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 毫秒
81.
目的比较自体心包条三尖瓣成形与人工瓣环三尖瓣成形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中期疗效。方法我科2005年至2008年间76例功能性三尖瓣反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46)以人工瓣环行三尖瓣成形,B组(n=30)以自体心包条环缩三尖瓣环行三尖瓣成形,分别于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及36个月对两组患者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三尖瓣反流程度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均无死亡病例;术后心功能分级较术前提高Ⅰ~Ⅱ级;术后两组患者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三尖瓣反流面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体心包三尖瓣环成形术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有效方法,其中期疗效与人工瓣环三尖瓣成形术相似,但治疗费用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2.
目的 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HSCs)移植预处理-清髓照射对受者骨髓微环境的损伤.方法 2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单纯照射组(10只),予8.5 Gy照射,剂量率0.57 Gy,距离2.33m.显微镜下计数外周血中白细胞的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中内皮细胞(ECs)的变化;病理和电镜观察骨髓微环境的损伤.结果 照射后外周血中白细胞减少,ECs升高,第5天达高峰,持续至第7天,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后3 d光镜下观察骨髓微环境中大量出血;电镜下ECs和基底膜间被损坏.结论 移植预处理中的清髓照射可引起严重的骨髓微环境中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83.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藤梨根治疗胃癌前病变的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方法:运用网络数据库对藤梨根成分靶点和胃癌前病变(PLGC)靶点进行检索筛选;利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藤梨根治疗胃癌前病变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经拓扑分析找出核心靶点。最后对药物-疾病交集靶点进行生物通路及富集分析。结果:共收集到藤梨根6个有效成分及其218个成分靶点;胃癌前病变疾病靶点222个;药物成分和疾病的共有靶点178个;以大于平均Degree值2倍(31.30)进行拓扑分析,最终得到关键核心靶点4个:VEGFA、IL6、EGFR、TP53;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藤梨根治疗胃癌前病变的靶点富集在癌症通路上数目最多;其次是PID-ATF2信号通路、肌肉细胞增殖生物过程和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途径等。结论:藤梨根治疗胃癌前病变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其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主要通过参与癌症途径的调节来实现其治疗作用,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藤梨根治疗胃癌前病变的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4.
本文以刺激-有机体-反应理论(stimulus-organism-response,SOR)为框架总结出沉浸式虚拟现实(immersive virtual reality,IVR)学习模型。为探讨IVR对学习过程的影响,设计实施了传统方式和IVR阑尾炎切除术教学。结果表明,基于IVR的认知反应、情感反应和学习结果优于传统式学习。IVR沉浸感强、接受度高,未来可以利用IVR存在感的中介作用影响学习满意度。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在细小主动脉根部扩大成形术中一种手术止血的方法和结果。方法:11例主动脉根部扩大成形术均切开左房项,利用带垫片主动脉瓣膜缝线先穿过左房切口边缘闭合左房切口,再将邻近的左房壁向上折叠缝合于人工瓣膜水平上方的主动脉壁及人工血管补片上,覆盖并压迫主动脉根部的扩大成形切口。结果:11倒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发生出血,无手术死亡及术后心包积液,1个月后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主动脉瓣下有左心室向左心房分流现象。结论:在主动脉根部扩大成形术中,将左房壁向上折叠缝合覆盖并压迫主动脉根部的扩大成形切口对防止主动脉根部出血具有比较可靠的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术中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对32例Ⅲb期肺癌患者行根治手术 术中植入125I及术后化疗。术中在瘤床及淋巴引流区,每隔1 cm植入125I 1粒,术后行TP方案化疗;设同期对照30例根治性手术 术后外照射放疗及化疗,比较两组的1、3年生存率和局控率,统计采用χ2检验。结果照射组及对照组随访超过36个月。125I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63.8%,31.9%,对照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50.6%,26.9%,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局控率比较,125I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植入125可减少局部复发,对总的生存改善不明显,对Ⅲb期患者有望获得治疗益处。肺癌术中植入125I可作为综合治疗方法之一,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7.
肺癌围手术期死亡的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引起肺癌手术死亡的高危因素,进一步降低肺癌手术的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总结手术切除的2439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76例围手术期死亡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单因素和Cox(多因素时间-常数回归模型)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影响肺癌手术死亡的主要因素为术后并发症、术前合并心肺疾病、高龄、手术切除范围(P〈0.01),临床病理分期、癌残留情况(P〈0.05)。多因素分析影响肺癌手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后并发症、合并心肺疾病、高龄、手术切除范围、临床病理分期、癌肿残留。结论 术后并发症、严重肺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及高龄是肺癌手术死亡的主要原因,患侧全肺切除、病理分期晚期及癌肿残留也是肺癌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8.
相较于各类在线课程的迅速发展,在线课程平台建设效果的评价与反思较为滞后。文章构建SWOT分析矩阵对军队院校医学在线课程平台建设的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等进行分析;并归纳借鉴国外相关在线课程平台建设经验。在此之上,从制定课程标准、探索有效激励机制、完善学习评价体系等角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9.
目的观察氯胺酮在体外循环(CPB)中对核因子-κB(NF-κB)活性表达的影响及与TNF-α、IL-1活性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年全年CPB心内直视下瓣膜置换术手术患者2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氯胺酮组,每组12例,氯胺酮组在诱导后和CPB流转开始前分别缓慢静脉滴注氯胺酮1 mg/kg,对照组静脉滴注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通过ELISA法-双抗体夹心法测定麻醉诱导后CPB前(T1)、CPB后30 min(T2)、CPB后1 h(T3)、CPB后4 h(T4)、手术结束(T5)、手术结束后24 h(T6)的NF-κB及TNF-α、IL-1的表达。结果两组患者在T3、T4时NF-κB及TNF-α、IL-1的表达较T1有明显增高,但氯胺酮组活性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氯胺酮在CPB中应用能够抑制NF-κB及其他炎性介质的活性表达。  相似文献   
90.
目的 研究X射线和γ射线两种预处理方式造成的损伤程度的差别,以及对造血、免疫重建的影响,确定适用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预处理照射方式.方法 对受鼠分别使用直线加速器X射线或60Coγ射线进行致死剂量(总剂量为7.0 Gy)全身照射后,给予相同数量供鼠骨髓细胞移植.观察受鼠移植后的生存时间、重要脏器(肝、小肠和肺)病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