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8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散发性脑炎近年发病有增高趋势,临床表现复杂,有时不易诊断。有鉴于此,将附属一、二院收治的103例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肌强直、肌纤维颤搐、多汗及远端肌萎缩综合征(Myotonia.Myokymia.hyperhidrosis.distal was-ting Syndrome),国内未见报道,现将我们遇见的1例报告如下。 男 21岁,未婚,战士。因两手活动不便8年而于1983年2月10日入院。起病时先感右手指不灵活,不久手肌逐渐变小,近2~3年来右手指屈伸更不灵活,并发现手肌不自主颤动。此外,两手多汗,活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1983年对上海市虹口区广中街道52,956人群作随机抽样进行老年人神经系统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在本次调查中共查2287人,发现患有各种神经系统疾病176例,总患病率7695.67/10万。117例患脑血管病,其中男性63例,患病率6448.31/10万,女性54例4045.8/10万。1983年发生脑血管病17例,发病率743.33/10万,死亡率878.62/10万。此外,偏头痛、巴金森氏综合征和周围神经病的患病率分别为743.33/10万,349.80/10万和918.23/10万。本文提供的调查资料对老年人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其他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先天性肌强直(MyC)5个家系14例和强直性肌营养不良(MyD)5个家系21例。前者男10例,女14例,年龄8~32岁。后者男17例,女4例,年龄10~28岁。症状典型。MyC都有用力收缩时放松困难,叩击性肌强直,肌电图示强直电位。MyD则肌强直和萎缩并存,尚有脱发秃顶、近视、白内障、睾丸萎缩、心脏束支传导阻滞、甲状腺和肾上腺功能低下等多系统损害,肌电图示强直电位。2例肌活检示非特异性肌肉变性、萎缩,但行特殊染色示神经末梢和运动终板完好。本文着重讨论了遗传方式、诊断要点及肌肉活检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血清中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TG)与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抗TM)的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一般多用间接血凝法(PHA)检测,本文  相似文献   
16.
用火箭电泳法测定78名健康献血员血清中IgD 含量,为52.8±31.9μg/ml((?)±SD).部份哮喘、过敏性鼻炎、红斑狼疮病人含量增高.用pH8.8,离子强度0.03的Tris-巴比妥缓冲液配制0.9g/dl 琼脂糖和作电泳槽液,优于巴比妥缓冲液  相似文献   
17.
病历摘要 徐某,男,16岁,未婚,学生,江苏人。主诉:发热、语言不清、咽下困难,四肢无力进行性加重50余天,呼吸困难周余。 起病时先感头胀头痛,伴低热,起病4日后出现饮水呛咳、语言不清,右上下肢无力,1周后症状明显加重,3周后开始反复呕吐,持续3天,同时张口受限、不能进食、右上下肢完全不能动,卧床不起,1个月后开始头晕,视物旋转,双侧眼球左右活动受限,左上下肢亦无力,病程中一直有低  相似文献   
18.
川芎与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们自1973年起对川芎的活血化瘀作用进行一系列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为进一步比较川芎与低分子右旋糖酐(以下简称右旋糖酐)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1987~1989年我们与七个单位神经科协作验证,用随机分组对照的方法,观察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塞患者22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作者应用血小板激活因子(PAF)诱导血小板聚集定量分析法测定急件脑梗塞患者脑脊液中PAF含量的变化,发现急性脑梗塞患者脑脊液中PAF含量明显升高(JP<0.01):中药川芎能显著降低其PAF的含量(P<0.01),葡聚糖T_(40)对PAF含量无明显影响,表明川芎防治脑缺血与PAF降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痴呆表现为智能减低及人格改变,病因甚多。现将我科1985年~1987年9月,经头颅CT扫描证实2个以上脑梗塞灶,临床上具有痴呆表现的14例住院病例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根据DSM-Ⅲ诊断标准,本组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MID)的主要诊断依据为:(1)智能缺损,其严重程度足以影响社交,职业功能或日常生活,(2)记忆损害可伴有定向障碍;(3)不同程度人格改变,(4)具有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体征,(5)头颅CT证实具有2个以上脑梗塞灶。14例中,男9例,女5例。发病年龄35~78岁。有高血压病10例,糖尿病2例,同时有高血压及糖尿病2例。曾发生过TIA或脑梗塞1次者6例,2次6例,3次2例。偏瘫13例,其中肌力0~15例,Ⅱ~Ⅲ°2例,Ⅳ一Ⅴ°6例。偏身感觉障碍9例。局限性癲痫发作1例。皮层性失明2例。记忆力减退12例、近远事遗忘2例,定向力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