绍“沈昌人体科技”的书,遂出于好奇,去上海辅导站练…  相似文献   
22.
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的研究回顾与跨文化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陶明毅  张明岛 《上海精神医学》2002,14(2):107-108,113
气功的历史源远流长,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特有的内涵组成部分之一。但近20多年来国内学者在考察它的发展过程时,各家对其产生的年代及发展过程分期的看法很不一致。  相似文献   
23.
影响精神分裂症首次门诊诊断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门诊精神分裂症(包括分裂样精神病)患者首诊时影响确诊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于1999年1月及2002年1月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首次就诊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后,分为三组:确诊组(首诊确诊为分裂症)、延迟诊断组(首诊未确诊为分裂症)和更改诊断组(首诊为分裂症,随访后诊断被更改),分析各组资料的差异。结果 诊断为分裂症的患者中有27.9%的需经一次以上随访才能确诊,6.7%的首诊为分裂症者在随访中被重新诊断。分裂性症状,情感性症状,Schneider一级症状,患者年龄,医师年资在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精神症状,患者年龄,医师经验是影响门诊精神分裂症首诊确诊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4.
唑吡坦治疗失眠334例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观察唑吡坦对失眠病人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5家医院334例失眠病人予唑吡坦5~10mg,qn,×10d,应用法国圣德拉堡药物研制公司提供的临床观察表,采用服药前后自身对照法。结果:服药后有45.8%的病人能在15min内入睡;40.1%病人夜间无苏醒,无梦者占37.1%;55.1%的病人睡眠时间持续6h以上,且70.9%病人翌晨醒后保持清醒,无任何不适感;72.3%的病人对自己睡眠改善的评价颇为满意;上述各项指标与服药前相比,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均P<0.01)。不良反应有眩晕(13.5%)、疲乏(11.6%)。结论:唑吡坦对入睡困难、易醒、多梦及早醒等症状均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少,是值得推荐应用的一种新型的安眠药物。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者在睡眠状态下脑电生理活动的变化.方法应用多导睡眠生理仪,采用眼电图和下颌肌电图及脑电图技术,对24例CFS患者和33名正常对照者(NC)进行多导睡眠图(PSG)整夜监测.结果总记录时间NC组为(488.7±21.7)min,CFS组为(515.9±31.7)min;睡眠潜伏期NC组为(19.9±9.8)min,CFS组为(40.1±11.7)min,CFS组均较NC组明显延长(P<0.05或P<0.01).第1阶段睡眠增加,NC组为(9.1±1.9)%,CFS组为(14.9±7.9)%;第2阶段睡眠减少,NC组为(56.2±4.7)%,CFS组为(48.8±18.7)%,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同时REM睡眠与神经症相似;REM潜伏期前移,其活动量、强度和密度均增加.结论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类同于神经症患者,睡眠结构紊乱,应与神经生化结合进一步追踪研究.  相似文献   
26.
目的应用脑电图(EEG)探讨催眠状态的神经生物学性质.方法记录16例神经症患者催眠前和进入催眠状态后的EEG,进行自身对照比较.结果神经症患者进入催眠状态后,EEG背景节律α波频率减慢和波幅增高.结论催眠状态有相关神经生物学基础,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7.
目的:验证曲唑酮对抑郁症伴失眠患的安眠作用。方法:35例单相抑郁发作或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伴有明显失眠,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24分完成4周治疗。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病人总睡眠时间、早醒延迟时间、夜间常醒次数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HAMD睡眠因子分两组治疗前后明显改善(P<0.05或P<0.01)。曲唑酮能显改善深度睡眠。除口干、便秘发生频率较高外(P<0.05),曲唑酮其它副作用发生频率不高舒乐安定。结论:曲唑酮的安眠作用值得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验证曲唑酮对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的安眠作用。方法35例单相抑郁发作或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伴有明显失眠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24分完成4周治疗。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病人总睡眠时间、早醒延迟时间、夜间觉醒次数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HAMD睡眠因子分两组治疗前后明显改善(P<0.05或P<0.01)。曲唑酮能显著改善深度睡眠。除口干、便秘发生频率较高外(P<0.05),曲唑酮其它副作用发生频率不高于舒乐安定。结论曲唑酮的安眠作用值得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