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8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16 层螺旋CT 肝脏血管成像对肝脏肿瘤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指导意义.方法 27 例肝肿瘤患者介入治疗前行16层螺旋CT 肝脏三期扫描,进行VR、MIP 血管重建,分析肝脏肿瘤供血动脉的表现,并与DSA 进行对比.结果 全部肝动脉VR 图像均能清楚显示腹主动脉重要分支的起源、走行,MIP 对二、三级肝动脉显示优于VR,其中肝动脉血管变异8 例,肿瘤由肝右动脉及肝左动脉双重供血4 例,5 例肝海绵状血管瘤可见边缘性结节状异常染色,7 例肝癌可见肝动脉门脉瘘.MSCTA 显示与DSA 一致.结论 肝脏MSCTA 是一种无创、简便的检查方法,通过VR、MIP 等血管成像方法可详细显示肝脏肿瘤的血管信息,尤其是在显示肝脏血管变异、肿瘤迷走血管供血、腹腔动脉及肝动脉分支的起源和走行等方面,为肝脏肿瘤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02.
异搏定注射液对大鼠腹膜透析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动物实验观察异搏定注射液对腹膜透析效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48只SD大鼠平均分为单纯腹透组、异搏定低、中、高剂量组4组,观察不同剂量异搏定加入腹透液对大鼠血尿素、肌酐、透析液尿素氮、肌酐、尿素氮D/P值、肌酐D/P值、排液量及透出液蛋白质浓度的影响。结果异搏定中、高剂量能明显降低透析大鼠血中肌酐和尿素氮含量,升高透析液中肌酐和尿素氮含量,升高BUND/P、CrD/P,中剂量能增加的排液量,但对透出液蛋白质浓度无明显影响。结论异搏定注射液确能提高大鼠腹膜透析效能,提高小分子物质的清除率,对透出液中蛋白质浓度无明显影响,其作用与增加超滤量与腹膜毛细血管血流量均有关。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二精丸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从肠道菌群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多奈哌齐1 mg/kg组、二精丸4.5、9.0 g/kg,每组14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腹腔注射D-半乳糖100 mg/kg并双侧海马注射Aβ_(25-35),建立AD大鼠模型。连续灌胃给药5 w后,Morris水迷宫考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末次给药24 h后,取组织。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各组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组成;HE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肠黏膜闭锁连接蛋白-1(zonula occludens-1,ZO-1)和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降低,肠杆菌属数量显著增加,结肠组织损伤明显,病理学评分显著升高,海马组织IL-1β、TNF-α、IL-6含量显著升高,肠道ZO-1和Claudin-1蛋白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二精丸9 g/kg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提高,肠杆菌属数量显著减少(P<0.01),结肠组织形态明显改善,病理学评分显著降低(P<0.01),海马组织IL-1β、TNF-α、IL-6含量明显降低,肠道ZO-1和Claudin-1蛋白阳性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二精丸可能通过改善肠杆菌属的异常增殖,参与短链脂肪酸代谢,减少肠道炎症反应,恢复模型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神经炎症因子水平,从而提高AD大鼠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化瘀解毒汤对CRF患者肾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观察34例患者的服用化瘀解毒汤治疗前后肾功能、血常规、CCr、PCR、BMI,并分别记录患者一般情况、症状与体征.结果治疗后血SCr、UA、CCr、RBC、HCT、Hb、PCR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化瘀解毒汤可以缓解CRF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延缓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可能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5.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Leptin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Leptin水平的变化;方法对6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Leptin水平,并测定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体重指数等指标;结果CRF患者Leptin总体水平明显增高,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肾功能不全代偿期Leptin水平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P>0.05),随病情发展,Leptin水平逐渐升高,与CCr呈负相关(r=-0.364,P<0.01)。尿毒症期最高(P<0.01)。患者BMI各期均值均<24kg/m2,其Leptin/BMI值CRF患者为0.1402±0.0485,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与CCr值呈负相关(r=-0.342,P<0.01)。结论CRF患者血Leptin水平随着肾功能损伤、CCr下降的程度而增高,在体内积聚,对机体造成影响。用Leptin或Leptin/BMI两指标均可反映其水平。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Leptin水平的变化;方法 对6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Leptin水平,并测定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体重指数等指标;结果 CRF患者Leptin总体水平明显增高,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肾功能不全代偿期Leptin水平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P>0.05),随病情发展,Leptin水平逐渐升高,与CCr呈负相关(r=-0.364,P<0.01)。尿毒症期最高(P<0.01)。患者BMI各期均值均<24kg/m2,其Leptin/BMI值CRF患者为0.1402±0.0485,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与CCr值早负相关(r=-0.342,P<0.01)。结论 CRF患者血Leptin水平随着肾功能损伤、CCr下降的程度而增高,在体内积聚,对机体造成影响。用Leptin或Leptin/BMI两指标均可反映其水平。  相似文献   
107.
病者女,31岁。右上腹痛并向右肩放射1个月,伴食欲不振、消瘦,于1987年9月25日入院。无肝炎病史。体检:一般情况中等,无黄疸、出血点或蜘蛛痣,锁骨上窝无肿大淋巴结。心肺正常。肝下界至右肋缘下5cm,质硬,表面光滑;脾未扪及。无腹水征。实验室检查:AFP602ng/ml,HBsAg(-),A/G=0.66/1。CT显示肝右叶有一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缘不清,大小为12.66×9.6cm,腹腔淋巴结未见肿大。“B超”见肝右后叶有10.9×10.3cm的不均质致密回声区,边缘不整。诊断为原发性肝癌Ⅱ期(巨块型)。于1987年9月25日起~(60)CO次全肝移动条野放射  相似文献   
108.
本文记述了用鼠疫强毒菌512号菌株感染鼠疫疫区旱獭的试验,初次感染时。10亿个菌组的旱獭全部死亡。感染一年后,对存活的旱獭再次攻击则可耐受700亿菌,其耐受性明显增加。旱獭感染后的嗜中性白细胞数量高于感染前,10天后恢复正常。旱獭初次感染鼠疫后,5天内不产生抗体,10天后阳性率为100%,最高滴度为1:1280。再次感染5天后的阳性率达100%,最高滴度为1:40960,可持续一年之久(1:40)。初次和再次感染之旱獭血清,其MPI分别为<10和<5,E-玫瑰花结合力和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高于感染后(p<0.05)。 本研究有助于青海喜马拉雅旱獭动物流行病的调查。  相似文献   
109.
110.
患者 女性,26岁,因L5-S1椎间盘突出椎间盘摘除术后7年,腰痛伴左下肢放射痛10个月诊断为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入院。全麻下行“L5-S1椎间盘突出术后椎间盘切除+后路腰椎体融合术+椎弓根内固定术”。L5椎弓根置入6.5mm×4.5mm椎弓根螺丝钉,S1椎弓根置入6.5mm×3.5mm椎弓根螺丝钉,手术顺利。[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