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0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64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75篇
内科学   14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53篇
特种医学   56篇
外科学   190篇
综合类   323篇
预防医学   86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132篇
  7篇
中国医学   61篇
肿瘤学   4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讨中度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在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中的处理原则及其近中期疗效。方法 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心胸血管外科16例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中度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经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术后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术后随访(2.9±1.7)个月,术后超声心动图提示FMR程度与术前相比较有所减轻,同时左心房内径(LAD)(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P=0.025)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P=0.045)明显缩小,但LVEF较术前反而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259)。术后3~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无复发,无需再次手术,复查超声心动图与术前比较LAD(P=0.022)、LVEDD(P=0.006)、LVESD(P=0.043)呈进行性缩小, 接近正常水平,EF较术前相比明显改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29) ,且FMR同步明显减轻。截至最后一次随访,5例二尖瓣无反流,7例微量反流,4例少量反流,手术成形效果满意。结论 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中度的FMR建议积极行二尖瓣成形术处理,能够保留二尖瓣瓣膜的持久性和功能性,可获得较满意的近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沉默叉头框C2(FOXC2)表达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逆转作用和对乳腺癌侵袭性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MCF-7细胞用5 μg/L TGF-β1处理,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检测EMT相关标志物表达。慢病毒介导的FOXC2-siRNA载体转染至TGF-β1诱导成功的MCF-7细胞,以RT- 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FOXC2及EMT相关标志物上皮性钙黏蛋白(E-cad)、紧密连接蛋白 1(CLDN1)、纤维连接蛋白 1(FN1) mRNA及蛋白表达;Transwell小室模型检测沉默FOXC2表达对TGF-β1诱导的MCF-7细胞侵袭性的影响。结果: TGF-β1可诱导MCF-7细胞向间质样细胞表型转换,并上调间质样标志物FN1表达和下调上皮样标志物E-cad及CLDN1表达;而沉默FOXC2表达可逆转已间质化的MCF-7细胞恢复至上皮表型,并降低其侵袭性。结论: TGF-β1可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发生EMT并增加其侵袭性,且TGF-β1这种诱导作用能被FOXC2-siRNA所逆转,并降低细胞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63.
冠状动脉搭桥治疗冠心病的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卫生组织(WHO)1990年公布的11个国家的资料表明,冠心病的死亡率以北爱尔兰最高,芬兰次之,日本最低。在美国,尽管冠心病的死亡率较20世纪30年代下降了近40%,但仍居美国死因的首位。我国冠心病的发病虽然低于西方工业化国家,但从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观察,本病有明显日益增多的趋势,并已成为人群中首位的死亡原因。根据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我国冠心病发病率20/10万,并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因此,冠心病的治疗问题仍然是当代心血管疾病专家研究的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64.
背景国内外大量临床及实验报道,高压氧对严重颅脑损伤具有治疗意义,但目前对高压氧通过何种机制产生治疗作用尚未达成共识,可能与细胞凋亡而非细胞坏死有关.目的探讨高压氧对创伤性脑损伤的治疗作用与脑组织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之间的关系.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对照实验研究.地点与材料本实验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神经创伤与脑血管病研究室的实验室内进行.实验动物为购自上海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的SD大鼠.SD雄性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外伤组和伤后高压氧治疗组,后两组又分别为8 h,24 h和48 h组,共7组.干预以50 g×15 cm冲击力自行制作自由落体脑挫裂伤动物模型(SD大鼠),设立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2及Bax蛋白在脑组织的表达情况.主要观察指标Western Blot检测脑外伤后及高压氧治疗前后Bcl-2及Bax蛋白的脑组织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脑外伤和高压氧治疗前后阳性细胞计数.结果创伤性脑损伤后脑挫裂伤灶和海马结构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强,高压氧治疗组Bcl-2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而Bax虽在各组均有表达,但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包括假手术组).结论研究表明高压氧治疗对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组织Bcl-2蛋白表达有显著影响,并进而改变Bcl-2/Bax的比例,而其比值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所以抑制细胞凋亡很可能是高压氧对创伤性脑损伤治疗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T2WI直方图鉴别诊断胶质母细胞瘤(GBM)与单发转移瘤瘤体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GBM和单发转移瘤患者103例,其中GBM组57例,单发转移瘤组4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MR检查(T1WI、T2WI、T2-FLAIR和增强后T1WI)。采用Image J软件于肿瘤最大层面手动勾画瘤体边界,计算直方图相关参数,包括均数、标准差、中位数、峰度值和偏度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GBM与脑单发转移瘤的直方图各参数,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GBM组的均数、标准差及中位数均高于单发转移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均数、标准差及中位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2[95% CI (0.681,0.862),P<0.001]、0.719[95% CI (0.616,0.822),P<0.001]和0.767[95% CI (0.674,0.860),P<0.001]。以均数临界值为509.575,鉴别两种病变的敏感度为0.719,特异度为0.783;以标准差临界值为58.844,鉴别两种病变的敏感度为0.702,特异度为0.652;以中位数临界值为550.500,鉴别两种病变的敏感度为0.719,特异度为0.826。结论 肿瘤瘤体T2WI直方图均数、标准差和中位数均可用于GBM和脑单发转移瘤的鉴别,其中以均数的鉴别诊断效能最佳。  相似文献   
66.
目的建立并评估检测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及其选择性剪接体(GSK3βΔex8+9)mRN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方法提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和CML急变期患者外周血或/和骨髓总RNA,分别扩增GSK3β及GSK3βΔex8+9目的片段并构建质粒标准品和标准曲线,建立qRT-PCR法并检测其重复性和特异性。结果成功扩增出GSK3β(133 bp)和GSK3βΔex8+9(219 bp)目的条带,建立了检测两目的基因的qRT-PCR法;相应的标准曲线显示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7和0.999;两反应体系的重复性结果显示,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均2%;特异性结果显示,GSK3β反应体系扩增对照组mRNA仅显示GSK3β条带,GSK3βΔex8+9反应体系扩增对照组mRNA均无GSK3βΔex8+9条带出现。结论建立的qRT-PCR法重复性好,特异性强,可用于GSK3β和GSK3βΔex8+9基因表达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67.
目的利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三维重组和快速成型技术制作法洛氏四联症患者的心脏外形及室间隔缺损的实体模型,探讨其在复杂性心脏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35例法洛氏四联症患者的CTA断层扫描数据,进行数字化三维重组、快速成型制备l∶l三维实体模型,并与术中结果对照。结果35例患者外科手术均在三维实体模型指导下完成,手术过程顺利。35例患者术中所见与三维实体模型的室间隔缺损的形态及大小一致,实体模型获得的室间隔缺损补片最大径平均值为(14.98±0.32)mm,术中室间隔缺损最大径实际测量值平均值为(15.11±0.35)mm,两者无显著性差异(t=0.83,P=0.412)。35例患者辐射剂量CTDI、DLP、ED数据平均值分别为:(2.55±0.72)m Gy、(26.79±9.95)m Gy/cm、(0.59±0.16)m Sv。结论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三维重组与快速成型技术能够准确和直观地反映法洛氏四联症的室间隔缺损病变情况,为制作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的实体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肝硬化多层螺旋CT特征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为肝硬化中医证型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对126例6种不同中医证型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尾状叶、左、右叶的左右径及前后径,肝、脾CT值,脾大小,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内径等CT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26例6种中医证型肝硬化患者肝右叶前后径在不同证型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肝右叶左右径,尾状叶、左叶左右径及前后径,肝、脾CT值,脾大小,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内径在不同证型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肝硬化多层螺旋CT数量化诊断与中医证候的相互对应关联,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9.
36例ABO血型亚型检测及血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本院2008~2011年36例ABO血型亚型患者及献血者进行血型血清学分析,以探讨ABO亚型的分布状况及亚型患者的临床输血安全。方法采用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全自动血型/配血系统、试管法检测ABO正反定型,通过检出血清中不规则抗-A、抗-B,吸收放散试验等方法进行ABO血型亚型的鉴定。结果 36例ABO血型亚型中有12例A亚型,23例B亚型和2例cisAB亚型。结论准确鉴定ABO血型亚型对于降低亚型患者输血治疗风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0.
先天性迷走左肺动脉并房间隔缺损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迷走左肺动脉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该病可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常因气道通气障碍引发的呼吸衰竭在幼儿期死亡。我院收治1例儿童先天性迷走左肺动脉合并房间隔缺损患者,经手术证实,现报道如下。病例资料患儿,女,11岁,间断胸闷不适1年余。查体:生长、智力发育及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