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14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26篇
  2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确定溪黄草挥发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中心组合(Box-Behnken)设计原理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溪黄草挥发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溪黄草挥发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泡时间1.734 h,提取时间4.263 h,加水量9.205倍,在最优条件下溪黄草挥发油提取得率最高为0.368%。结论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的实测值与预测值吻合度好,挥发油提取效果最佳,数据结果比较准确可靠,可用于溪黄草挥发油的提取。  相似文献   
72.
李奎  张建光  陈路  蒲劲松  李源力  蔚芃 《四川医学》2017,38(12):1361-1365
目的 探讨凝血酶肽(TP508)复合人工骨对兔桡骨大段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新西兰大白兔42只,建立双侧桡骨1.5cm骨-骨膜缺损模型。随机 选取其中36只,将右侧作为实验侧,骨缺损处植入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并注入TP508;左侧为对照组,仅植入上述人工骨材料;剩余6只作为空白对照组,骨缺损处不 植入任何物质。术后4周、8周、12周分批处死实验动物,对实验段桡骨进行X线及组织学分析。结果 术后4周、8周、12周实验组X线评分、组织学评分及骨缺损区 新生骨组织面积百分比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术后12周空白对照组骨缺损区无骨连接形成,X线评分及组织学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实验组及对照组(P均 <0.05)。结论 TP508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具有促进愈合作用,复合人工骨植骨对兔桡骨大段骨缺损的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3.
74.
地域回避、异地任职是中国官僚体制的基本特点之一,与西方本地任职的传统形成很大差异,进而对中国历史上的官员选任升迁、空间调动造成诸多影响。地域回避至清代发展至顶峰,并得到严格执行,与此同时,围绕着地域回避的争论一直存在。从清初顾炎武等人在封建郡县论下的深入思索,再到清中期一批官僚提出的技术性反思,冯桂芬《校邠庐抗议》明确建言"免回避议",而后是戊戌变法时期全体在京官员围绕"回避"存废的大争论,最终在清末新政中地域回避制度有所松动。可以看出清朝不同阶段对地域回避认识中的一致性与差异性,从中体现出中国由传统向近代转变过程的某些侧面。围绕地域回避的争论,不仅关乎历史,更与当代相连,隐藏着中国行政体制内部的结构性矛盾。  相似文献   
75.
在接受结肠直肠癌根治术且证实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人中,有30%死于肿瘤复发和转移[1],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常规病理检测无法证实淋巴结微转移[2]。有研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区域淋巴结中的肿瘤标志物并证实了微转移的存在[3],PCR技术大大提高了微转移肿瘤细胞检测的灵敏度。本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银染法回顾性研究常规检查未能发现淋巴结转移的早期结肠直肠癌标本和区域淋巴结中p53基因突变,以期通过对微转移肿瘤细胞的基因检测,更准确地对结肠直肠癌病人的预后作出评估。  相似文献   
76.
由成牙骨质细胞形成的牙骨质在牙周组织的发生、发育和再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学者主要集中于对成牙骨质细胞的研究上,本文就成牙骨质细胞的来源和分化、分子生物学特征、矿化相关蛋白对成牙骨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7.
目的 分析11例上皮样肉瘤(ES)患者病灶病理检查结果。方法 11例上皮样肉瘤患者,采用肉眼观察及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镜下观察手术切除的病灶。结果 5例为经典型上皮样肉瘤(CES),6例为近端型上皮样肉瘤(PES)。肉眼观ES组织呈不规则的结节状病变,部分表面溃疡,切面灰白灰黄色,实性,质中,偶可见黏液变。光镜下见结节状或弥漫性分布的瘤细胞,呈上皮样和梭形细胞形态,细胞核大,核深染,部分核空泡状,可见核仁及核分裂象,胞质嗜酸性,常伴有坏死及横纹肌样细胞。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均表达Vimentin、EMA和CKpan,偶可见CK19、CD34和GATA3表达,均存在INI1/SMARCB1表达缺失,Ki-67增殖指数5%~80%。肿瘤细胞不表达S-100、desmin、SMA、Myogenin、MyoD1、DOG-1、CD31、CR、HMB-45、CD117。所有患者均行肿瘤扩大切除术,部分患者叠加化疗及放疗。9例患者获得随访,2例失访。6例出现复发或转移,3例患者死亡。结论 ES肉眼观以灰白色,实性,质中结节为主;光镜下结节状或弥漫性分布的上皮样细胞为诊断此病的重要线索,部分细胞核变...  相似文献   
78.
FNAC诊断骨嗜酸性肉芽肿1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hc granuloma of bone,EGB)又称局限性组织细胞增生症X,是以骨骼病变为主的、组织细胞增生症X中最轻的类型^[1]。临床并不少见,但至今未见国内有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诊断EGB的大宗病例报道,本文将我院1992-2002年间经FNAC诊断的EGB10例报告如下,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9.
马丽珍  李学军  陈路  陈志刚 《中国全科医学》2015,(10):1150-1152,1156
目的评估脑卒中高危人群未来10年内卒中的风险率及其危险因素,从而指导患者加强一级预防。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和北京市丰台区方庄医院就诊的患者中脑卒中高危人群2 400例,对其进行诊断入组,并进行改良后Framingham卒中风险预测量表评定。对比不同性别及不同危险因素患者的卒中风险率,探究性别、危险因素对卒中风险率的影响。结果脑卒中高危人群10年卒中风险率为(24.90±20.59)%。不同性别脑卒中高危人群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心房纤颤、症状性周围动脉疾病(PAD)、吸烟史及脑卒中家族史的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血压、糖尿病史、心血管疾病史、心房纤颤、吸烟史均与10年卒中风险率存在线性相关(P<0.05);不同性别脑卒中高危人群卒中10年风险率高、中、低危分布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未治疗时收缩压、治疗后收缩压积分值及10年卒中风险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高危人群未来10年内卒中风险率较高。在脑卒中的一级预防中,应综合评估危险分层,干预各种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乳腺癌和非癌组织中DLC1表达及其与Ki-67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5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42例非癌组织(包括癌旁乳腺组织20例和乳腺纤维腺瘤22例)中DLC1-mR-NA、DLC1和Ki-67的表达。结果DLC1-mRNA和蛋白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50%和57.7%)低于非癌乳腺组织(90.5%和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18和10.729,P0.01)。DLC1-mRNA与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s=0.379,P0.01)。Ki-67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为61.5%,而在非癌组织中均呈阴性表达,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39.186,P0.01)。乳腺癌中DLC1与Ki-67的表达呈负相关(rs=-0.507,P0.01)。结论DLC1-mRNA和蛋白在乳腺癌中呈低表达或缺失,提示其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DLC1有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功能,可作为乳腺癌新的分子标记物。联合检测DLC1和Ki-6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有望成为估价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