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6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新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PTK787/ZK222584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TK787/ZK222584是一种新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酪氨酸激酶的磷酸化,阻断信号传导,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研究显示该药对多种肿瘤有抗肿瘤活性,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检测急性白血病(AL)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5(IL-15)水平,了解IL-15水平与儿童AL的关系。方法确诊未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和非白血病组儿童各20例,分别收集血清及骨髓单个核细胞(BMMC);另收集20例正常儿童血清作对照。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不同组别血清IL-15水平。结果ALL组、ANLL组、非白血病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清IL-15水平分别为(34.37±2.8)ng/L,(29.61±3.2)ng/L,(117.54±3.9)ng/L,(122.23±4.2)ng/L;其中ALL组、ANLL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均有显著意义(q=3.95,4.03Pa<0.05)。ALL组、ANLL组分别与非白血病组比较均有显著意义(q=4.17,3.76Pa<0.05)。ALL组与ANLL组比较、正常对照与非白血病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a>0.05)。结论检测血清IL-15水平对判断白血病患儿抗肿瘤免疫状态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3.
抗碱血红蛋白是诊断β地中海贫血的一项主要指标,婴儿期抗碱血红蛋白(HbF)浓度逐月不同,为此我们近年来对一岁以内婴儿进行了HbF 测定,兹将结果报道于下。材料与方法一、检查对象:260名受检小儿均为本院儿科收治的一岁以内非血液病的恢复期病儿,按月龄分为七组。二、方法:采用Singer 氏一分钟碱变性试验测定法,全部双份测定,取平均值。  相似文献   
104.
我科收治六例脊髓性进行性肌萎缩均为男孩。一例七天发病,其余五例婴儿期发病,其中两例为兄弟。六例均有四肢肌肉松驰、萎缩、肌张力减低,以双上肢为显著,腱反射消失,不能站立。四例生后均不会坐,不会翻身,六例智力均正常。三例血钾降低。两例X光照片显示骨质疏松,骨皮质变薄。本病尚无特殊疗法。死亡原因多为呼吸麻痹和继发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观察IL - 1 5对体外培养的MDSCD3 4+ 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方法  应用MACS免疫磁珠分离系统提取高纯度MDS骨髓CD3 4+ 细胞 ,建立以造血生长因子为基础的体外培养体系 ,用不同浓度的IL - 1 5作用CD3 4+ 细胞 ,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后的细胞单克隆抗体分化和细胞周期的表达 ,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  应用MACS方法成功提取MDSCD3 4+ 细胞 ,体外培养MDSCD3 4+ 细胞生长情况一般 ,IL - 1 5作用后MDSCD3 4+ 细胞出现明显分化 ,细胞形态学显示细胞向成熟转化 ,实验组的单抗表达水平CD71、CD3 3 、CD19、CD13 均较对照组为高 ,细胞周期分化。结论  IL - 1 5对MDSCD3 4+ 细胞有一定的诱导分化作用 ,IL - 1 5对MDS可能有一定的治疗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索氨肽酶抑制剂对体外培养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四甲基偶氮唆唑蓝(MTT)法、荧光显微镜、透射电检测镜、流式细胞仪观察氨肽酶抑制剂对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生长的影响。结果 氨肽酶抑制剂能明显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其半数生长抑制剂量为28.8μg/ml;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证实氨肽酶抑制剂能诱发肿瘤细胞凋亡的典型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氨肽酶抑制剂可诱发细胞凋亡;免疫组化SP法及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发现氨肽酶抑制剂能使癌基因Bcl—2表达降低、抑癌基因P^53表达增强。结论 氨肽酶抑制剂能诱导K562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癌基因Bcl—2表达减少、P^53表达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07.
患儿,男,54天,因双上臂进行性肿痛15天人院。早产儿,出生时消瘦,胎盘大且苍白。其父1年前患梅毒症,已治愈。查体:营养差,体重2.skg,贫血貌,肝、脾助下各3cm,双上臂轻度对称性红、肿。热、痛。Hb79giL,WBC84XI炉/L,N0.22,LO.78,ESRllmm/lh,梅毒血清学试验(RPR)患儿1:8(++),患儿母亲1:16+++),患儿父亲(-)。骨骼X线检查:!.骨膜炎:双侧对称性股骨、股骨、脏骨、肽骨及尺骨等长骨广泛性骨膜增厚;2.于髓炎:表现为对称性双侧股骨的骨干能与骨髓之间的界线消失,并出现透亮带;3.骨闻炎:左侧…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120例HIE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利多卡因,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患儿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的变化,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日、第7日测定两组患儿血清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水平。结果:①对照组惊厥发生率为83%、频繁惊厥发生率为47%,观察组分别为53%、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②治疗3日,观察组的一氧化氮、血清内皮素水平分别为(98±14)μmol/L、(59±11)ng/L,对照组相应为(113±14)μmol/L、(71±10)ng/L,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多卡因可明显降低HIE患儿惊厥的发生率,通过抑制缺氧缺血后血清内皮素及一氧化氮的过度释放而拮抗HIE对脑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9.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NO、NOS、PRL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法和比色法测定 6 8例 HIE及 30例正常新生儿血浆NO、NOS及血清 PRL 活性水平 ,探讨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及催乳素 (PRL)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病机、病情进展、预后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结果显示 :HIE急性期 NO、NOS、PRL水平较正常新生儿明显升高 (P<0 .0 5 ) ,中度和重度 HIE三项指标升高更显著 (P均 <0 .0 1 ) ,且 HIE惊厥组急性期血清PRL 水平显著高于非惊厥组 (P<0 .0 1 ) ,且与惊厥发作持续时间呈正相关 (r=0 .485 ,P<0 .0 1 )。提示 :NO、NOS、PRL水平高低与 HIE患儿脑损伤严重程度有关 ,可作为判断病情、预后及惊厥是否发作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0.
患儿 ,女 ,2岁。因面色苍黄 ,皮肤瘀点瘀斑 1 5个月 ,左侧肢体瘫痪 1 2小时于 1 999年 2月 2 7日上午入院。发病前有发热、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查体 :贫血貌 ,巩膜轻度黄染 ,全身散在瘀斑瘀点 ,肝肋下 5cm ,脾4.5cm ,左眼闭合困难嘴角右歪 ,左侧肢体肌力Ⅱ级 ,肌张力低。试验室检查 :血常规 ,WBC5 .9× 1 0 9/L ,N6 6 % ,L33% ,M1 % ,RBC2 .91× 1 0 9/L ,Hb 7.5g/L ,PLT 74× 1 0 9/L。出血时间 (BT) 3分钟 ,凝血时间 (CT) 4分钟 ,网织红细胞 (RC) 0 .0 98,外周血见较多破碎红细胞 ,红细胞形态多样 :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