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49篇 |
免费 | 100篇 |
国内免费 | 5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1篇 |
儿科学 | 39篇 |
妇产科学 | 6篇 |
基础医学 | 90篇 |
口腔科学 | 9篇 |
临床医学 | 294篇 |
内科学 | 133篇 |
皮肤病学 | 9篇 |
神经病学 | 30篇 |
特种医学 | 6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178篇 |
综合类 | 592篇 |
预防医学 | 244篇 |
眼科学 | 57篇 |
药学 | 199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206篇 |
肿瘤学 | 3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37篇 |
2022年 | 39篇 |
2021年 | 61篇 |
2020年 | 45篇 |
2019年 | 47篇 |
2018年 | 68篇 |
2017年 | 40篇 |
2016年 | 42篇 |
2015年 | 39篇 |
2014年 | 87篇 |
2013年 | 74篇 |
2012年 | 96篇 |
2011年 | 101篇 |
2010年 | 62篇 |
2009年 | 89篇 |
2008年 | 73篇 |
2007年 | 92篇 |
2006年 | 111篇 |
2005年 | 123篇 |
2004年 | 115篇 |
2003年 | 89篇 |
2002年 | 62篇 |
2001年 | 86篇 |
2000年 | 61篇 |
1999年 | 68篇 |
1998年 | 47篇 |
1997年 | 40篇 |
1996年 | 38篇 |
1995年 | 29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5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1960年 | 2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选择性丘脑毁损术治疗不同类型运动失调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仔细分析36例不同类型运动失调的病人(帕金森病23例、书写痉挛症10例、痉挛性斜颈2例、全身扭转性痉挛症2例)等运动失调的临床特征,选择正确的丘脑靶核团,运用脑深部微电极引导下的立体定向技术准确定位靶核团,并对其进行微小体积的射频毁损,有效控制了运动失调.结果 全部病人的症状术后立即得到改善,随访2~16个月,1例帕金森病人震颤复发,同一病人出现较长时间的术后感觉异常并发症.无偏瘫和永久的构音障碍.结论 选择性丘脑毁损术对治疗不同类型运动失调症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的 探讨EB病毒(EBV)脑炎继发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诊断为EBV脑炎继发抗NMDAR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通过文献检索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2例患儿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2岁8个月及8岁,均以发热、惊厥起病。2例患儿CSF提示有核细胞数增高,且以单个核细胞比例为主。1例血液变异淋巴细胞10%,同时伴血清抗EBV-衣壳抗原-IgM及CSF中EBV-DNA阳性;1例CSF病原高通量基因检测到EBV,同时CSF中EBV-DNA阳性。2例患儿分别在病程第12 d、第4 d出现精神行为异常、不自主运动、言语障碍及认知障碍,完善CSF抗NMDAR抗体分别为1∶10及1∶100,CT检查均未发现肿瘤。2例患儿通过抗癫痫药物、阿昔洛韦、人免疫球蛋白及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症状均好转,但1例患儿在3个月后出现复发,使用4次利妥昔单抗治疗后恢复。结论 EBV脑炎临床症状非特异,其诊断还需结合EBV特异性抗体及EBV-DNA等结果。EBV脑炎可继发抗NMDAR脑炎,当EBV脑炎患儿在病程中出现精神行为异常、不自主运动及认知障碍等症状时,需警惕继发抗...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儿童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合并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和抗Hu抗体双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 AE)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作者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合并抗NMDAR、抗Hu抗体双阳性A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女,9岁。以发热、头痛起病,随后出现惊厥,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测异常,脑脊液单纯疱疹病毒1型DNA(+),头颅MRI示右侧颞叶为主区域受累,诊断为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数周后患者再发头痛,并出现情绪异常、上肢震颤,脑脊液单纯疱疹病毒1型DNA(-),抗NMDAR抗体IgG 1∶10,抗Hu抗体IgG(+),最终诊断为AE(抗NMDAR、抗Hu双阳)。给予丙种球蛋白及激素治疗后患者情绪稳定,震颤消失,头痛缓解。结论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合并免疫性脑炎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尽早完善相关抗体检测并及时复查有助于诊断,早期免疫治疗或可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氟哌啶醇治疗伴脑电图异常小儿多发性抽动症(TS)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诊断标准的54例小儿TS根据脑电图(EEG)结果分为EEG异常TS组和EEG正常TS组,两组患儿均给予氟哌啶醇治疗,应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16周后评价其疗效。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16周后总运动抽动评分和总发声抽动评分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4. 60,P 0. 05; F=202. 08,P 0. 05)。两组患儿在治疗前总运动抽动评分和总发声抽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儿在治疗4周后脑电图异常TS组总运动抽动评分和总发声抽动评分比较,显著高于脑电图正常TS组(P 0. 05);两组患儿在治疗16周后总运动抽动评分和总发声抽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氟哌啶醇治疗伴脑电图异常小儿TS有效,其近期疗效较脑电图正常小儿TS差,远期疗效与脑电图正常小儿TS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6.
目的: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行呼吸神经肌肉刺激仪联合早期肺康复训练,观察其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COPD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三组,对照组患者(26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联合早期肺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用呼吸神经肌肉刺激仪进行治疗,其中观察1组患者(28例)行膈肌、腹肌联合刺激,观察2组患者(26例)行单纯膈肌刺激,比较三组患者肺功能指标、膈肌活动度以及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修正的医学研究委员会(mMRC)呼吸困难量表评分,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1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均高于观察2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三组患者左侧、右侧膈肌活动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1组患者左侧、右侧膈肌活动度均高于观察2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三组患者SGRQ、mMRC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1组患者SGRQ、mMRC评分均低于观察2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颌面部皮肤基底鳞状细胞癌(BSC)的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颌面部皮肤BSC资料.结果 5例均手术切除病灶.M期邻近皮瓣修复,并经病理检查均诊断为混合型BSC,术后伤口Ⅰ期愈合,皮瓣成活100%.随访1~6年.1例复发再次手术;其余病例未发现肿瘤转移及局部复发,面部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 BSC临床表现同基底细胞痛,病理切片检查是唯一的诊断方法.采用术中快速病理监控下的病灶根冶,同期邻近皮瓣修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用自拟方泄热和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方法:自拟方泄热和胃汤每日一剂,水煮2次,合均分3次,分别于早中晚饭前30钟服用。对照组单独口服吗丁啉10mg,日二次口服。结果:两组患者症状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X2检验),总有效率及临床痊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及临床痊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研究炎康颗粒的抗炎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实验模型、角叉菜胶致雄性大鼠足跖肿胀实验模型,观察炎康颗粒对急性炎症的作用;采用大鼠棉球肉芽肿实验模型,观察炎康颗粒对慢性炎症的作用;采用摘除双侧肾上腺的大鼠进行角叉菜胶致足跖肿胀实验及棉球肉芽肿实验,以观察炎康颗粒抗炎作用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A)的关系.结果 炎康颗粒8、16 g(生药)/kg连续给药1周,明显抑制小鼠耳肿胀;4、8g(生药)/kg明显抑制由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趾肿胀;明显抑制大鼠棉球肉芽的增生.摘除肾上腺后,炎康颗粒连续给药1周,无明显抗炎作用.结论 炎康颗粒对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均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其抗炎作用依赖于HPAA系统,并与减少白细胞介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