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周秀芳  李燕  朱鸿  陈蕾蕾 《中国针灸》2013,33(5):395-398
目的:观察针刺十二经脉腧穴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氯硝西泮组,每组40例.针刺组予十二经脉针刺法,即快速针刺每条经脉特定穴位,如肺经列缺、大肠经合谷、心经神门等,得气后视病情虚实施以补泻手法,不留针;氯硝西泮组予氯硝西泮口服,疗程均为6周.于治疗前和治疗2、4、6周后对两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电波基本电活动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HAMA分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1),针刺组在治疗2、4、6周后HAMA总分改善明显优于氯硝西泮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脑电波活动均明显改善,表现为α波频率降低、α波节律增强、θ波减少(均P<0.05),两组间比较,疗效相当(均P>0.05).结论:针刺十二经脉腧穴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疗效优于氯硝西泮,且起效速度快,其机制与改善患者脑电波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OSA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炎症补体系统标记物水平的影响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8年07月至2019年07月16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过睡眠呼吸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将AHI≥15的患者分为OSA组(63例),其余为对照组(104例),比较入院时既往病史、用药、实验室检查、血清CRP、C1q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等。 结果 OSA组Gensini评分[27.00 (26.80, 49.20)vs 20.00 (19.56, 28.19), P=0.039]、CRP[1.63 (1.43, 7.34) vs 1.42 (1.10, 4.21) mg/L, P=0.001]、C1q[(187.95±29.73) vs (176.18±29.70) mg/L, P=0.028]显著高于对照组;AHI与Gensini评分具有正相关性 (r=0.367, 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AHI (P=0.001)、CRP (P=0.015)和C1q (P=0.006)是影响冠脉狭窄程度的独立因素。结论 OSA患者血清CRP和C1q水平显著升高,且OSA严重程度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具有相关性,CRP和C1q有望预测OSA患者冠脉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大鼠炎症性肠病(IBD)模型,观察其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以及结肠黏膜通透性的变化。方法:将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IBD模型组,每组27只,通过使用3% DSS持续经饮水途径饲养大鼠6 d后恢复正常饮水14 d建立IBD模型,对照组自由饮水。分别于DSS处理后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观察结肠黏膜病理变化,第21天取结肠组织标本检测髓过氧化物酶活性;采用Ussing chamber检测结肠上皮通透性;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从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分析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结果:IBD模型组大鼠出现腹泻、便血、体重下降,炎症集中在远端结肠,表现为隐窝脓肿,炎症细胞浸润。与对照组比较,IBD模型组大鼠结肠髓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增加(P<0.01),肠上皮跨膜电阻抗值和跨膜电势差显著降低(P<0.01),短路电流值明显增加(P<0.01);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的结果均提示正常大鼠尚未检测出claudin2的表达,IBD模型组 claudin2 mRNA及蛋白表达阳性;IBD模型组 occludin、claudin3、ZO-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IBD大鼠结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多种紧密蛋白表达改变,其中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变化可能在慢性修复期IBD屏障受损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黄秋葵多糖抗小鼠运动性疲劳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清洁级ICR小鼠随机分为四组:黄秋葵多糖低、高剂量组(分别用黄秋葵多糖150、300mg/(kg·d))、阳性对照组(生晒参水提物200mg/(kg·d))和空白对照组(等量蒸馏水),连续灌胃21d后,测定小鼠的游泳时间、体重变化、血乳酸、血尿素氮、肝糖元指标。[结果]低、高2个剂量黄秋葵多糖均可显著延长小鼠的游泳时间(P<0.05),降低小鼠血乳酸、血尿素氮水平(P<0.05),并增加肝糖原含量(P<0.05);其作用均与阳性对照生晒参水提物相当(P>0.05)。[结论]黄秋葵多糖具有明显的抗小鼠运动性疲劳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通过提高肝糖原含量增加能源物质储备、增加葡萄糖的有氧分解、减少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减少蛋白质的分解、提高产能效率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健脾泄浊方联合芙蓉膏外敷治疗脾虚痰阻型慢性痛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70例慢性痛风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西药非布司他片联合碳酸氢钠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健脾泄浊方内服联合芙蓉膏外敷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4水平,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慢性痛风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及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1.42%明显优于对照组74.28%(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安全性良好,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健脾泄浊方联合芙蓉膏外敷治疗脾虚痰阻型慢性痛风患者的疗效显著,能有效促进血清尿酸排泄、抑制炎症反应,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体外诱导小鼠骨髓干细胞转化为肝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模拟体内肝脏发生发育的环境和条件,建立以细胞因子为主的体外诱导培养体系,探讨骨髓干细胞体外转化肝细胞的可行性。方法获取小鼠骨髓干细胞,建立以细胞因子为细胞诱导的培养体系。在细胞培养过程中,观察细胞形态和数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肝细胞特异性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ALB和CK18在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糖元染色法行细胞糖原染色、尿素合成试验检测细胞的合成和代谢功能。结果在诱导培养12d,可以观察到多极性的肝细胞样细胞。且细胞逐渐增多、集落不断增大。诱导细胞在培养7d开始表达AFP mRNA并维持到第21天。此后表达逐渐减弱;培养7天开始表达ALB mRNA和CK18 mRNA。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表达不断增强;培养14d开始表达TTR mRNA,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表达不断增强。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诱导21d的细胞表达ALB和CK18蛋白,流式细胞术分析ALB阳性细胞的比例为60.45%,CK18阳性细胞的比例为67%。诱导培养21d,细胞胞浆内可见红染的糖原颗粒;诱导培养6d,细胞开始合成尿素,尿素合成功能随诱导时间的延长而增强,于第15天达到高峰。结论我们建立的以细胞因子FGF、HGF、OSM、EGF为主的细胞诱导培养体系能促使骨髓干细胞定向转化为肝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肝癌TACE治疗后发生低钾血症的风险因素,并根据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2014年8月-2015年2月救治214例肝癌行TACE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引起低钾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23例(10.7%)患者发生低钾血症,引起低钾血症主要危险因素为:厌食、水化、呕吐、放腹水、出汗.经积极对症处理后,22例(22/23,95.6%)血钾恢复正常,1例出现肝性脑病昏迷、肝肾综合征,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结论 厌食、呕吐、水化、放腹水、出汗是TACE术后低钾血症的危险因素.低钾风险量表有利于制定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骨髓坏死及噬血细胞综合征(HPS)为首发表现的费城染色体阳性(Ph+)成年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例以骨髓坏死及HPS为首发表现的Ph+ ALL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 男性, 58岁。以骨髓坏死及HPS为首发表现, 给予HPS一线治疗后骨髓坏死缓解, 后诊断为Ph+ ALL。HPS病情稳定后进行ALL的标准治疗, HPS未再反复, 患者拒绝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最终因合并重症肺炎及消化道出血死亡, 但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结论以骨髓坏死为首发表现的HPS原发病需警惕ALL可能, 对于合并HPS的ALL患者需首先应用针对HPS的一线治疗方案, HPS病情稳定后需及时回归到ALL的治疗中来。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荧光染料CFSE和Brdu作为体内细胞移植标记物的实用性.方法构建猪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用CFSE和Brdu对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双标记,经冠状动脉回输至MI区.4周后,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观察CFSE和Brdu的定位和标记情况.结果细胞移植4周后,发现Brdu阳性细胞多位于心肌疤痕形成区且MI区的新生血管内壁也出现阳性染色.在MI区可见CFSE标记的带绿色荧光的细胞,但背景色较高.结论在动物实验中,CFSE和Br-du均可作为移植细胞标记物,Brdu的标记效果优于CFSE,适于同时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黄芩清热除痹胶囊联合湿热痹阻外洗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收治的60例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2组均采用甲氨蝶呤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黄芩清热除痹胶囊联合湿热痹阻外洗方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血沉(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为73.3%(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明显减少,晨僵时间明显缩短,VAS评分及ESR、hs-CRP、RF水平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作用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