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4篇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肺大泡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我院胸外科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泡64例,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肺大泡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手术指征,讨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泡的可行性.结果 本组患者1例术后因呼吸功能衰竭死亡,其余患者手术一次成功,顺利康复出院.患者术后住院天数5~14天,平均7.2天,术后随诊2个月~4年,术侧无气胸复发,疗效满意.结论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泡可行,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术后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2.
晚期胃癌姑息性手术106例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姑息性手术时晚期胃癌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的临床影响.方法 106例晚期胃癌患者被分为实验组(n=74)和对照组(n=32),实验组给予姑息切除性手术,对照组给予姑息非切除性手术.结果 实验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胃癌患者宜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晚期胃癌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手术方案,以达到最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创伤性膈疝使用电视胸腔镜进行微创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1年2月至2011年2月来我院接受创伤性膈疝治疗的患者50例。其中12例患者采用经胸入路手术法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Ⅰ,15例患者采用经腹入路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手术治疗,作为对照组Ⅱ,剩下的23例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及方法进行手术治疗,作为观察组。术后对每组患者随访2~3个月,统计每组患者手术后的恢复情况,并将统计结果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χ2检验。以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基本检验标准。结果对照组Ⅰ的患者中,其中3例患者治愈,5例患者好转,4例患者未愈;对照组Ⅱ的患者中,其中7例患者治愈,4例患者好转,4例患者未愈;观察组患者中17例患者治愈;4例患者好转;2例患者无效。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的χ2检验结果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电视胸腔镜微创技术可以对创伤性膈疝进行有效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癌VEGF—C表达与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CT影像的关系。方法搜集42例胸腔镜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标本(肺癌组)和2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标本(对照组),术前常规CT扫描,术后对标本行VEGF—C、VEGFR-3免疫组化染色,比较两组VEGF—C表达及淋巴管密度(LVD)的差异,分析VEGF—C表达与淋巴结转移CT影像的关系。结果NSCLC组VEGF—C阳性率(69.0%vs5.0%,P〈0.01)、LVD水平(11.67±2.93vs 3.81±1.39,P〈0.01)显著高于对照组。淋巴结转移CT影像表现为癌性淋巴管炎,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组VEGF—C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转移组(90%VS31.8%,P〈0.01)。结论肺癌组织存在VEGF—C的高表达,后者可能通过淋巴管生成促进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5.
骨髓基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细胞片层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犬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的体外培养及成骨向诱导后细胞片层的制备方法。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犬BMSCs,向成骨细胞方向诱导分化后,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将诱导后的BMSCs接种至温度反应性培养皿中,37℃、5%CO2饱和湿度培养,然后降温至20℃制备BMSCs的细胞片层。结果原代培养的BMSCs呈长梭形,漩涡状生长;向成骨细胞诱导后的BMSCs呈卵圆形或多角形,当温度降至20℃时,BMSCs从温度反应性培养皿上完全脱落。扫描电镜下观察可见到富含细胞外基质的完整BMSCs细胞片层。结论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可有效获取BMSCs,并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应用温度反应性培养皿能获取完整的BMSCs细胞片层可包裹支架,并用于功能性成骨。  相似文献   
16.
多发性对称性脂肪瘤病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发性对称性脂肪瘤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5例多发性对称性脂肪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5例患者均在全麻下行颈部和(或)项部的脂肪瘤分区、分次切除术,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发现除2例有一定程度复发外,其余患者在颈部、项部脂肪病变切除后,其形态接近正常,无继发功能障碍。结论:全麻下行颈部和(或)项部脂肪瘤分区、分次手术切除术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多发性对称性脂肪瘤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山茱萸多糖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GSK-3β和磷酸化GSK-3β的影响,探讨其对AD大鼠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清洁级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青年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多奈哌嗪对照组、山茱萸多糖水提液组、山茱萸水煎剂组,每组20只.采用海马注射A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制作AD大鼠模型,免疫组化(SABC)法和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GSK-3β蛋白和GSK-3β(Ser9)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青年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GSK-3β蛋白表达增加(P<0.05),GSK-3β(Ser9)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多奈哌嗪对照组,山茱萸多糖水提液组,山茱萸水煎剂组大鼠的GSK-3β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GSK-3β(Ser9)蛋白表达增加(P<0.05).结论 山茱萸多糖通过抑制GSK-3β蛋白过度激活,促进GSK-3β(Ser9)蛋白表达途径防治A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技巧、术后并发症预防。方法对1998年7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85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后发生暂时性面瘫25例,随访6个月内均恢复正常;发生味觉出汗综合征6例,涎瘘8例,积液2例,复发3例。结论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可根据患者身体情况灵活选择手术方式,注意并发症的防治,能减少创伤、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1(MonocyteChemoattractantProtein-1,MCP-1)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s,PBMC)蛋白表达及其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ting)检测20例As患者和20例健康者PBMCMCP-1的蛋白表达。结果:AS患者PBMCMCP-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健康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o结论:MCP-1表达与As存在一定相关性,在As发病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背景:支架材料联合细胞因子构建组织工程骨不受血管化和细胞培养因素的限制,这种构建模式可能诱导出较大体积的实用型组织工程骨.目的:观察壳聚糖纳米微球/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羟基乙酸复合生长因子缓释支架修复犬下颌骨临界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取杂种犬12条,制作双侧下颌骨临界骨缺损模型,一侧植入复合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2、转化生长因子β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的壳聚糖纳米微球/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支架(实验组),另一侧植入壳聚糖纳米微球/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支架(对照组),术后4,8,12周取下颌骨标本行X 射线、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与结论:实验组术后不同时间点X射线灰度值及骨钙素积分吸光度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表明复合生长因子的支架材料修复骨缺损的成骨能力优于未复合生长因子的支架材料.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术后不同时间点成骨时间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表明复合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2、转化生长因子β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的壳聚糖纳米微球/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支架可更快更有效地促进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